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我问女儿:“晚上,你要吃糯黄米还是要吃黄小米粥?”女儿问我两者有什么区别。我说糯黄米要粘糯一些,黄小米要香一些。女儿说:“那你就各放一半吧,我想让它们两个的优点融合起来,我要吸收天地赐予它们两个的精华!” 孩子夸张的说法,让我忍俊不禁,也充满了失望!
以前,我从未一次买过两种同类产品,原本我想比较一下它们两者口味的差别,不曾想孩子会想体会一下它们融合的口味,关于口味融合,那一刻我想起了邛崃人桌上一道必不可少的菜——耙耙菜,所谓耙耙莱就是将各种各样的素菜混合在一起煮,初来邛崃的人常常会有“素莱混煮起化学反应会不会导致中毒”的担心,随着时间的流失,那些人慢慢会变成耙耙莱的爱好者、推广者。我就给朋友推广过阿霞教我的“芋头汤里煮小白菜”,这两者混合在一起煮,不仅可以去除小白菜的涩味,还可以让小白菜更新鲜,汤汁更粘稠、香滑。大家不妨试试,定是喝下去的汤,让人拥有舒心的感受。
说到融合和舒心,想到周五晚上和心理小组成员在一起有关“男女两性在家庭中舒心的关系模式”的话题。对于这一点,大家的话语都很真诚,都很有代入感,都分享了源于生活中的一些经历和经验。我认真的听着,认真的感受着,想听一听或者观察一下“谁”在婚姻中还放不下“我”。
其实我以前何止常常听到有一些人在讲自己在婚姻中丧失了自我,我也常常会感受到了自己在婚姻中丧失了自我。这种听见或者感受也曾经让我不爽,但自从我放下了“我”一切的不爽就消失了。
在婚姻中“我”真的那么重要吗?如果我一直想着“我”,是不是也会出现“你”和“他”呢?
现在的我觉得婚姻就像一道耙耙菜?它更多的需要我们融合在融合的过程中,让我们拥有了“无我”的境界,如果我们达不到这种境界,它又如何帮助我们消除“你”和“他”,大家不妨试试看,放下“我”完全的融入道家庭中,看看是否可以收获那种香甜、柔美和舒心的感受?
身边有很多喜欢在知识境界去修炼的朋友,也许有些人会修炼到山之巅,我不知道那些在山巅的人获得了什么感受?你们是会一直呆着山顶直到冻死永存,还是会快快下山以求生存呢?
前段时间我最喜欢的漫画大师蔡志忠先生出家少林寺后快速返回杭州,对他的行动我相当关注,结果他老人家好像在逗大家玩一样,在少林寺转了一圈就回家啦!我想也许出家回家、出世入世、基督教佛教,对蔡先生来说都一样吧!蔡先生曾说过:“无论哪种学说,只要达到终极的境界,你就会发现它们都是相通的。就好比人站在山脚下,每个人所看到的都不同;爬到半山腰时,看到的景象有很多相同,也有很多不同;当大家都爬到山顶时,每个人看到的景色都一样。”于是爬到山顶的先生快速回到了山脚。先生说自己是当代庄子,已经得“道”,先生还说自己早已在比岸,可我总觉得先生还在用行动告诉大家“比岸就是人间”,就好像今天我在朋友圈听着王菲的《百年孤寂》,心理却想着随心欢乐了半百的王菲人生。这就像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直接告诉了大家“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原来终究,都需要用寂寞来偿还,却不直接告诉大家,他和受得了孤独寂寞的乌尔苏拉一样会灿烂百年。也许看懂了《百年孤独》后,从此百年不再孤独!
那些上了高山山巅的登山者,不知道是否感受到了高冷的不适,还是感受到了在那低平“无我”之处的生机盎然,都匆匆离开了山顶,返回山脚。
也许在他们低头的一瞬间,发现了最美的风景是人间烟火气!
那天大家谈论着李诞说的“人间不值得”,却忘了谈论“在人间”看见的李诞有多值得。大家此刻看见我写的放下“我”的文字的时候,也可以感受一下“我”已经拥有的一切。当我们谈论完天下大事的时候,记得回家吃饭、做饭。
今天的小米粥好吃又养生,但愿从此以后,我不再迷惑,放下自己,一心一意做家务,工作,在平常的日子里,日常的生活中看见自己,修养自己。
感谢每个给我讲故事分享人生的人,我一定会记得在他人面前为大家闭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