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美人说读书
郁郁枇杷不了情,绵绵不绝万古青

郁郁枇杷不了情,绵绵不绝万古青

作者: 张先萍 | 来源:发表于2017-04-17 21:51 被阅读84次

    一棵枇杷,一声叹息,一生颠沛,一腔真情!

    读文章,犹如交朋友。有人一见倾情,从此割舍不了;有人需长久的交往,慢慢地挖掘他内在的热情,透过字里行间的冷渐悟骨子里的热,走一步,再走一步,峰回路转景转迷,让人心生喜欢。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卓越的大家,往往语言朴实而内蕴丰富。平平淡淡的语言下有丰富矿藏,简笔勾勒中有多种可能,读者每读一遍,都能意外的发现惊喜,有竹外桃花三两枝的惊艳。

    读《项脊轩志》是需要阅历的,十七八岁读的是一间书房,一位娇妻。三十多岁能读到家族的分崩离析,两种复杂情感的交织,悲与喜,悲大于喜。如果你还愿意在四十岁重读,你发现这是一曲多么低沉悲伤的歌,书房的乐趣,生命中出现的温情,都短暂得让人怀疑,一生追逐都是空,一刹温馨转眼逝,唯有庭前枇杷树,亭亭玉立诉情思。

    1 一生坎坷,执着追求

    彩虹满天,霞光万丈,一声嘹亮的婴儿啼哭,打破了寂静。

    后人们说他的名字时,也喜欢用“衣锦还乡”来让别人猜。

    他有一间书房,叫“项脊轩”,为何叫这样的名字呢?一说其远祖归道隆曾居住在太仓项脊烃,作者以项脊轩来命名自己的书斋,有追念祖先的意思。一说,言其窄小,如颈背之间,故名。轩,这里指小屋,即书斋。

    古人给书斋起名,一般都有深刻的含义,像“七录斋”,因为明朝文学家张溥自幼勤奋好学,他读书,一定要亲手抄写,抄写完毕后,朗读一遍即烧掉,接着再抄,再读,再烧,如此反反复复达六七次之多。天长日久,他的右手握笔处长出了老茧。为了勉励自己,他就把自己读书的屋子取名为“七录斋”。

    像绿林书屋,20年代初,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先生支持学生运动,被反动文人诬为“学匪”。“学匪”住的房子,当然是强盗的所在,因此,鲁迅先生把其寓居北京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的书斋取名为“绿林书屋”,来讽刺反动文人的诬蔑。

    还有梁启超的“饮冰室”肠内热,需饮冰。为何肠内热呢?因为他忧国忧民,内心焦躁不安。所有的书斋名其实都寄寓着主人情怀,主人的追求。

    归有光,明代著名散文家,他和王慎中、唐顺之等,提倡唐宋古文,被称为“唐宋派”。归有光的散文继承了唐宋八大家散文的优秀传统,内容赅简,结构精致,富于变化,被誉为“明文第一”。

    他的集子里,颇有成就的是一些回忆家庭琐事和亲情的散文,如《项脊轩志》《寒花葬志》等,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典型细节,表达自我感受,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文笔朴素自然,随笔点染处深情可喜。王锡爵曾这样评说归有光的散文:“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怛之思,溢于言表。”

    这样的一位优秀的作家,博览群书,聪慧透顶,我们猜想,他的人生,他的仕途应该平步青云吧,如果你这样想,你还真的不了解这个社会,你还未曾成熟。

    成熟,是个双面词,走向成熟是要付出代价的,苏轼付出了官位,付出人生的坎坷,才走向了生命的成熟。归有光在耀眼的光环下,到底经历了什么呢?

    归有光,出生于名门望族,世有“县令一个印,不如归家一封信”,可见当年的显赫,“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有点夸张,但也可以这么认为吧。但,到归有光的父亲时期起,家族败落,大家族分崩离析,归有光在《项脊轩志》里写:“先是,厅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作者抓住富有特征性的细节,来描写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四分五裂之状,反映归家家庭的败落。归家原本庭院南北相通,是一个整体。后来更用一堵堵墙壁阻断往来,由篱到墙是客观的变化,在主观情感上,亲人情感的隔膜越来越来大,关系越来越淡漠。“凡再变矣”我觉得像一声叹息,写出了归有光的无奈和悲凉。

    归有光生平可见于下表:1506年(1岁)生于江苏昆山,1513年(8岁)丧母,1524年(19岁)写《项脊轩志》,1528年(23岁)娶魏氏,1533年(28岁)丧魏氏,1535年(30岁)娶王氏,1540年(35岁)乡试中举,作《项脊轩志》补记。1551年(46岁)丧王氏,1552年(47岁)娶费氏1565年(60岁)中进士,任湖州府长兴县令,1568年(63岁)任顺德府通判(管粮运、水利)1570年(65岁)任南京太仆寺丞(管皇家车马),1571年(66岁)卒于留北京掌内阁制敕房任上。

    这就是这位伟大的散文家的人生经历,命运多舛,说不尽的心酸。

    我一直把这篇饱含深情的文章《项脊轩志》当成一位历经沧桑的人所写,因为那字里行间的深情,那命运无能把握的无奈,那对生活的失望与绝望,都让我觉得作者很老,是一位久经风霜的人,然而当年,他才19岁,后面补述的部分,也才三十多岁。少年老成,人世间的苦痛,使他加速成熟,所以文笔才如此老道。

