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国产犯罪悬疑剧在朋友圈刷屏,那就是《隐秘的角落》。好奇之余,我点开观看,并一口气看完。这部电视剧制作非常精美,年代感强烈,海边小卖部的水瓶和杂志都有经过精心布置,剧中人物的性格鲜明又细腻,观看的时候,心里是惊涛骇浪,由此产生了想通过精神分析视角来和大家探讨这部剧的想法。
我们知道,电影电视也好,文学作品也好,内容都来源于生活的艺术加工。这毕竟是一部艺术作品,我也将会提炼一些我在心理工作,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来展开和大家一起讨论。
我们先说这作品本身的由来,《隐秘的角落》改编自紫金陈的推理小说《坏小孩》。作者紫金陈毕业于浙江大学的理工科,他多部作品里能找到他对“杭城”的情有独钟,西湖区的紫金港路,也是我去杭州的必经之路。据说,在这部作品里朱朝阳的原型,就是作者本人,朱永平是照着他父亲写的。
我没有看小说,是因为经过电视润色后的作品会更能引起共鸣。好在紫金陈对电视编剧有很高程度的褒奖。我想,这部电视剧应该已经把作者想表达的东西呈现了出来。而公众对这部剧的热度,正说明了我们在这部作品里,能找到了自己身上一些影子。
“善”与“恶”,“真”与“假”,“规则”和“情感”、“爱”与“恨”这些冲突在这部剧里提现淋漓尽致。
原著的名称是《坏小孩》,这部剧到最后表达了“小孩不坏”,坏的是成年人的内心。而电影的名称《隐秘的角落》,我想这个隐秘指的就是我们成年人内心很少被别人看到和安抚的那个角落。
有阳光的地方就会有阴影,在我们潜意识里多多少少存在一些貌似不能上台面的东西,这些东西多数是我们成人的欲望。几乎所有的犯罪剧都在讲述因为欲望而一步步把自己推向深渊,直达心灵深处的故事。成年人的欲望是可以伪装的,而孩子的欲望直接写在了脸上。所以我们看到,剧里表现张东升的欲望如此强烈,却似乎还是有些不清晰,我们不知道他到底要的是什么,是爱情?但最后杀了妻子。而三个孩子的需求,一开始就向我们坦白我们成年人眼里的“纯真”,就是孩子那些“不加掩饰的欲望”,到这里不禁思考,成年人的世界里为什么要这么多遮遮掩掩?(比如说朱朝阳妈妈与马主任的恋情,张东升妻子的婚外恋这么不爱了还不敢摊牌,朱永平对儿子的爱等等)
电视剧的开篇是张东升带着岳父岳母爬山,并将他们推下六峰山的场景。以此留下悬念,引人入胜。后来是表现朱朝阳内向不合群的画面。不知道观众朋友是否注意到“朝阳”和“东升”两个名字似乎是作者有意安排的,隐约在告诉我们他们之间有必然的联系。我一个同事粗看这剧的时候以为朱朝阳是张东升的小时候,我想这样的以为并不是口误。
01
我们今天先从张东升开始说起。
原著里张东升是一个上门女婿,在妻子家里并不受待见,极度隐忍和压抑;在单位是个优秀的老师,和蔼的同事。有一个奇怪的点,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的岳父岳母有女儿在场时表现出冷漠的一面,女儿不在时对待女婿的态度似乎又多了几分宽容和温情。我很好奇,张东升杀掉岳父母和得到妻子之间有什么必然关系么?其实岳父岳母这样内外不一致的态度隐约告诉了我答案。
