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脉轮,能量体
【脉轮详解】根轮——摆脱幻想

【脉轮详解】根轮——摆脱幻想

作者: 涵养幸福庄园 | 来源:发表于2020-08-30 00:06 被阅读0次

    根轮在脊椎的底部。梵文中 Mulladhara 的意思是"生命的根源"。Mula 的意思是"根",而 adhara 的意思是"基本"。

    幻想和不切实际的期待会使根轮紧闭。人若能停止幻想而面对现实,根轮则会开启。

    根轮和性,幻想及期待有关。

    性,是人最常有的念头,最常为人讨论,也是最常见的写作题材, 但也最为人误解,最令人迷惑!人们不是避而不谈,就是沉溺其中。性虽深植于潜意识中,却一直无人能帮助人们了解性的真谛。人们需要重新建立对性的认识。

    人们对性的理解如此有限,象是人走在暗夜森林中,而森林某处有陷阱。人对性避而不谈,如同不知道陷阱设在何处,无法避开;人沉溺于性,好比明知前有陷阱,却毫不考虑的跳进去。这两种情形都不是明智之举,那人们该如何是好?找出陷阱,绕其道而行才是上策。

    性,一直是个禁忌的话题,只能私下讨论。父母亲从不跟孩子讨论性,主要原因是父母自己也不了解。所有的问题,人们都需要寻求专家的意见,否则得到错误解答,而徒生误解。

    一则小故事:

      妈妈收到儿子学校老师寄来的一封信。老师信里写到,孩子看不清楚黑板上的字,而常写错。妈妈马上带儿子去看眼科医生。医生帮小孩检查过后,写下处方—— 剪头发!

    这是个有趣的例子。现实生活中,如果一开始就找对人问问题, 会得到正确解答;如果只是盲目听从所谓的"权威",其建议毫无用途,只是浪费时间。更糟的是,人们把这些"权威"建议, 传承给下一代。多年以来,人们以奉其为圭臬,打破传承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跟随大师学习时,大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去除人们心中既有的定见,惟有如此,大师的教诲才能深入人心,带领人们认识真正的自己。这是项艰巨的任务,因为人们已十分熟悉既有的模式, 不觉得有何不妥。

    回到我们的主题:什么是性?性是一种极具创造力的能量,是一种冥想的能量。因为性,世界因而存在。

    印度爱经(Kama Sutra)- 是本有关性技巧的书,它的作者瓦司雅那是个僧人,他终生独身。瓦司雅那悟道之后,某天回家探望母亲。母亲问他,如果他真的悟道,应该对世间所有的事都能有所见地。瓦司雅那同意母亲所说,问母亲想知道什么?母亲说:"你一出生,我就知道你会终生独身。你不可能有性经验。你能告诉我你对性的看法吗?"瓦司雅那笑了笑,对母亲讲解爱经。

    有人曾问瓦司雅那,是否跟权威人士谈论过性的议题。有这样的疑问是很自然的事。我想你们之中有很多人私下对我也有过相同的疑问。我举一个现代的例子,来说明瓦司雅那的立场。

    有个电工清楚你家里每个房间电源开关,也熟悉墙壁里的电路。如果电路发生问题,他能判断问题可能出在哪,轻松解决问题。因为他了解电的原理。然而,你每天可能开关电源 50 次以上,却对电路一无所知。我说的对吗?

    我们大多数的人都只懂得开灯关灯,所以有时候会不小心触电。即使我们已经为人父母,甚至是祖父母,对性可能还是一无所知。我们长期受荷尔蒙的影响,不管是电视或是其它媒体,都以各种方式呈现欲望。我们看了这些节目,觉得自己彻底了解爱跟性。

    只有真正了解性的人,才能传授人们性的技巧。

    多年以来,印度因土地富庶辽阔而几经掠夺,但都没有造成太大的损伤,社会秩序终究能恢复。但是印度旧时的导师制度(Gurukul system)废除之后,导师不得传授爱经给小孩,这对印度社会才是真正的打击。人们因不了解性的真义,而追逐欲望。

    你们有没有看过人下棋?只是在一旁看人下棋,往往能看出真正的胜着,但下棋的人却看不清。有人有过这样的经验吗?你们觉得原因为何?因为观棋者未陷于棋局之中!

