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电站印象
文/赖维书
我1977年底分配到长冲电站,加上我共28人。
长冲电站当时人员分为两处,即长冲高硐和油溪镇上,听说以前全部人员都住在高硐,后来因供电需要而在油溪设了营业所,但主要机构还在高洞,胡书记还住在高硐。
初来乍到,先看看电站设施吧,打开所学专业书本,一一比照认识,先来到电站主坝,这是一个石砌坝,坝基特好,长冲大桥就建在坝上,溪流名叫壁南河,取水口设在右岸,渠道约300米,前池,溢洪道,主厂房均用条石砌筑而成,可见当時建设期内的艰辛,一条一条的坚石,从开釆,运输,安砌,全靠人工合成,站在前池上,听听胡书记的介绍,真是好感动,电站的建设者们,全靠肩挑背磨,艰辛的脚步,留在了长冲电站,写入了地方电力的历史篇章。
顺石梯而下,建有升压站,两台主变有黑黑的外壳,两头有高压电缆,一看就是一个机端电压6.3千伏,升压为10千伏的水电站。再看看瓦盖顶的厂房,厂房瓦片上有厚厚的的落叶,遮盖着瓦的脸颊,屋檐下是一个半园形的防洪墙,用于抵御长江洪水倒灌。
走进厂房,自然光线不好,厂房内水银灯,白炽灯在交相闪亮。控制台中央有一张办公桌,桌上一张运行记录表,白纸红杠杠,24排示意着有24小时的运行记录数据,最近是值班人员签字栏。高压櫃呈弧形摆设,左上角一排黑色电缆伸往升压站,值班桌内有停送电工作单,有绝缘手套验电笔,还有事故照明手电筒。
高压櫃边一排木质絶缘操作台,不知道当时是否放了绝缘垫。但有绝缘靴领克棒。一个电炉一个开水壶。
下两步,来到发电层,两台卧式发电机组,窗外两根引水管,镇墎水闸,锅壳,出水弯管,调速器,转轮,轴承,发电机,直流机碳刷。这大概是卧式机组主设备的排列顺序了,本来很简单没必有细述,但今天写出感觉有点不一样。
一号机320千瓦,二号机400千瓦,手动调速,两台机组,正常值班只要3人,考虑换休,四人一个班,设班长一人。
最后是集水井,指厂房内的集水处,由于水轮机系第一代机型,渗漏现象不可避免,长期都在漏水,全靠集水井手动排水系统解决问题,这也包含解决了人的尿液排泄系统,那哈厂房内外无卫生间,大方便只能到副厂房解决,小方便因地制宜自行选择。
值班制度三班倒,每周一天休假,一般安排在转班32小時那个時段安排。但转32那天,有个班在24小時中要上16小时的班,手动操作值班,太辛苦了,这也是发电历史,这也是那哈发电人的艰辛。
当时长冲电站发电环境特差,水轮机发出的噪音污染起码在60分贝以上,厂房内挨着耳朵说话都要大声讲,操作语言还要用手比划。
开机,加速,检查轴承温度,检查碳刷,听从并网人员指挥,加两盘,减几手,依照同步表指示,迅速将并网开关合上,加大闸门,手动调节跟上,最后几盘子,要拿出吃奶的力量。
深夜班,没有电炉没有大衣,靠自己抱上一床棉被取暖,冬天里,深夜的噪音伴随着寒冷,而夏天,高温酷暑外加厂房不通风和发电机的热风口,真是热上加热,冬天和夏季,是长冲电站发电人最难熬的季节。
长冲电站,你知道吗,这就是一批一批的长冲发电人在艰苦的环境中,铸就了你曾经闪亮的流金岁月。
(未完待续)
2018.11.13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