在心理咨询行业里,有过家庭治疗经验的老师不难发现,很多来访者家庭里总能出现一个入赘的男人。这些男人原生家庭里普遍存在父亲缺失,母亲关注过度的亲子关系;而妻子则是父母对她期望很大,以至于妻子无法从原生家庭独立的一个状态。这就导致那个女性很多方面被父母“为你好”而左右,换句话说,这个家庭系统里的妻子更像是父母的傀儡或代言人,那么这个入赘的男性便显得无足轻重,只是点缀在这个家庭系统里的人物,家庭位置不稳定。这些男人经常以一个暖男的身份和妻子相处,这也是当初妻子之所以选择他,是因为他身上的暖更接近她父亲。当妻子没有形成完全独立自我状态下,入赘男性感受到和他相处的不是妻子,而是岳父岳母的化身,这是他极其难受的一点。我想正是这个原因,张东升要杀掉自己的岳父岳母,以为这样妻子就能回到身边,他就可以在家里找到属于他的位置!当然,从精分角度也可以说是妻子借张东升杀掉自己父母。剧中,张东升妻子身穿黄色泳衣在大海里游泳的镜头,也隐喻着一个需要自由,需要更广阔空间的女人。
岳父母去世后妻子靠在了丈夫怀里,这让张东升以为如愿以偿,未想到发现妻子外面已经有了男人,这对于他来说是难以承受的背叛。这一点在朱朝阳六峰山广播台亲耳听到妈妈和马主任在宾馆时的感受又是有呼应的。
现实的案例远比电视剧更要复杂,很多来访者小时候遇到过父母出轨,特别是在青春期的时候遇到异性父母一方出轨,这部分创伤没有被处理的话,带到成年在恋爱婚姻中影响颇大,这类人安全感这方面极度敏感,并产生很多连锁创伤影响到孩子和他人。在这里,如果把朱朝阳的生活状态看成是张东升小时候的经历,就不免对张东升性格的形成有了一丝丝理解。
张东升是一个极度自卑的男人,他摘下假发的那一刻,更贴近他邪恶的一面。他是带着伪善的面具生活的人,在剧情结尾,他将自己所做的一切归结在朱朝阳给他的警告信上,而警告信象征着内在小孩对他的一个劝说。朱朝阳也如出一辙,把原因归结在给严良开门的事情上。他们都没有意识到,后面的恶果,其实是早就因为生活中种种被压抑,做好铺垫达成了最终选择的。他们是如此相像,热爱数学,因为数学是研究事物之间内部关系的学科。
正是这样一个热爱研究事物内部关系的孩子,在学校里却格格不入。电视剧也对此进行了交代,那就是班主任对朱朝阳妈妈周春红说:“朝阳这个孩子有点不合群”。周春红回答是:“学生应该以学习为主,交朋友应该是进入社会才做的事……”。在这里我们看到朱朝阳为了配合母亲的控制,伪装成了一个乖小孩。这里的伪装和之后发生的一切故事是呼应,我们完全可以看到朝阳内心是不接受这一切的,特别是喝妈妈给的牛奶的场景中有非常强烈的体现。
剧情后面有交代是周春红逼着朝阳爸爸朱永平离婚的,而周春红却以是爸爸抛弃母子的谎言来搪塞儿子朱朝阳。这种剧情,在家庭关系里并不罕见。很多父母把自己寄生在孩子身上获得安全感,价值感。为了完全能够占据这个孩子,经常对孩子说另一方的不是,破坏另一方在孩子心中的形象,最后达到和孩子捆绑在一起的状态。希腊神话中就有“杀父娶母”的故事,让孩子杀掉父亲迎娶母亲,儿子取代爸爸的位置和妈妈形成一个同盟关系,生下了孩子叫“俄狄浦斯”。现实生活中的“俄狄浦斯”被称为“恋母情结”(恋父情结也有神话故事搜索“厄勒克特拉情结”)也可以说母亲为了需要儿子,把儿子养育成了“妈宝”或者说“巨婴”让他无法成年,这样就不能离开自己了。不让朱朝阳接触社会和张东升没有成为文化背景下的男人就体现了这点。(中国文化背景下,男性应该是能自力更生,赚钱养妻儿的,但张东升似乎没有这些,他的一切好像都是女方给的)剧情中,反应的是周春红是一个自私的女人,她通过占据这个儿子来满足内心的欲望。儿子一旦有反抗,她的情绪就上来了。这样的家长,是不是很常见呢?