    没有错!观棋者无关胜负。压力只会让人的心变得鲁钝。惟有局外人,才能给出最忠实的建议。上师是全知的,对所有的事情都能有见地。

    所以,性到底是什么?

    生物学上已经证实,没有所谓百分百的男人或女人。男人有 49% 的女性特质,而女人也有 49%的男性特质,两性之间真正的差异只有 2%。

    人的出生,是由父母的根轮结合而来,所以没有人是全然的女性或男性,而是同时具有两性的特质。这也是为什么湿婆神半男半女的形态。不管我们接受与否,人因同时兼具两性的特质而完整。为了要有完整的人格,人们必须接受并适时的表现出自己个性中阳刚或阴柔的一面。但这可能吗?人们真的可以表现自我?

    谭崔瑜珈中对于性有很完整的解释。在谭崔的经典里记载了湿婆神对帕瓦蒂提出的一段有关于性的对话。祂们的见解虽然是在五千多年以前提出,但是仍然适用于今天的生物学。

    人一出生,就被社会归类成男性或女性,并期待表现出的行为合乎性别。因为社会规范,男孩子不能表现出温柔的一面,女孩子也不应该有阳刚气。所以人从小有一半个性中是受压抑的。

    七岁之前,社会规范对人的影响还不算深,因为小孩子还没有性别的意识,而保有完整个性。小孩多以自我为中心,无忧无虑。小孩子真是美好,一看到小孩,人们就会高兴起来。

    到了七岁左右,小孩子慢慢感受到社会约束。男孩子不准玩洋娃娃或办家家酒,女孩子不准玩赛车或火箭。即使在衣着打扮及个人用品上,男孩子多是蓝色的,而女孩则是粉红色,我说的对吗?

    在过去父母的责任只是养育子女。孩子到了四岁左右,父母会把孩子交给导师(Guru)教导。孩子 7 岁时,导师会先敎孩子印度经典作为启蒙。如果在十四岁之前,有人有灵性上的经验,导师会传授他们婆罗经,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书。此外,还会传授爱经中的性学相关知识,人们以此能学习家庭生活。在二十一岁前能悟道的人可以体验当僧人,其余的人则开始学习瑜珈经典。小孩子在导师的爱跟带领之下成长。

    今日在社会的严格要求下,小孩压抑不为社会接受的那一半性格,天性受到损伤。去了另一半的性格,小孩忽然觉得无所适从, 开始向外寻找失落的另一半。寻求自我满足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天性。男性不知不觉开始寻找自己失落或压抑的女性特质,希望寻得替代品,以取代自己失落的另一半。男孩和女孩相互寻找,性就是这样开始的。

    七岁到十四岁,是孩子跟父母最亲近的时候。从父母身上,小孩建立起理想异性的典范。对小男孩而言,受压抑的天性由母亲取代,而小女孩则是由父亲取代。

    所以父母亲是孩子心中的英雄/女英雄,这几乎相沿成习!这样执着的追寻,为佛洛伊德心理学上所说的恋母及恋父情结的基础。男孩期望自己的妻子能像母亲一样照顾他,而女孩则期望先生能像父亲一样给她安全感,因为父母留给子女最初也是最深的印象。即使成年后与父母亲的意见相背,还是无法抹去父母在心中的印象。

    到了十四岁,小孩的身体日渐成熟成为青少年,社会规范不容许跟父母亲像儿时般亲密,活动也多了起来,不像小时候花那么多的时间跟父母相处。青少年开始向外继续找寻自己的另一半。现今可能早于十四岁,因为他们从小看电视或上网变得早熟。

    小孩以外界及媒体上的形象为基准寻找另一半,媒体因为深知这一点,所有的广告都充满了性暗示,采用极具吸引力的男人或女人为产品代言,即使产品与其毫无关联。几乎所有的摩托车广告中都会出现女性- 事实上有几个女人会骑摩托车?不管是什么产品,总有个面带微笑的女士大力推荐;去买东西时,人们不假思索的挑上推荐产品,却没有想到这位微笑的女士可不随产品附赠!媒体从人们压抑的欲望中获利。

