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是为了描述事物的,
描述又存在全面与不全面的问题。
人类理解事物时依托自己的经验,
个体的经验又各不相同,
所以在事物的理解上会有一定的偏差,
造成人类思维的局限性。
例如你向一个不爱吃辣的人描述川菜有多么好吃,
他肯家是嗤之以鼻的。
所以事物本身并不存在好坏,
加入个人的经验它就有了各种性质。
本文探讨的并不是心脏这个器官,
而是指心理的一些现象及它们是如何产生的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
卡尔·荣格西方心理学泰斗级人物,
他将心灵分为三个层次,
它们分别是意识、个体潜意识、集体无意识。
意识是对外对内的觉察(辨别),
由外物与内在产生的心念,并对其产生辨别。
个体潜意识是潜意识的表层,
它是一个经验的储存库,
容纳了个体所有与意识自我不协调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内容。
集体潜意识是人类生生世世活动方式和经验的总和,
也是不被人类所察觉的部分。
个体潜意识是后天所得,
而集体潜意识为先天。
在唯识学中心是精神活动的主体,
主要分为八种,
这八种分类均有各自所接触的事物,
又会产生相应的识别和感知,
所以在唯识学中称作“心识”。
心识是一个复合词,
心是主体,识是起到辨别、识别的作用或者说功能,
如要起到识的作用,就必须和相关的事物有所接触。
如同海水和波浪,
波浪是海水加上风的作用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现象。
1、眼识:由眼睛(加视觉神经)所接触的物质所产生的分别作用,
如由眼睛看到花,
将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送到大脑,
然后会有花的形状、颜色等的信息产生,
这就是唯识学中识发生了作用,
这个识称为“眼识”。
乐嘉的“性格色彩学”将人格分为红、蓝、黄、绿四种,
是根据人们喜好的颜色不同,
反映出不同的人格,其实就是识在起作用。
然而个人的眼睛有所差别,
从外界接受到的信息就会有差别,
例如近视眼、青光眼、老花眼,
看到的东西肯定是不同于正常眼睛所看到的。
2、耳识:耳朵(加听觉神经)所接触的声音而产生的分别作用,
如听到人说话的声音,
经过辨别能确切的知道是张三还是李四的声音。
这个称为“耳识”。
也就是耳朵(听学神经)与声音相作用产生了辨别(识)。
同理耳朵的好坏,
也会影响到所能接受到的声音,
同样影响到对声音的辨别能力。
3、鼻识:鼻子(加嗅觉神经)与物质的气味所接触而产生辨别作用。
眼睛观察到的是物质的形状和颜色,
耳朵辨别的是物体与物体接触时发出的声音,
而鼻子接触的是物体的气味。
因为个人的喜好不同,
眼睛喜欢看自己爱看的,
耳朵喜欢听自己爱听的,
鼻子喜欢自己爱闻的。
4、舌识:舌头(味觉神经)与物体的味道接触产生的辨别。
舌头与物质接触,
将物质的味道通过味觉神经传送到大脑,
经大脑处理这一过程。
味道有“酸甜苦辣咸”等。
5、身识:身体与物质接触发生的便是作用。
例如与冰接触就会有凉的感觉,
与火接触就会有热的感觉,
身体缺水就会有渴的感觉等等。
细分大概有二十六种,
人类与自身以外的事物发生接触全依靠前面这五种器官,
如同一间屋子的五个窗户,
由这五个器官接收信息,
经过大脑处理,
加上个体以往的经验(相当于荣格的个体潜意识),
所产生的信息就发生了差别。
对这些信息的处理影响到了个体的情绪,
有情绪产生就有了心理活动。
这些都左右着个体的人格。
6、意识:是意之识,主要强调的是识的作用。
识是明了辨别别的意思,
前五个感官与外在的物质接触,
只负责接受,
真正起到辨别作用的是这个第六意识,
这个负责分析处理信息,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思维”。
感性的、理性的情感都在这一层。
更像是电脑的中央处理器。
识发生作用,
必须有相对应的感受器官(包括相应的神经系统,生理学上有详尽的介绍,不在赘述)
与外在的物质发生接触,
产生辨别(识)作用,
这些才是心灵的功能和作用。
7、第七意识:唯识学称起为末那识,
末那是梵语,
翻译为“意”,
前面说的都是识,
这个才是真正的意,
它更像一个传送带,
负责传送前六识接受进来的一切东西,
进来的一切都是属于“我的”。
这个第七意识更像是荣格的个体潜意识与集体无意识之间的桥梁。
8、第八识:唯识学称其为阿赖耶识。
这个第八识更像一个仓库,
里面存放的是前六识通过第七识传送进来的一切东西,
好的坏的都在里面。
有的人看到下雨天就高兴,
有人的看到下雨就愁眉苦脸。
不同的人格就由此产生,
外在的人或物发生的变化影响着我们的情绪,
那都是我们的处理信息(识)能力有所不同,
真正影响情绪的并不是外在的人和物,
而在于每个个体处理情结的手法上面。
大多数情况下,
人类是情绪的奴隶,
心灵的奴仆,
有专家做过调研,
百岁以上的老人大多数是心态好,
凡事不纠结。
看清自己永远比看清别人重要,
取悦自己永远好过取悦他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