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以前只是听别人说起过的城市,这次,我们真真实实地来了。
下午15点多时,三个人被大巴车带到了另一个陌生的城市--深圳。还好,下车点离人才市场不远,干脆就在这里先租个房子住下找工作。不愧是大城市,这里的出粗房一家挨着一家,三下五除二,几个人看过几处房子后,很快敲定了一家,付钱后即可入住。
房子里倒干净整洁得多,只不过同样的简陋,里面就只有张床和桌子,而这些,对于他们现在的状况来说,已经足够了,只要能够有个落脚点,怎么样都行,总比流落大街强吧。
同时,这里相比中山而言,人气确实旺得多,到处都是高楼,密密麻麻的住宅楼,也不知道住了多少人。而这些,都不是他们所要关心的,他们现在的重任是找工作,先要确保生存有着落。
第二天,几个人又开始信心满满地找工作之路,这里的人才市场相比中山而言,更大更气派,每天付钱买票进去,可以现场参加相应企业的面试,同时,有相应的招工需求,人才市场也会积极推荐过去。
看着一张张招聘启示,看着一个个陌生的工作岗位,三个人又有一头雾水,不知道啥工作能够适合他们,不管怎么样,还是选择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为主,但最终看下来的结果却是没有合适的,甚至连基本合适的都没有,唉,这工作咋就这么难找,要不就没有相关专业的工作,要么就要求有经验的,看的人眼花缭乱,更加不知道选择那个。
第一天,三个人一份简历都没有投出去,还掏了进场费,想想都觉得可惜,下午的时候,匆匆吃些饭后,几个人都懒得不想动,卧在房间里休息好明天继续了找工作。而第二天,第三天的境况同样惨淡,也不知道是市场不景气,还是其它啥原因,总之,就是没有与他们相匹配的工作。
几个人都找的有些泄气,没想到深圳也和中山相差不了多少,暂时的暂时,只能先去做普工了,先落下脚,后面再看看有没有希望找适合的工作。于是,三个人立刻转变思路。
果然,普工的工作非常好找,只要交钱,当天人才市场的人会直接送到工厂里去,基本都是100%进去,交钱吧,交钱吧,省的继续这样下去,再下去估计几个人都要流落街头了。每天只看到钱往出走的影子,几个人的口袋也都快要山穷水尽了,找到落脚点才是关键。
周四时,詹鹏和后来的同学交钱进了一家电子厂,已经去那边上班了,此时的苏一凡,看着房间里自己唯一的行李,心里更加烦乱,怎么办,怎么办,剩下自己一个人了。没办法,只能继续找了。
第二天到人才市场后,有家工厂正好招人,他立马加入了招人的队伍。在一辆面包车的带领下,来到一家电子厂。进厂后亘古不变的面试流程开始,大家站成一排,双手平举,面试者转圈检查每个人的手,防止手有受伤干不了活的混进去,检查完成后,填表登记,开录用照明让周一来上班。
一切都是这么的简单,而且这家工厂最大的好处是吃饭有饭堂,吃完饭月底在工资里面扣除。而这个举措对于口袋里紧张的苏一凡来说,无疑是个最大的好消息,且厂里面有包住宿,也是月底在工资里扣除水电费就行。吃住、工作都解决了,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下来了。
同时,苏一凡赶紧把这个消息给詹鹏那边传过去,再问问他们上班的情况怎么样。詹鹏那边,暂时在做仓管,就是去给人家拉拉货,工作也很是轻松,只是拉的时间长,晚上也要加班。而另一个同学,干了一天,就回家了,家里面不让干,直接回去,家里面已经给找工作了。
这下,还是剩下了他们两个人,且两个人在不同的地方,看来只有各自照顾好自己了,不过,再怎么说,都是大男人了,也没有啥可怕的,进了厂就好好上班呗。
上班第一天,照样干早会,早会内容说了啥,苏一凡没有记得住,只是见到了很长的流水线,很多的人,很多的年轻面孔,一个工位挨着一个工位,大家有条不紊地忙着手上的活,等到产品留到最后一个人手里时,产品组装完成,然后打包即可。
在这里,都是计时制,因此,每一小时多少产能,都是提前算好了的,一个工位有异常,或者机器出现故障,产品则难以往下流,产能必将受到影响。而为了能够达到产能,一条流水线会有组长、副组长、机动位,一个人盯前面,一个人盯后面,机动位的任务则是给大家换休。
4目注视下,加之他们看到谁手慢就大声的说教下,流水线上每个人的手像机器似得,快速地动起来,不过,也不是大家都像机器人似的,还能够有听到有小声聊天的,那些个都是老员工,干久了,也有经验了,因此,手底麻利干活的同时,还能聊聊天。反正聊天不耽误干活,不要影响太大就行,也不能一直聊个不停,那不是挑战领导的底线吗?自然要唉说。
上午、下午都有换休的时间,就是上厕所喝水的时间,一个人离岗,副组长或机动位则需要顶上,一个人一个人换,换了的人匆匆的出去解决完自己的私事,又匆匆赶回后继续工作。
因此,要想休息,要想偷懒,想都别想,因为你一偷懒的功夫,你的手里就会积压很多产品,后面的人又帮不上什么人,他们乐意高兴地看着你忙活,他们闲坐着。
而他们组装的产品则是像电饭煲一样的电器,据说是用来做雪糕的,出口国外,他们这条生产线主要负责内胆的加工。在内胆里加雪种,再把内胆密封起来,前后组装人员约15人,设备6台,其它还有检验加打包等工位。
苏一凡刚开始时,是在别的工位,后面又被调到打包的工位。而这打包的工位,就是把做好的内胆用塑料袋装起来,一个个摆在卡板上,一卡板上的货分几层,用硬纸皮隔开,一卡板放满,再去放另一卡板。不紧不慢的活,反正是最后一个工位,没有产品流下时,苏一凡就盯着前面流下来的产品发呆。
而更多的时候,是听其他人聊天,由于自己新来的,与别人也说不上话,只有别人问他打的份,况且聊天对他来说并不怎么擅长。而从与他们的聊天中,才知道他们那批进厂的人当了冤大头,因为只要在这里干熟的人,找工作都是看到那个厂门口有招聘启示去面试就可以。中午吃饭的时候,苏一凡还特意去看了厂门口,的确是有招聘启示,但是,没有办法,人家就是靠这个信息赚钱的,初来乍到交些学费是必然的。
这里,每天的工作都一个样,每天的饭菜几乎不变,但是,好歹是有吃有喝,有睡觉的地方了,总算风吹不上,雨淋不上,大家都为了同一目标一起努力着,有比自己年龄大的,更有比自己年龄小的,而自己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