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如果明白死亡是一个必然降临的节日,那人生就只剩下一个问题了,就是怎么活的了。
怎么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耕秋收,老婆孩子热炕头,颐养天年,平平淡淡,一年又一年,这是一种活法。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所以他隐忍苟活,要写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之巨著,等史记写就,司马迁就不知所踪,但因为史记却永世长存。这就是古先贤追求的雁过留声,人死留名。这是伟人的活法。
丰裕的物质在现代社会里常常诱惑人。主席过去说的糖衣炮弹,它会消磨人的意志,頽圮人的精神。一身名牌是很多人设定的人生目标,豪车别墅是年青的学子追求的理想,房子车子票子是很多家长给子女划定的未来蓝图。人的价值被物质量化了,人们活的实际而且功利。映射到教育上就是学那些有什么用,能增几分。追求现实的物质生活无可非议,人嘛不能脱离现实的土壤。但只有物质的追求,未免就被局限了。眼睛只有当下的利益,就近视了,过分功利化也让生命的空间狭隘了,眸子里没了星光,精神多少就萎缩了。
翻阅社会历史,推动社会变革的伟人往往是有理想的人。马克思在高中毕业时就在选择职业的论文里考虑为人类社会而贡献自己的力量,周总理在十五岁时就说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毛主席在双亲去逝后变卖家产拉着两个弟弟参加革命,义无反顾。超越自我的物质追求,而是为大多数人谋幸福,让许多人信念坚定,斗志昂扬,意气风发,义无反顾,历经千辛万苦却不退缩,受尽折磨委屈仍前仆后继。譬如放弃优渥的生活条件坚持回国的钱学森夫妇,隐姓埋名几十年的黄旭华,实现禾下乘凉梦的袁隆平,这些伟人,需要我们去仰视,致敬,汲取他们的精神力量,给自己多补些钙,挺起脊梁,突破物质局限,实现更深广的人生价值,社会理想。
活着那就不白活一回,要有所成就,有所收获,别辜负生命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