    是不是真的每一位成功写作的人,像老杜一样,要“历经沧桑话始工”。

    归有光少年聪慧,一生执着于科举,然而仕途坎坷,7岁入学,9岁学习写文章,14岁应童子试,20岁以童子试第一名补苏州府学生员。可后来,35岁才乡试中举,以后8次会试都落选,60岁才考中进士,66岁病死于任上。可以说他一生都在为功名忙碌。

    世人容易在他的文字里读出中年的悲伤,却很难读出他少年时的希望与他一生的执著。

    归有光对于考试,执著得可怜,“三场辛苦磨成鬼,两字功名误煞人”。他在《项脊轩志》中曾写了他的追求,他说:“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其余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此时的他身居陋室,却拿寡妇清、刘玄德、诸葛亮来激励自己。渴望有朝一日能名扬天下。其实呀,从孟浩然等唐代诗人的试图走“终南捷径”到柳永“奉旨填词”到“范进中举”,科举制度一直困扰着中国读书人。《项脊轩志》中,归有光少年时的希望与中年时的悲伤,心理上形成的强烈的反差,是一代读书人心理历程的真实再现,更是一代读书人面对功名的哀叹。

    功名误苍生呀!

    不过还好,上天总是怜悯那些愿意执著的人,他穷尽一生追求功名而不得,但老天待他也不薄,他在文学的天地里,耕耘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幸邪?不幸邪?

    2 一间书屋,一段真情

    年轻人喜欢《项脊轩》是因为那间南阁子。修葺前,项脊轩狭小、阴暗、破漏;

    修葺后,项脊轩明亮、幽雅、安静。兰桂竹木环绕,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好和谐的画面,轩中,书架摆满了书,作者偃仰啸歌,或冥然兀坐,大自然的各种声响入耳,以声衬静,写出了环境的清幽。

    三五之夜,明月朗照,粉墙半白半暗,界限分明,桂影斑驳,晚风吹来,风移影动,光与影,明与暗,动与静,如此和谐统一。这是文人雅士心中最美的境界。

    岁月静好,愿时光永驻!

    轩中的少年,年华正好,不负韶光,刻苦努力。朗朗的读书声时时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怎能不关心。

    但心存希望,心中美好,世间的一切都是陌上花开。

    静若女郎的归有光,心中也有爱情,他对早逝的母亲可能影响不深,但母亲给了指定了一门婚姻,第一任妻子魏氏。魏氏是名儒魏校的侄女,归有光曾拜魏校为师,魏氏陪伴他仅仅四年多,生育一女,时已满四岁,後又生育一子,时才几个月大。魏氏死时,归有光二十七岁。

    妻子的短短的陪伴,给了归有光生命的温情与希望,他所有对女性的温柔想象都来自于妻子。

    母亲早逝,母亲的影响如翩翩而过的飞鸿,只能借家中的老妪之口,写出“叩门”,母亲的语言“儿寒乎?欲食乎?”母亲的慈爱,温柔,母亲对自己的严厉要求,只能在别人的言语中说出。何其悲矣!带给归有光生命的人,给了他这个美丽世界的人,却无法与他相守。母亲就像寒夜中转瞬即逝的耀眼彗星,记忆刻骨,却太过短暂。所以母亲只是个概念,只是个影子,只是一个美好而模糊的回忆。

    祖母给了归有光母亲般的温暖,祖母该有的慈爱,她牵挂他,看不见他,就去看他说:“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乎?”看见孙儿如此用功读书,喜不自禁,拿出祖先的,以期望孙儿能成功。

    可归有光屡试不弟,愧对母亲,祖母,长号不自禁。

    妻子的来归,让灰暗的生命有了亮色,让破败的小屋春光明媚。

    她是母亲在世时指定的妻子,看她,能想像母亲。

    娇羞可人的妻了时时来轩中,或凭几学书,或呢喃倩笑。红袖添香夜读书,人生能有几多欢,那时春衫少年薄!

    妻子无限崇仰他,无限依恋他,离开他回娘家时,也不忘向娘家小妹讲阁子,当然更会讲阁中的他。

    如此深情款款,如此浓情蜜意,你侬他更侬,春风春雨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每一寸光阴都让人留恋,每一个日出都共同欣赏,每一次黄昏都无限惋惜。

    共同笑寒花的片断还在闪现,可爱的婴孩已爱煞人,兰已葳蕤,桂已郁郁,归有光我已习惯幸福的生活。

    只希望这样的日子可以永远。

    3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亭亭玉立的妻子已不在。

    亭亭的枇杷正承载着作者所有的情思。

    思念随着岁月而疯长。

    物是人非事事休,曾经的美好都成为一把把残忍的刀,把现实割得面目全非。甚至于作者对生活的梦想都轰然倒塌。

    旧病不起,是作者的无奈的追思。室坏不修,是他已对生活了然无趣。阁子修后,与前置稍异,是他不愿睹境思人。

    但,院子里每一处都是她明媚的笑影;花瓣的飘落多像他温柔的呼唤,摇曳的阴影恰似有她柔弱的背影。

    生活应该继续,可生活又该怎样继续?

    幸好,有一对儿女可以解忧。

    今女出嫁,披了一身妆,回头张望,如你当年模样。

    4

    一间书房,两种感情,三个女人。

    一棵枇杷,一声叹息,一生坎坷。

    人已没,情未了。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郁郁枇杷不了情,绵绵不绝万古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tou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