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又是一年冬至。掐指一算,我已经五年没有在家过冬至了。
大一离开家的第一年,以为上了大学,应该是过不了冬至了。冬至那天,和端大妈两个潮汕人在谈到,我们去店铺随便吃汤圆吧,毕竟需要一颗汤圆来满足下今天也过节了。然后下午广东老乡群里便组织说,我们今晚聚汤圆吧。于是包子和豪猪去买了汤圆,然后在包子宿舍里煮,端着到食堂一群人一起吃。就这样聚了两年,可惜他们毕业后就组织不起来了。但是确实是一种思乡之情的表达,也确实让我们在异乡感受到亲切和温暖。舍友们说,好羡慕你们广东老乡会,各种活动,各种传统。现在想想,还是真的回忆满满。
大三大四,老乡会没有聚汤圆但也好像并不是没有过节,至少我拉着舍友到学校里面的店铺随便吃了碗芝麻汤圆。一颗汤圆,往大方面说,是中国人的传统,往小方面说,是植根于每个潮汕人的仪式感和传统感,更直接的是说种乡愁,代表的是对家里的牵挂。小时候,我是特别期望过冬至的,潮汕的过节会有很多风俗,家里需要筹备贡品拜地主爷拜祖宗,每当过节家里忙着筹备食物,新闻里是外公外婆正在看着的关于节日的解说,那种温馨的感觉,是每个在外漂泊的人都会怀念的,那是对家的感情,对家人的思念。
对于我,也是对爷爷奶奶的一种思念之情,过节时会想起小时候在爷爷奶奶的呵护下成长的欢乐时光,会想起爷爷奶奶还在世时,过节他们会告诉我,我几岁就要吃多少颗汤圆,然后说,吃了汤圆,你就又长大一岁了,乐呵呵地看着我,满眼都是疼爱的目光。小时候期望长大,所以对于过冬至也是更加期待。
而现在,对于这种仪式感似乎没有小时候那么重视了,尽管也在意,但在外并没有觉得冬至一定要去吃汤圆才会是过节。可是我也不忘会向家里问候一句,问爸爸妈妈今天会有什么活动,会和家里打电话视频,妈妈也会拍了煮好汤圆的照片给我看。这样子我也能感受到家里过节的氛围。人在外,心牵家。
记得大二冬至,我在家庭大群里说,要给我留着一份糯米粉,等着我放假回家把冬至没在家搓的汤圆补上。那年春节,表哥表姐们真的记得,对我说,你不是说要回来搓汤圆吗,给你留着点了。瞬间觉得,温馨至极。
而今年工作了,又是一年在异乡过冬至。但是在项目部,大家一起动手包饺子,无论怎样,也算是过过了,也是我人生第一个吃饺子过的冬至。尽管方式不同,仪式感不同,但是那份温暖却依旧在。我想,这也是每一位中国人,对于传统文化永远的情感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