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因克曼之战后
因克曼之战后,英国国内鉴于伤亡巨大而反响强烈,政府成立一个委员会来调查前方情况并评估是否需要攻占塞瓦斯波托尔。
委员会成员观点各异,有的主张立即进攻,有些则干脆主张撤出克里米亚。
引发争议的关键是俄军已经凿沉了黑海舰队,英国已经达到攻击塞瓦斯波托尔的目的,剩下的就是是否追求令人信服的胜利的问题。
委员会最终决定让英军在城外高地固守待援,度过1854年的冬天。对于前线英军来说,这意味着不管能否得到充分的补给,军队要靠自己的努力熬过冬天。
11月4日,一场风暴光临克里米亚半岛,皇家海军舰队损坏严重,英军在巴拉克拉瓦的港口也无法接纳运输船只进入。英军营地的帐篷被撕成了碎片,补给品被刮的不知去向,部队饥寒交迫。
在巴拉克拉瓦,补给品并不缺乏,但军需部门无力将这些物资运到前线的高地,因为没有足够的草料喂养运输用的牲口。骑兵的马匹也因为缺乏草料甚至相互吃尾巴。
法军的情况要好于英军,因为法军补给港的条件好于英军,风暴造成的损失较小,而且法军前线离港口距离不远。巴拉克拉瓦战斗的失利导致沃龙佐夫大道的丢失,如果沃龙佐夫大道还在联军手里的话,补给问题将大大减轻。11000联军士兵整日忙碌于从巴拉克拉瓦到前线营地之间的补给运输,他们没有工具,只能靠人力背负。有些夜里,整个英军阵地上只有300人参与警戒。
直到1855年1月,一条7英里长的铁路建成,巴拉克拉瓦的补给品特别是药品直接送到了前线的高地上,补给危机终于减轻了。
英军运输船队的指挥官海军上将鲍瑟也饱受职责。此君坐镇君士坦丁堡,根本不知道前线到底需要什么,结果很多运输船返回君士坦丁堡时货物被拒收还留在船上。
巴拉克拉瓦的码头也是一片混乱:面粉从编织袋里散落出来,弹药箱、木头、火药桶和腐烂的肉制品胡乱堆放在一起。
还有一个丑闻被伦敦的新闻界捅了出来:尽管整个冬天士兵们痛苦异常,但军官们却躲在海上的军舰上过着舒适的生活。
因克曼之战后前线只发生了一些小的战斗。
1855年1月10日,俄军对巴拉克拉瓦发动了一次小进攻。1月17日,俄军攻击了由土耳其军把守的耶夫帕托利亚,那里是联军最初登陆的地方。这些进攻都没有取得成果。1月26日,撒丁王国对俄国宣战,并派兵15000人到克里米亚。
撒丁首相加富尔认为此举有助于法国在奥属意大利问题上支持撒丁。此时英国国内对阿伯丁政府批评加剧,导致阿伯丁政府于1月31日垮台。
2月5日,强硬派帕麦斯顿勋爵组阁上台。他立即命令联军发动进攻。2月20日,联军在彻那亚河发动攻势,但因暴风雪而终止。
3月2日,沙皇尼古拉一世服毒自尽。一般认为他是因为感到绝望而自杀。但克里米亚远在天边,即使丢失也不是什么大灾难。他的哥哥亚历山大在1812年丢失莫斯科的时候都没有绝望过。
如果尼古拉一世绝望,那么早在1854年奥地利迫使俄国退出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时他就应该退出战争。俄国宫廷一向阴谋重重,沙皇虽然自诩人神合一,有其他君主羡慕的无上权利,但也时时处于危险之中。阴谋家和野心家环伺周围,他们鼓励沙皇冒险使他们自己获得新的荣誉、土地和财富。而一旦失败,却毫不留情的归罪沙皇,甚至阴谋废除沙皇。这种悲剧一直延续到帝俄的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
新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尼古拉一世的长子登极。他立刻召回了缅希科夫亲王,代之以米哈依尔哥尔查科夫亲王。后者在多瑙河失败后显然又得到新沙皇的重用。
亚历山大二世也积极外交活动,他授权在维也纳的俄国大使亚历山大哥尔查科夫亲王考虑和平的可能性。
3月15日,谈判在维也纳开始。哥尔查科夫家族的第三号人物出场了。
亚历山大哥尔查科夫是前面两位哥尔查科夫兄弟的堂兄弟,他取得的成就远远高于后者。年轻的时候他是诗人普希金的同学,普希金在诗里就预见他将来必成大器。
1850年,他在处理普奥争端的时候第一次遇见俾斯麦,日后2人将打20年的交道,他也是俾斯麦时代唯一能和俾斯麦抗衡的外交家。对于俾斯麦的蜘蛛网大陆体系哥尔查科夫是少数领会的人,以至英国首相一听到俾斯麦和哥尔查科夫见面就头皮发麻,无比厌恶。
1854年,他被派往维也纳担任俄国大使。尽管他预见到英法将参加战争而劝告沙皇不要无谓牺牲,但显然没有得到采纳。4月26日维也纳谈判因为没有任何进展而结束。
联军的情况到了3月得到根本改观。铁路投入使用,土耳其劳工到达,西班牙骡子作为运输工具也运到战场,军中的不法承包商和小贩被赶走。联军随着春天的到来而雄心勃勃,准备再次攻击塞瓦斯波托尔。
文 | 云间大彭
更多文章,欢迎点击关注“云间大彭”公众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