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经常干这种事,可谓是“有前科”,我以前也是支持的:芜湖奶奶不肯丢到冰箱里或者家里的其他坏掉、变质或者根本不需要的“垃圾”,我妈就会趁她不在家的时候丢掉,然后只要不再提起,十有八九奶奶她老人家也不会发现。
一旦发现少不了骂骂咧咧得发飙了,但是这是沟通之后也不会得到许可,唯一能避免奶奶吃变质食物的有效方式——我们一大家子都默认这是好方法,被她骂都骂习惯了。
(注:芜湖奶奶,实际是外婆,我和我表妹都习惯称呼外婆为奶奶,而真正的奶奶按照我老家的习惯,我叫她“芝”,名字的最后一个字)
只不过这一次被丢东西的对象换成我老爸。
而东西是指今天年初至过年期间从老家带到宁国的“好肉”——老家的猪肉、牛肉、鱼之类,放在冰箱里大半年零下-18℃冷冻,如果恰巧是叔叔婶婶家带过来的肉说不定还是杀之前吃了1个月的玉米粉的优质肉,听到要流口水的那种。
其实,从食品安全的角度来说,这样的肉制品离新鲜肯定是无缘了,至于是否可食用?正常冷冻食品保质期一年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假使有过程保管不当的意外(比如存入时已变质,冰箱发生停电故障时间过长),变质不能食用的可能性也是有的,只要在解冻之后凭气味和色泽就可以辨别。
妈妈对食品质量的质疑本身没错,错就错在她不经过“沟通”就擅自处理了这些食物。显然,它们在我爸眼里比市面上当天买的城市里的带有肉腥味的肉不知道要好了多少倍,且那可是“钱”啊,哪怕只是几百块钱呢?
吵架的时候还容易从一个焦点跑到另一个焦点,俗称转移话题。
紧接着,我妈就开始下这样的论断“我的命还不值这几百块钱么?”
如果没有起码的逻辑的话,这样的吵架真的会被带跑,变得不可收拾起来。
“要不要陪你钱?2000块够不够?!”
一下省略5000字……
我其实很害怕吵架,更害怕无理取闹的吵架,更何况这样的对话实在离情侣间的打情骂俏有点远。
作为学了一点心理学,又实在不想被冠上“原生家庭怎么怎么样所以如果你不能摆脱,你以后的生活就会怎么怎么样”的调调的理科生,我只想解决问题。
“爸爸,这次没有跟你打招呼,就帮妈妈把肉丢掉是我不对。以后至少要辨别一下肉的好坏,妈妈如果担心她消化不良,那妈妈自己不吃,我们吃就可以了。”
以后要吵架就这样吵吧,该认错的认错,该改正的改正,尽量不带情绪的处理问题,学着好好说话。事先沟通永远比事后吵架好,而吵架的方式也觉得不要翻旧账,更不要进行人身攻击,哪怕是对自己的贬低攻击也不要。
XiXi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