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论学习之目的

《论语》——论学习之目的

作者: 昊哲 | 来源:发表于2022-05-05 19:01 被阅读0次

            作为学生,我们对于学习是在熟悉不过的了。但是,学习也是有层次的。这一个层次,我们可以放到道德图谱上来看。也就是本能的学习,情感的学习,逻辑的学习和道德的学习。

            本能的学习,可以说是为了奖励,或者惩罚。比若说我学习,是因为这样我可以得到一口汉堡吃。这就是本能的学习。为了父母的欢喜,为了不辜负父母的希望等而学习,这些都是情感的学习。而理性的学习,就是为了考上好高中,好大学等。这些学习的目的,都是“小人儒”的目的,这样的目的,是为了外在的。在古时候,这样的“小人儒”学习的是:小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而学习这些的目的,就是为了出仕,为了高官厚禄。

            但是,除了本能,情感,逻辑之外的学习,还有一种学习,就是德行的学习。这样的学习,不是为了一个外在的目标,而是为了一个内在的志向。在孔子这里,孔子之所以要学习,是因为孔子心中有自己的志向,也就是道。孔子的一生的学习,就是因为道。“君子儒”就是这样学习的,为了一个志向而学习。那么,“君子儒”学习什么呢?在古时候,就是大六艺,即:《易》、《书》、《诗》、《礼》、《乐》、《春秋》。虽然这其中,《书》和《礼》,学习小六艺的“小人儒”和学习大六艺的“君子儒”都学习,但是所学习的确是不一样。比如说《礼》“小人儒”所学习的《礼》,就是学习那些知识类型的,礼仪上的规则等。但是“君子儒”,与之不同,君子儒学习《礼》的时候,是通过礼学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因为“君子儒”最后学习的目的,并不是完全为了拥有出仕能力。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君子儒”就不能拥有高官厚禄,只是,“君子儒”并不局限于此。“君子儒:在德行层面上,但是也包括下面的情感曾,理性甚至本能曾。

            在孔子看来,学习是有方向的,是为了心中的道,并且,学习后,立己后,还要达人。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在这里,“时”表示的时机,而“习”就是实践。在恰当的时机,把所学到的知识实践出来,是一件快乐的事。那对于一个君子而言,为什么学之后,“时”而“习”之,是一件快乐的事呢?

            这是因为,君子的学习,就是要立己达人的。所谓立己,就是自己学习知识,让自己成为一个立在社会之中的人。所谓达人,就是把这些自己领悟到的知识推出去。比如一位君子领悟到的“仁”外推到朋友,就变成了信。而知识也是一样的。而一旦你把自己所领悟到的知识行出来,这才说明你真正领悟到了。这也就是王阳明先生所说的,知行合一。一旦真正领悟到了知识,那不是快乐的吗?

            “有朋自远方来”也会快乐。孔子这里所说的朋友,并不是那种只和我们吃喝玩乐的朋友,而是真正德行,精神上的朋友。当然,这里的朋友并不仅限于人类,孔子的“道”,书本典籍都可以。有一个精神的朋友来和你一起谈论志向,让自身的学问精进,这可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不知而不愠”问什么就是君子呢?这里的“愠”就是指生气的意思。当别人不理解你,但是你却不生气的时候,意味着什么?第一,意味着你已经可以理解被人为什么不理解你。第二,你是有真正的主心骨的,有自己的道。这正是作为君子的表现。

            荀子曾经也说过一话,应征了孔子之对于学习。

    荀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荀子这里所说的“己”,就包括了立己和达人。而这里的“人”就是出仕的本领,做官的能力等,是“小人儒”所学习的。荀子和孔子一样,同样认为学习应该是自己的,并且应该将所学知识外推。

            孔子和他的弟子子贡曾经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 对曰:“然,非与?” 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子贡一直以为,老师就是一个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懂的万事通。但是被告知老师说,不是的。老师所有的学问,都有道一以贯之。从开学习,学习的最初动力。到所学习的,学习的方向。到最后孔子创立私学教书,都是有道在贯穿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论学习之目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tgn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