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个同事说,"最近不是可以携号转网了吗?我查了下什么时候可以转,没想到中国移动发的短信说我有优惠套餐,要到2021年套餐结束后,才能转网。”
另外一个同事也说,在携号转网试点时,就有各种的不顺利。比如,转网后,银行发的短信收不到了。而且,听说针对转网的手机号套餐都比较贵。如此麻烦,还不如重新申请一个手机号。”
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到,工信部在11月份推出的携号转网,目前遇到了通信运营商的各种抵制。
他们这么做也无可厚非,因为他们想要尽一切努力留住自己的用户,留下来就是保住自己的利润。为了让用户留下来,运营商各种招式都用上了,一定要将自己的护城河挖的深深的。
护城河?没错,就是古代皇帝建造城池时后,在城池的一周挖的深沟。挖的越深,敌人就越难攻下城池。对于企业来说,也是如此。护城河可以减少和竞争对手的直接竞争,帮助企业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
那企业的护城河都有哪些?简单来说有四大类:
第一,无形资产;
第二,成本优势;
第三,网络效应;
第四,迁移成本。
2008年4月,把毕业后的去向给确定了下来。再过三个月,就要参加工作了,怎么样也要有个手机了吧?我和几个同学一道到小卖部选号码。
小卖部老板问我选移动还是联通?我不假思索的当然选移动。因为周围的朋友,同学选的都是移动。
那时虽然已经有了联通,但用的人比较少。
但是移动出现地最早,周围的人使用的全部是移动的网络。这也影响了我这样的“新人”在入网时的选择。中国移动也靠着这先发优势,聚集到越来越多的用户,到现在已经有9亿多的用户。
这就是企业护城河中的网络效应。
(直到写这篇文章的前几天才知道:移动和联通最初不能互发短信,后来在工信部的干涉下,可以互发了。不过,对不起,跨网发短息就是比同一个网内发短信贵。这个情况在2008年依然存在。)
2013年,公司提供机会办理工作手机,需要使用新的电信号码。不过,也可以继续使用原有移动号码,但报销时需要手动填写资料。
因为其他同事也大都选择了新号码,我也随大流选择了新号码,而且还可以省去报销的繁琐。
中国电信通过这种方式,也吸收了不少新用户。虽然,电信不能短期内改变移动用户最多的事实,但却可以让彼此关系密切的同事全部切换过来,这也是网络效应的另一种表现。
2015年的一天,同事聊天提到一个新闻:有人盗用他人的旧号码窃取了银行密码。他这一说吓我出一身冷汗。我想起自己的支付宝就是用旧号码注册的,在使用新号码后,旧的移动号码就不再使用了。前一段时间,收到移动短信说要收回号码。
我赶紧拨打支付宝客服,把注册信息给更新了。
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的智能手机上面都有一些APP。在注册时,大部分人都使用手机注册的方式。这样,就给了通信运营商另外一个巨大的优势,那就是你注册的越多,越不想换手机号,因为你的迁移成本太大了。
微信、支付宝、银行、股市都都需要使用手机号码,手机号已然成为个人的一项重要资产。
用户在选择切换号码时,不得不考虑到这项巨大的成本。
世界的运行方式,给了运营商们另一个护城河:迁移成本。
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这个护城河理论给我们个人的启发有哪些?
我想,主要有几下两点:
第一,打造个人品牌。你听到“演讲60秒”后,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我想,大概率的是罗胖60秒。没错,这就是罗胖的个人品牌。将自己打造成某一领域的专家,就是给自己挖了一条深深的护城河。
第二,打造人际关系,服务好网络中的每一位,好品牌是靠传播的。遇到类似问题时,其他人都找你,你提供优质服务,那你接到新客户的概率将大大提高。
如果小伙伴考虑携号转网,建议你要考虑下运营商的各种招式。
每一件事的背后,都有其商业逻辑。让我们一起探讨,为自己所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