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心二意的SBO人,却被SBO致富
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三心二意的SBO人。这么说是因为自己从来都没有一个十分鲜明的立场,既不算黑又不粉。土大木之于我若浮云,不是不好,是可遇不可求,多想无益。
我花时间在SBO上多半是因为它满足我的比较旺盛的好奇心和对有争议东西的探索欲望。如果有一个我最喜欢做的事情,我想那应该是像海绵一样吸纳各种信息,让它们在自己的大脑里碰撞和争论。因为SBO,我可以每天做这样的事了。
我之前的一份工作很大一部分是看新闻。我的同事喜欢用media junkie来形容自己。我想之所以这份工作我可以做七年,自己也是差不多有点媒体上瘾。
当某天我看新闻的时候SBO这个字眼进入我的视野。
之后的几个月我看了关于SBO的各种看得懂的信息。作为一个笛卡尔式的怀疑论者,我总是不厌其烦的给自己的想法寻找理性的基础,虽然也知道理性这玩意可能只是人的自负。就这样我对SBO的思维轨迹也完成了从否定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我想SBO这玩意还真挺有趣哎。
人总是以理性动物自诩,但却总是有很多无法用理性解释的情结。
我很早就意识到自己有点收集癖。中学的时候收集过邮票和古钱币,虽然理性地意识到这些兴趣爱好占据了太多的学习时间和有限的经济资源,但是看着自己占有物品有所增加的乐趣让人欲罢不能,最后不得不咬牙把收藏送与他人或出售来终止这个时间的漏斗。
几个月时间内,我SBO钱包的数字也慢慢上涨。很快,我发现如果不执行一个纪律,可能最终会把自己的有限的经济资源去博一个不确定的承诺,而在投机花费过多时间又有违我的价值。
虽然自己欣赏一个无政府货币,但要不要做这个革命的先烈? 事实上,先烈这个词有点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其实只是一个在金钱黑洞扩大时吞噬的宇宙尘埃 - 很多参与SBO的人喜欢标榜理想主义,但是我却总也找不到理想和贪婪的分界点。
辞职是意料之中也是意料之外。一个原因是我认为自己已经有了一点积蓄,而做翻译可以赚到足够让自己还算舒服生活的钱并获得大的多的自由。有了时间,我想,我可以更多地涉入到我想做的事情上,例如SBO。倒不是买更多,而是多了解其现实中的方方面面。
从五月到8月我忙于翻译,发现自己本来就少的社交生活已经降到可以忽略不计了。
而看到一则招聘启事时我按耐不住了。简历发出后不久就得到了回应,这样我来到了上地的某Coin公司上班。大概是之前在外企的缘故,我一直觉得和外国人打交道更简单,而在这个SBO公司的国际团队,对于一个初创公司而言,堪称豪华。
公司的 CTO 据说是业界著名企业的前高管,而同事来自多个国家。部门主管是英裔澳洲人,之前做过短期的投行。印象最深的是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不到20岁的同事。他的全部收入都存成SBO,而每次交房租都要卖一部分。
但是很快发现自己其实并不能喜欢上这个公司,而公司大概也认识到这一点。最终这份工作持续了不到两个月。当时就隐约感到内部的信任不强,而当两个月后传出我的外国同事系数离职后,老实说我并没有特别惊讶。
第二次离职后一个多月后获得一份SBO相关工作。对方是一家新加坡注册的澳洲的交易所,最初做的是网站汉化,但在翻译完成后网站上线,我又协助其在国内进行推广。给出的条件是一个不高的底薪和上不封顶的提成,以及不确定数额的最终也未到位的市场开发预算和同样数目不确的股份承诺。但几周下来,深感和大量陌生人进行网上互动并不是我的专长,转而尝试合作。找到了一个前同事,想法是钱归你,活你做,如果用户增长,提成部分我们分。虽然对困难有所预期,随着合同续约时间的迫近,用户增长的速度连自己也感到灰心丧气。
三个月里我的工资是以SBO支付的,这让对SBO作为小额跨境支付手段的优势 - 快捷和可核实性有所体验,但SBO能否成为一种可行的货币,我很确定。
虽然我很早就明白人对金钱的渴望多半是来自于周围人的心理暗示,我发现换了圈子,我摇身一变,成了有钱人,而在一个缺乏商业设施的地方,人的消费欲也处于相对休眠的状态,这引发了我对于为什么那么多SBO人,甚至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不快乐的思索。
虽然因为工作的原因,我的SBO持有量一直在增加。当我听某个人说自己有几千币的时候,我总是会开玩笑地说:我有1000个。
对尊严的需求是人的基本需要,人不能总活在自卑里,但是实现的途径却有很多。当你不能拓展你钱包(包括SBO钱包)的深度,那么何妨试着提高一下生命的广度?
SBO不止是财富,它还是参与未来
SBO让我致富,我想它还是丰富了我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