    所有的媒体都只是在贩卖梦想。人们收集所有的梦想,在脑子里想了又想,希望藉此满足自己的欲望,但这就像吃盐止渴一样, 到头来只是更渴,不是吗?如果人们了解这一点,广告就毫无立即或无形的吸引力。当然人们还是会看看广告,了解一下市场上最新的讯息,不过不会上当。

    媒体带给人梦想,但另一方面社会又不停的压抑人们。社会愈压制,人的梦想跟欲望越强烈。社会能压制的只是表面,却没有彻底解决问题。好比修剪树枝却仍保留树根,树只会长的更茂密!拜各类媒体所赐,人们在心中建立完美异性的形象。人们从不同人身上撷取精华的部位,鼻子、眼睛、个性等,建立心中的完美形象。我们都会在计算机里剪剪贴贴,不是吗?

    到了二十或二十一岁左右,对媒体的认同感逐渐消褪,但是完美异性的观念已经深植内心。在现实生活中满怀期望的找寻理想对象,觉得对方"会是"什么长相,"应该"具备哪些条件。接下来的几年里,人们不停寻找理想人选,谈了一次次恋爱,最后却都以失败告终。少数聪明的人终于觉悟,知道梦想不能成真,但大多数的人仍不停寻寻觅觅。

    一则小故事:

      一个 90 岁的老人从早到晚坐在海边看人。有人问老人为什么每天都坐在海边。老人回答说:"我想找个老伴!"

      问话的人颇为意外,接着问说:"怎么年轻时不找呢?" 老人回答说:"我从 30 岁开始找到现在。"

      问话的人吃惊的说:"你想找什么样的女人?"老人说:"我要找个完美的女人。""你一直都没找到?"这人接着问。"我遇过一个女人,她各方面都符合我的期望,不过我们处不来。"老人说。

      这人问为什么。老人回说:"她也想找个完美的男人。"

    事实上,人们希望对方在各方面都能符合自己期望。寻寻觅觅多年,忽然遇到一个人,远观好像各项条件都符合:心里的理想人选要喜欢绿色,这个人身上穿的衣服好像是绿色的。再仔细一看, 他穿的果真是绿的,终于找到完美的人选!

    坠入爱河就是如此。人们总说“坠入爱河“,不说“由爱河升起"。其实一切不过是荷尔蒙作祟,人们却以为这就是爱。事实上, 人们将心里强烈的渴望投射在他人身上,却只选择自己想看的部份。坠入爱河的人觉得世界绿荫处处,仙乐飘飘。生活像首诗, 多年的寻觅终得告终,人们开始写诗,为对方作画………

    只要彼此保持距离,一切都很美好,对彼此投以无尽的想象。但距离慢慢拉近,发现对方穿的其实是浅绿色,但你不以为意的继续过日子,最后终于发现对方其实喜欢黄色,从没穿过绿色衣服。人们无法接受幻想破灭,开始编织一个个借口,自我安慰说:" 生活本就不尽如人意。"

    人要有极大的勇气和智慧才能面对现实,无法面对时总是用借口逃避现实。最后彼此面对面时,发现对方穿的竟是白色衣裳而不是黄色。想找喜欢绿色的人,但怎么对方喜欢的是白色!这就是幻想与现实的差距!

    一则小故事:

      某人从三楼滚了下来,一直滚到马路上。路人赶紧跑过来,关心的问:"你一定摔的很疼。" 某人回答说:"摔的时候不疼,停下来才疼!"

    人们若对恋爱不是太认真,保持距离还会心存幻想,不需面对现实。只有在想安定下来拉近彼此距离,把恋情维持久一点时,问题才会发生。人的幻想越多,需要更久的时间才能觉悟,而受的伤害也愈大;幻想越少,愈不会货比三家,麻烦也愈少。如果不心存幻想,人们会较容易遇到自己的心灵伴侣。结婚的对象就是自己的心灵伴侣。

    要了解没有人能符合自己心中的完美形象,因为那并不切实际。完美形象不过是拼凑得来,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到头来那只是个幻想。由周遭的人寻找灵感,建立心中的完美形象,其实并无不妥;但是如果只从媒体找灵感,媒体本身都已受欲望所害,如何能给予人指引或安慰?这样的爱终将以痛苦收场。人们觉得受骗上当,直觉反应是把发生的事怪到别人头上。能够怪罪别人吗?错还是在自己身上,因为自己满怀期望,而把期望加诸在他人之上,所以谁该负责?

