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和爱情有关系吗?爱情是天雷勾地火,还是《北爱》中陈思成所说的称斤算两的等价交换,唯一的区别在于你出手的是人民币还是美元?精心计划的婚姻更为长久还是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的结合方式更为保鲜?
纵观人类历史,婚姻比爱情早太多,原始社会,封建社会就有婚姻,它是和私有财产,繁衍后代息息相关的。爱情起源于人类艺术的发展,比婚姻晚得多,他源于人类更高的自我追求。所以随着现代社会物质的丰富,自由主义的发展,婚姻作为人类社会的一项基本制度已经难以为继,行将就木,而爱情却欣欣向荣,散发着强大的生命力。
这就让处于新旧交接的时代,适婚年龄的我们尤为尴尬,生活中见到的鲜活的异性激发着我们对婚姻生活的向往,身边的一些不幸福的婚姻案例又引起我们对婚姻的恐惧,迟迟未见的那个Ms.right和恋情相处的不愉快让我们对幸福的婚姻表示怀疑。这就极度拷问我们的爱情观和婚姻观,婚姻和幸福是什么样的关系?要不要结婚?选择什么样的人结婚?你能选择什么样的人结婚?怎么处理婚姻和爱情的关系?有什么最好的方法在适婚年龄找到自己能找到的最适合自己的人结婚?让我们来看看各学科知识的发展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婚姻和幸福是什么关系?《逃避自由》告诉我们,我们既有走向自由独立的向往,同样也有回到子宫,寻求安全感,依赖的冲动。这一点其实不用弗洛姆的解析,我们也能直观感受到,有一句调侃“这个社会怎么就再也没有万恶的父母包办婚姻了呢?”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要独立要自由是要付出代价的,独自面向生活,不断成长,自己对自己负责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远没有一切都让被人安排好了舒服,而且被人安排的生活不幸福了你还有一个明确的谴责对象——他人。而自主的随性生活,不把婚姻当成一件必办的事情,不为结婚而焦虑,不为所谓的适婚年龄而忧心忡忡,没碰到想结婚的就不结,还要把生活过的充实就意味着你要忍受更多的孤独,付出更多的努力,创造更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获得社会认同和自我认同。所以合适的婚姻对绝大多数人来讲是通往世俗幸福的一条更便捷的一条路,所以在生活方式上随大流进入婚姻对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理性的选择,虽然婚姻不是适合每个人,但绝大多数人不适合不婚,因此各大婚恋网站才一片繁荣。
——————婚姻和爱情仅仅是对象问题么——————
我们该有怎样的婚姻观?《婚姻的艺术》《爱的艺术》都是很经典的好书,虽然这两本书总想把生活和艺术扯上关系,但它们其实都是在说,仅仅把婚姻和爱情当做一个对象问题最终都容易沦为失望,它们应该更是一个自我成长的问题,所以我们不应该想着找到那个人生最爱一切就完事大吉了,王子和公主从此美好的生活在一起了,婚姻和爱情不仅是你享受的一个结果,更应该是你成长的养料,是你认识世界,认识人性,认识自己的过程。一开始我们都很简单,喜欢情节简单的童话,简单的人际关系,但世界很复杂,简单的人在这个复杂的世界终会感受到挫败,每一个简单的人终将走向复杂,这就是成长的过程。所以婚姻不仅仅是个对象问题,婚姻需要经营,爱情需要呵护,《爱的五种语言》说的是爱情沟通的问题,每个人的爱的表达语言不一样,我们需要去磨合,去沟通;弗洛姆说爱不是一种感觉,它是以个动词,你不爱你老婆了那就去爱啊,而不是说不爱了,没感觉了那就换个人吧,换个有感觉的……佛说诸漏皆苦,这样只会永远在不满足的痛苦中轮回,远离了幸福的真谛。
——————婚姻和爱情的关系呢——————
