为积极响应蚂蚁岛“艰苦创业,敢啃骨头,勇争一流”精神,如期实现党的十九大擘画的宏伟蓝图。7月10日上午,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大学生“海岛征程十五载,红色基因永传承”赴蚂蚁岛实践团的23名成员来到了蚂蚁岛社区活动中心,学习传统制绳织网技艺,感受老一辈的艰苦创业精神,并前往“三八”海塘,深入了解蚂蚁岛妇女们艰苦奋斗的历程。
心灵手巧,纵横板线
负责讲解指导工作的阿婆们热情地给队员们演示了编织渔网、砸草制绳等技艺。队员们看到,板线在阿婆手间来回穿梭,纵横交错,指尖轻佻,不一会儿的功夫,渔网就编织完成了。队员们也纷纷上阵,体验如何编织,大家很快掌握了看似较为简易的操作。但理论转变为实践并非易事,对于“虎口抵板尾,指尖靠板尖,上进下出,压指侧入”这些较难记忆的步骤,热心的阿婆会一对一手把手地进行指导,耐心讲解编织过程。 “我今年七十岁了,这些技艺已经伴着我几十个年头了,以前哪有什么机器,都是自己一针一针编出来的”面对队员们的好奇提问阿婆说道,“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编渔网了,那时候体力有限,做不了太多,能编多少就会编多少。”队员高晴晴说道:“对于这些繁琐劳累的工作,年轻时的她们不嫌脏不怕苦,这真正体现出蚂蚁岛精神是一种艰苦奋斗的精神!”
体验织渔网自强不息,铿锵重锤
烈日当头,砸草制绳的阿婆用嘴角的微笑诠释了何为不惧艰苦,队员们也被眼前的一幕幕深深地震撼了。就在重锤落下的瞬间草绳翻转,手起手落的一刹那掷地有声。每一次敲击都会伴随铿锵的呐喊,每一次的旋转皆有飞扬的草屑。她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我很小就开始学砸草,以前的生活来源全靠它。虽然现在老了,可是这些本领永远都不会忘的!”据悉,这些砸好的软草只是搓绳织网的第一步,只有砸出足够柔软劲道的草才能制出最结实牢固的草网。队员们看到,坐在一旁负责搓绳的阿婆左手托草,右手再提一股,两手合十,顺手心手掌揉搓而下,两绳交错合一,搓出的绳紧细而牢固,娴熟的搓绳技巧令在场的队员们无不赞叹佩服。“草网并不是用来捕鱼,而是用于捕捉海蜇,我们还有另一种“灯围”法来捕鱼”,当被队员问到用途时,阿婆笑着解释道“你们年轻,不知道用途很正常,现在告诉你们了,可要记住啊!”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传统技艺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这种艰苦奋斗的蚂蚁岛精神却在每一个人心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烙印。
体验砸稻草艰苦奋斗,千米海塘
在与阿婆们挥手告别后,成员们重新整合列队,有序地来到“三八”海塘。翻滚的海浪拍打堤坝发出阵阵重音,低吟浅唱般的涛声尽是诉说着的过去故事。蚂蚁岛孤悬海外,粮食短缺需靠国家供应,蚂蚁岛人民为减轻国家负担,不惧酷暑不畏寒冻,以惊人的一年零八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围海造陆的巨大工程,实现了粮食作物的自我补充。在此过程中,妇女们的表现尤为突出,日夜兼程上山打石,赶着潮汐溜泥筑堤,仅以一年零四个月的时间超前完成了建筑海塘的任务。面朝大海,队员们久久矗立,海风拂面吹来,脚下的堤坝历经沧桑洗涤巍然不动……
队员们通过此次实践活动,走进渔村学习传统技艺,认识到艰苦奋斗是人的规定和责任,新时代更是艰苦奋斗者的天地。蚂蚁岛艰苦创业的历程唤起了一代人的荣耀与激情,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存在,成员们坚信蚂蚁岛会越来越好,而这份意志也会被世代相传,且不仅仅囿于蚂蚁岛。新时代的青年们应以这种艰苦奋斗之精神为前进之动力,要正确认识,全面理解蚂蚁岛“艰苦创业,敢啃骨头,勇争一流”的精神,担起时代的责任,勇于拼搏,坚持不懈!
通讯员:黄晨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