02
在第一集中,朱朝阳父亲的出现是在赌桌上,他对牌的状态反而是更像一个研究数学的人。一个家庭系统里的父亲承担着指引孩子社会化的功能,父性力量更侧重于了解社会规则的姿态,一个缺失父爱的孩子,他是缺少男性身上应有的攻击性,果断,勇敢等社会化品质的。严良教朱朝阳暴粗口和打架也印证了他身上有很多认同父亲严文斌的部分,我想这也是他一心想找到父亲的原因。相反,朱朝阳在严良身上学到了一点做男人的东西。
朱永平对儿子朝阳的成绩沾沾自喜,在牌友的指责下带儿子去商场买鞋,不料被现任妻女的电话打扰略显尴尬。在商场里,朝阳也明显感受到自己不受待见,也正是这感觉,他才和不太亲近的母亲一起友好相处。后妈及妹妹对朝阳极为不热情,虽然这是剧情需要的伏笔,但也说明朱永平二婚所找的妻子,是一个单纯,不会心机的女人,这和前妻周春红截然相反。这种反差,也暗示朱永平对生活中情感和规则的把控,是灵活的。这点体现在后面处理儿子关系的事情上。在某种意义上讲,朱永平的妻子王瑶是欲望的坐享者,而往往得来不太费功夫的欲望满足使得她的心智化水平没有被更好发展起来,即不懂人情世故,也不懂得珍惜,唯利是图。女儿晶晶的死也极像是因为像妈妈一样的任性而坠楼。最后王瑶自己的性命不也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弟弟而间接搭进去的么?可能这部剧的编剧或者原著作者并没有我这样的释义方向,我想表达的是,很多物质并不匮乏的人,她们过得不幸福或许是因为欲望满足过程太简单,自己又不成熟,难以驾驭这些幸福导致的。
我们再回到朱朝阳身上。据说原著里朱晶晶是被朝阳推下楼的,而非剧中的坠楼,对于这一点不重要,重要的是朝阳在面对警察的询问时隐瞒了事实,且显得淡定;后面和张东升见面及对叶驰敏父女的避险;水厂杀人案包庇,种种镇定的表现和张东升那股城府、阴郁毫无二致,完全可以成立朱朝阳是张东升的内在小孩的假设。这也可以解释,朱朝阳没有复制第二张卡的原因,可能在那个时候,他似乎看到他内心隐秘的角落,那就是成年后的无奈和恐惧,放过张东升像是放过了未来的自己。最后一集,张东升让朝阳杀了他,朝阳是犹豫的,某种意义上讲朝阳杀了张东升也成了杀人犯,他就成了张东升真正的化身,这样的安排,我想是隐喻着成年坏人需要通过内在坏小孩来得到重生,延续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执念。因为他们心里都藏着很多片面的、被扭曲的、被压抑的,而这些部分可以等朱朝阳去处理。
03
朱朝阳暑假生活的宁静确实是被严良和普普的到来打破的。
严良的出现,是在加油站偷东西。他是一个不断触碰社会规则和情感边界的孩子,乍眼看是个坏小孩,但他为了救普普的弟弟和寻找自己的父亲才离开福利院,并非为了其它。剧情从头至后他一直是个声张正义,保持纯真,抑恶扬善的孩子,算是未来当警察的好苗子。他勇敢,果断即使在社会边缘,也没有干出出格的事情,本来想偷钢笔,最后以劳动换取;他也一心想要告发张东升。
严良和民警老陈的关系也隐含着一层精神层面的意义。严良是一个在不断寻找父亲的角色,且在孩子的信念里,父亲是个没有罪的,良好的形象,最后他找到了父亲。这个父亲即是严文斌也是老陈。因为老陈始终相信严良是个好孩子,生怕出事,他要成为他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
严良在没有找到父亲之前,父亲的形象只在他想象层面。在这里我想要提的是,很多在孩子幼年就离异的家庭,孩子较少接触未有抚养权的一方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我认识一个女性就是这样,爸爸是什么样一个人在她脑海里是模糊,支离破碎的。她对男性有深度的渴求和强烈的恐惧,她为了让爸爸这个想象层面的形象更加完整和具体,她需要结交大量异性朋友来弥补想象中的父亲。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寻找父亲的过程。有意思的是,剧中剧播放的《还珠格格》也是寻找父亲的故事。我想这不是巧合,是作者内心的独白吧。同理,家庭中妈妈的爱不够稳定,那么多数男孩长大后会接触很多女性来获得妈妈没有给到的那部分。
所以在此我奉劝那些在孩子幼年就离异的父母,多给到孩子你前妻或前夫积极地一面。不要把夫妻之间那些矛盾让孩子和你一起承担和消化。其实在精神层面,所有人的成长都有寻找父母形象的过程。良好的家庭,父母形象是积极,稳定且清晰的,孩子就能很好认同到积极,稳定的一面来填充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积极,稳定的人。相反,父母双方或一方是不稳定的,特别是情绪不稳定的,那么孩子脑海里构建的认同对象就是将来的自己。我想说明的是,那些未离异,夫妻关系不太好的家庭更需要自我成长;表面夫妻,心生怨气的关系你们的孩子依然能够感受得到。
电视剧里严良是幸运的,当找到自己真正的父亲后,他内心对“善”与“恶”的理解更加具体。尽管一个人的对“善恶”的决定是刹那间的,但让之做出决定的肯定有长时间的铺垫。这个铺垫应该是严良在福利院和民警老陈给到的关爱。剧情里他并不排斥福利院和老陈。
04
严良的出现始终带这另外一个人,那就是普普。
普普在剧情里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人物,弹幕中多数人说她机灵,聪明,但大家也都感觉到这个孩子的言语和举止根本就不符合她这样的年龄段。这又是为什么呢?