婚姻和爱情是什么关系?有人说忘记那爱情吧,婚姻不需要爱情,不要和你爱的那个人结婚之类的鸡汤,有人说无爱不婚,没有天雷地火的爱情,婚姻有什么意思?那么适合大多数人的方式是什么样的呢?其实真相往往在两个极端中间,中庸的哲学在此显现,因为过于极端的事情往往以悲剧结局。每个人对爱情的期待往往存在于ta的潜意识,无数心理咨询师发现一些来访者总是爱上一类人,相处的非常痛苦,最后发现这个人特别像她那个家庭暴力的父亲,分手之后发现爱上的下一个又是同一类人……因为所谓激情的“爱情”来自于我们内在关系模式,我们的潜意识,它来自于我们童年的经历,这是非常不靠谱的,陷入关系轮回的噩梦。所以我特别反对把爱情观建立在那虚无缥缈的气味相投,一见钟情之上(激情之爱)。人既然因理性而伟大,就应该好好利用理性,特别是在选择终生伴侣这件事上,外貌,收入,人品,性格,学识等都要纳入考虑范围,那是不是就和爱情没有什么关系了?那是你爱情观出了问题,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觉得非得是毫无理由的看对眼才是爱情,灰姑娘和王子,穷小伙和公主才是真爱,这都是人类艺术创作惹的祸,门当户对的例子太多太无聊了,所以我们喜欢听非同寻常的故事。《巨富》说当今的顶级富豪更喜欢找同样优秀有事业的同学,君不见扎克伯格巴菲特等巨富工作感情同样专注,而国内找明星的企业家和嫁入豪门的大胸长腿姑娘们常丑闻连连,而如今明星也更喜欢找明星,宋仲基和宋慧乔,黄晓明和杨颖,霍建华和林心如……。所以理性的选择是爱情婚姻长久幸福的方法,如果说理性的选择(陪伴之爱)最后没有让你幸福,那是你理性的方法除了问题,或者你还不够理性,你还不够了解自己,只是自己以为自己很理性。所以正确选择了婚姻对象,你离真正爱情更近了一步,离幸福更近了一步。所以婚姻当然需要和爱情相关,和爱情无关的婚姻那是物质贫乏,毫无精神自主,人性自由的社会,社会既然变好了,我们怎么可能沦落到这点追求都没有的地步呢?
——————寻找终身伴侣的时间问题——————
对于大多数人怎样找到适合结婚的人呢?理性是人类最骄傲的地方,是人区别于其他物种的地方,所以我们常常致力于集智慧之大成以寻求生活的最优解,当然也包括爱情的最优解,当然事实是现实总不如人愿,《指导生活的算法》在找终生伴侣的时间规划方面给了我们一些重要启发:
根据之前一系列的复杂数学计算书中得出了个37%规则,这里直接说结论:即面对复杂决策,在一系列随机出现的目标中寻找最优结果的算法,找结婚对象也可以用37%规则。比如一个女青年,从18岁开始找对象,设定的目标是在40岁之前结婚,那么根据37%规则,她的两阶段分割点就是26.1岁。所以,在数学家看来,这个女青年的最佳择偶策略是这样的:26.1岁之前是观察期,她应该只交往不结婚,但是必须要记住在交往的男生中间,自己最喜欢的是哪个。26.1岁之后是决策期,再结交新的对象,一旦遇到一个比那个人还好,或者和那个人差不多一样好的男人,就应该马上把他拿下。
——————最终让我们回到对象问题——————
上面关于婚恋时间问题的解答虽然给了我们些许安慰,但生活中大多数人纠结的是到底什么人才是适合我的?追我的李先生和王先生到底要选哪一个?刘小姐和孟女士到底谁合适?猎场里面郑秋冬被人家说没有恋爱的才华,只会坐在那里等,谁敲门就是谁,这个才华说的就是对恋人的选择吧,那这个决策能力从何而来呢?这个问题似乎人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但很难说是客观,李笑来跟我们说他和她老婆几十年从来没有吵过架,为什么,因为从一开始他就选对了人。他说人要明白什么对自己是最重要的,有人觉得是长相,有人觉得是性格,有人觉得是收入,有的人不知道,有的人觉得都重要、都想要,最后这样的自然只能自己一个人过……李笑来说找老婆身材,性格当然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能不能讲道理,这个最重要的满足了,其他差不多就可以了。做事情找到最重要的那个方面,这个思路一把利刃,一刀下去迎刃而解,这确实是个很好的思维方法,简单说就是:真正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
我觉得恋人最重要的是有共同成长的空间,我们在保持一定独立的基础上接纳彼此,没有你我过得也不错,有了你我会过得更好,我们都应该知道自己不是完美的,我们愿意为对方变得更好,我们会反思,会道歉,会改变,共同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你说呢?这就是伴侣之爱和激情之爱的区别,概念常常能帮我们理清思路,这和前面的理性选择说的是一个道理,心理学实验发现父母包办婚姻的满意度反而会更高一些,这个父母的婚姻经验相关,他们有更多的人生阅历,知道什么样的人之间更能产生伴侣之爱,不会被一时激情蒙住双眼。
所以对我们标题的回答就是:我希望那些寻找真爱的人最终都找到了自己的伴侣之爱,激情消退之后,他们发现当时理性选择时候的闪光点依然动人,吸引彼此,历久弥新。那是他们的生活合伙人,退一万步讲,每个人选择的路不同,即使他们没有走到最后,他们也会感恩遇到了彼此,那些带给彼此的成长,此生无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