    有些例外情形是因为对方行为反常,以致必须决定是否继续跟对方一起生活。我所说的理论,并不适用于这样的例外状况。我所说的是很多人家中的实际情形,夫妻双方都很正常却家庭不睦。双方都不愿正视问题,解决问题,只会将问题巧妙的隐藏起来, 自欺欺人。受伤时应该是马上处理伤口,但人们却用金碧辉煌的外衣包裹伤口,告诉自己并没有受伤。这真是再愚蠢不过!如果你们了解我所说的,就该停止幻想,面对现实。

    一则小故事:

      某人送朋友一只小狗当结婚礼物。三个月后,他在街上遇到朋友。"新婚生活愉快吗?"他关心的问。

      "还不错,只是有点小小的改变。"朋友回答说。"什么样的改变?"他好奇的问。"一开始,你送我的狗对我狂吠,而我太太会帮我拿报纸。现在狂吠的是我老婆,狗会帮我拿报纸!"朋友淡淡的说。

    蜜月期后就天地变色?难怪只有蜜月,而没有"蜜年"的说法。不到两星期,结婚喜悦就消退,即使娶的是名模,只要半个月就看腻了,因为人又开始有其它的幻想。本该追求的是内在的满足, 但人们却对此毫无所悉,不停追求外在的假象。

    一则小故事:

      有个妈妈传授女儿婚姻之道:"女儿,听我说,爱一个人就该终生不渝,这才是真爱。"女儿认真听着。妈妈接着说:"听我的劝,我是经验之谈,毕竟我结了三次婚!"

    人们擅长给别人建议,却不善于接受建议。每个人对爱、想象, 幻想都有一堆道理可讲,但是自己还是不停的幻想。如果人们能学会接受现实,那也还好,但人们真能就此罢手?人们总试着想改造对方,以符合自己心中的形象,这对感情是最大的伤害。占有对方,改造对方,像改造其它东西一样,人们毕生致力于此, 永无止境。

    一则小故事:

      有个油漆工有天跟朋友谈起工作上的事。"有一天,有个女孩带着一张蓝黑相间的色卡来,要我依照这个颜色,粉刷样品屋。

      我凭着多年经验,拼命想要调出她要的颜色, 她却怎么都不满意。"朋友问说:"最后调出来了吗?"油漆工回答说:"我运气好,趁着她讲手机时,把她的色卡颜色给改了!"

      如果仔细观察每一对夫妻,会发现他们都想改造对方。建议你们结婚的时候,可以送对方凿子跟槌子当结婚礼物,不用准备婚戒!

    另一则小故事:

      某人跟朋友有天晚上一起喝茶。他跟朋友说:"我想跟我太太离婚。她已经六个月不跟我讲一句话了。"朋友劝他说:"我建议你三思而后行。你再也找不到这样的老婆了!"

    人们一直想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一个符合自己心中形象的伴侣。这样的理想人选并不存在。只要抛开心中的想象,人们有无限的机会。

    如果你还单身,停止幻想,你会找到人生伴侣,而不是梦中情人。挑选对象时谨记在心,你是要跟对方过一生,而不是几个月。不要一时冲动,这是一辈子的事。就像你现在很想买黑色牛仔裤或蓝色 T 恤,但要知道顶多半年它们就不再流行了!

    如果你已婚,也请你停止幻想,才能跟另一半建立真正的感情。如果总是想要改变对方,则无法建立真正的感情。如果开始改造对方,你以为已经改造成功,但是你的想象力又往前推进,还要继续修修补补!改造工程永不停歇!