剧中交代普普父母双亡,只有一个白血病弟弟已被收养。我对我同事说,普普像是一个游荡的幽魂,附体在严良身上到人间还愿。同事想起一连串的死亡,普普贯穿其中,便不寒而栗。再说到普普所唱的《小白船》这首歌曲,在韩国实则是安魂曲。这么一来,普普是个女鬼的假设并不显得突兀。
在精神动力学里,普普又是什么样一个角色定位呢?我想应该把这些人物糅合在一起分析。如果我们把严良和朱朝阳看成是一明一暗,一正一邪的话,那么这两孩子就是张东升内在小孩的一好一坏,而普普就是张东升的潜意识,给普普弟弟治病就是张东升救赎的欲望动力,把自己救赎成为一个人格完善的人。
潜意识没有好坏之分,重点在于欲望是让好小孩去满足还是坏小孩。我们每个人内心都住着这样两个小孩,在成长环境中哪个小孩被影响得更加厉害,我们就容易和哪个小孩结盟。显然张东升的坏小孩朱朝阳受到的伤害更加严重,这样看来剧末朱朝阳恨严良,且不去救掉海的严良就说得通了。
普普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救弟弟。我们知道,严良带着普普在做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救弟弟像是一个童话故事,讲的是严良的善良被普普代表的欲望左右的一个状态,善良是很容易被“绑架”后用到生活规则中去,这呈现了情感规则和社会规则的矛盾。
“好人吃亏”这句话不就是在说明我们现实生活中,总会被情感世界里那些所谓的“应该”左右而让你难以“拒绝”么,比如朋友来借钱,最后反目成仇;比如扶起讹诈的老人;比如张东升对岳父母和妻子最初的温情;社会规则和情感规则是有冲突的,大文化背景下的张东升入赘本身就是两种规则的冲突,情感上入赘又不被主流文化认同,隐含一些负面的标签;在社会规则里,张东升的入赘又是允许的。
张东升在面对普普的时候,表现出温情的一面,没有伤害她。张东升内心的善良由严良代表,邪恶由朝阳呈现,普普代表着“无记”。佛教里“无记”是谓之事物之性体中容,不记为善,也不记为恶。三者合称“三性”。这部剧就是由拆分的一个“自我”组成的故事,故事的隐喻是救赎一个小男孩,这个小男孩通过找到一个好爸爸来变成一个好男人。我想作者紫金陈听到我这个释义,也会认同。
05
在推这部剧的海报上,有这样一段白色小字“小孩是最能守住秘密的人”,我觉得这段话应该这样去解读:成年人是最能制造秘密的人,而小孩为了变成成年人,会把秘密坚守下去,试图变为自己的秘密。因为秘密能让一个人拥有身份感,价值感,存在感的。没有自己秘密且只为他人保守秘密的人,是个没有自我,容易被别人给左右的人。
这部剧中没有把“秘密”体现深刻,我想原著书中的“秘密”会更加精彩一些。小小孩是没有秘密的,小孩先保守秘密,拥有秘密后便拥有成人的感觉,然后发展自己的秘密,这就是孩子们成长中成为自我的关键课题。没有自我的孩子是很难保守自己秘密的。我身边有人和父母关系特别好,和他们分享自己所有的喜怒哀乐;在别人看来,如此好的亲子关系让之羡慕,就在这样的关系里,这个人是被父母占据着,无法成为自己,无法做自己。
在家庭教育里发现很多孩子为了获得“自我”,会去干一些不能告诉别人的事情。在精神分析的某层面里说明,孩子其实想要获得一些拥有“秘密”的感觉。朱朝阳写日记做假账正是对抗母亲的占据的一种姿态。而在成人心理咨询中,也发现有的人为了更加“做自己”让“自我”的身份更加有存在感,会不断制造出一些所谓的“隐秘”的事物去获得这个感觉。
电视剧名称是《隐秘的角落》,这个角落无非就是我们内心的潜意识,我今天以精神分析的视角和大家一起探索了这个角落某个部门,数学家笛卡尔在哲学领域有句名言“我思故我在”。最后我留下有趣的问题供读者朋友们思考,那就是民警叶军的女儿叶驰敏,为什么一心想得第一?而爸爸对她第二也很满意?为什么编剧没有安排叶家的妈妈出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