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重塑人生》是我正式开写的第一篇读书笔记。动笔之前异常纠结,感觉思绪万千,却又不知从何下手。于是乎想到了书里面提出的“为什么为什么问题法”。
为什么要写笔记呢?我林林总总列举了不少。
但这其中最最重要的一条是什么?显然那就是为了让所学的知识能够真正的运用起来,而不只是凭空感想。有了这个方向,再落笔的时候便有了筛选,思路也渐渐清晰。)
《重塑幸福》这本书讲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才能幸福?书中已经给出了答案,那就是要去解决人生中的关键问题。围绕这个核心,我总结了四个重塑幸福人生的步骤。
1.什么才是关键问题?
2.怎样找到关键问题?
3.如何解决关键问题?
4.如何评价问题的解决?
1.什么是关键问题?
我们之所以发现找到关键问题很困难,是因为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完成一张纸满是预设好问题的卷子,而且每一个问题都有一个唯一的正确答案。可是走出学校以后,面对人生的这场考试,既没有预设好的题目,也没有唯一解的答案。所以这也是我们在毕业后感到迷茫的原因所在。
想到在电影《终极面试》中,每一个面试者拿到的是一张白纸,要求大家在规定的时间内作答。现在终于渐渐明白这个意味深长的隐喻,这张白纸其实是我们要上交的人生的答卷。
由于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一样,所以我们不可能定义出人生绝对的关键问题,但是我们可以从反面定义出什么不是关键问题。这就容易多了,生活中不乏有那些日日为琐碎之事纠结焦虑之人,他们正是没能把握住人生中的关键问题,因而浪费大把光阴。所以通过排除那些非关键问题,我们也就距离关键问题越来越近了。
2.怎样找到关键问题?
我想应该从设立一个目标开始。由于人生的关键问题不一样,所以也就导致了各式各样的人生目标。同样我们不能给出确定绝对正确的目标,但是我们应当远离不良目标,不良目标的标准就是“无法自我控制的有形的外在目标”。
回顾自己的过往,反例颇多,自己读书期间所设立的大多都是不良目标,比如考试考到第一名。即便是考到了,也许能开心一会儿,但持续时间太短了。后续没有动力继续支持,很难取得最终的好结果。更糟糕的是,学校里的老师和父母在给孩子定目标的时候也多是如此。这样做产生非常糟糕的结果就是,达到了目标不能产生足够的后劲继续向前,达不到目标又产生了沮丧和消极等种种负面情绪。
所以根据以上标准,我给自己初步定下了两个目标:
一、更加高效和快乐地学习和工作。
二、学会与人友好相处,克服社交恐惧。
3.如何解决关键问题?
以上两个目标虽然符合良性目标的范畴,但是缺陷也非常明显,就是范围太大,无法落到实处。从务虚的目标到务实的生活之间,我们还缺少什么呢?
这让我想到在实验研究里的一个概念叫“操作性定义”。比如实验中应该如何定义饥饿?词典上的定义是“肚子很空,想吃东西”。但是饥饿的操作性定义是“剥夺食物24小时”。
所以当我们将小目标变得可操作可量化,便是搭建起了从务虚到务实之间的桥梁。
比如要完成目标一“更加高效和快乐地学习和工作”。那么从体能方面,我可以列出“每天十点半睡觉”“keep上锻炼半小时”等切实可行的小目标。
4.如何评价问题的解决?
最后在我们不断践行小目标的时候,我们还需要适当的反馈机制才能知道自己是否偏离了原本的方向。按照传统的习惯,学校里给出的评价模式都是单一的“目标评价模式“,结果也相对简单,合格或者不合格。因此我们在自我评价的时候也容易陷入这样的模式。简单粗暴的告诉自己达标还是不达标。这样做就再次掉入了前面不良目标的陷阱。
那么在教育理论中还有一个和“目标模式”类似的模式被称作“目标游离模式”,该模式旨在探索预设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异,从而调整预设目标和实际行为。虽然学校囿于自身的教育目标无法落实这一的评价体制。但是对于我们每个个体的人生,这确是绝佳的动态评价模式。
这也就反过来说明为什么大目标的设定不易过于具体,因为本身这个目标在执行的过程中就需要不断地进行动态调整。我们的大目标其实没有变,我们是在不断调整通往大目标的途径手段,建路搭桥还是坐飞机,确实值得细细考量,而且其中乐趣无穷。
想到很久以前看到的一句话“生命的意义在于去发现生命的意义”。那么人生的幸福其实也就是在这上下求索寻寻觅觅的道路之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