    心中仍存有幻想,不会有一段真正的感情,即使跟对方二十四小时都待在同一个房子里,因为自己仍活在幻想中,而无法直视对方,无法跟对方一起生活。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心里存有幻想, 却觉得老天在惩罚自己。

    如果你还未婚,停止心中的幻想,你的心会平息下来,不再受荷尔蒙的影响。如果失去另一半,也请停止想象,你将不会因寂寞而苦。

    尽量不要让孩子看电视。如果只是欣赏里面的音乐跟舞蹈,这倒还好;但是小孩会把看到的记在脑子里,内容,情绪等等。短时间不会有问题,但是这些记忆都会储存在根轮 — 它是性能量的中心。再细微的暗示,根轮都能接收到。过多的期望会干扰根轮,让根轮紧闭,会希望他人或是电视节目中的人物来满足自己的期望,或将自己的期望及想象投射在他人身上。

    根轮紧闭,跟外在环境无关,也跟单身与否无关,而是跟内心完整与否有关。追求自我实现,才会停止向外寻求内在被压抑的另一半。能自我实现,与有没有异性一起生活并不重要;如果无法自我实现,即使已婚,还是会继续受荷尔蒙的影响。这一切只不过是告诉各位,人应该由内寻求人生圆满,而不假外求。

    能自我实现,不管是已婚未婚,心都能保持平静。在婚姻生活中, 仍能保有自己,这才是真正的独身主义。但是人们多反其道而行, 脱离现实生活而刻意独身,结果只是让自己更压抑,更神经质。

    但是上师,我们并不知道自己心里有完美形象……

    那是因为你们很少内观。人们造访世界各地,却从不拜访自己的心。你们知道人大约 80%的能量都被锁在根轮里。其实人不需要刻意增加脉轮的能量,只需重启脉轮,体内能量的流动就能足以改变生活。

    如果静观自己,会发现痛苦的原因,是所见与心中所愿不尽相符。心中所愿就是自己希望拥有的完美形象。至少从现在起,试着带着自觉内观,看自己如何解读所见的事物。对所见之事,先试着接受它的原貌,不要先做任何的判断。你会发现,你的心巧妙且不着痕迹的影响了你对事情的见解,所以你觉得所看到的每一件事都不够完美。

    梵文中有两句话,教导我们现实的真意:Dhrishti Shrishti 和 Shrishti Dhrishti。Dhrishti Shrishti 的意思是看见世界的原貌,接受并拥抱它原有的模样。Shrishti Dhrishti 的意思是以你喜欢的方式看世界,你可以为它上色,或投以无尽的想象。前一种方式能带给人们平静的生活,而后一种方式只会让人痛苦。

    某人跟我说:"家里只有我跟我太太两个人,却还是不得安宁!"我告诉他:"谁说你们家里只有两个人?其实有四个人"这人呆住了。

    我向他解释:"你自己,你心中的完美女人,你太太,还有她心中的完美男人,加起来不就是四个人!只要你们彼此都不再想心中的完美女人或男人,看会有什么改变?"这人听完,安静的离开。

    上师,我们在其他的人际关系上也遇到障碍,比如说父母跟子女之间………

    是的。所有的人际关系中都存有期望,没有例外。父母想雕琢子女,而子女想改变父母。父母希望子女实现自己未完成的梦想, 希望子女能成为医生或工程师。为什么不去了解并帮助孩子实现真正的愿望?这对孩子有莫大的帮助。孩子跟你顶嘴时,表示他已经是个大人了。要好好跟孩子相处,花时间陪他,跟他聊天, 当他的好朋友,发掘他的志向,给他最深的爱跟信任。把孩子的雄心视为理所当然,帮他达成。

    很多小孩告诉我:"我爸爸要我当医生"或是"我爸爸要我当律师"。如果小孩自己无法决定,问父母该怎么办,父母可以观察孩子有哪些天份以及能力,提出建议,但不要强迫孩子接受。父母也要给孩子足够的空间,相信孩子已经成熟到可以做出决定, 并清楚的告诉孩子,做了决定就不能归咎他人。孩子需要清楚知道自己该负的责任。

    人随时准备要改造他人, 不管是亲戚、朋友、甚至陌生人,来满足自己的期望。身边的人也是如此!人们彼此可算暴力相向!

    今天回家的功课,我要你们写下来,理想中的完美先生、太太、父亲、母亲、孩子,朋友……应该是什么样子。任选跟自己切身相关的五种人,写下理想中他们的形象应是如何。对自己诚实以对,我保证,你们会发现,不知不觉中你们的想法都受到媒体的影响。看电视节目时,喜欢上里面某一个角色,这个角色对你来说如此真实,不知不觉期望现实生活中周围的人,也能像剧中人一样。

    你们知道吗?人们甚至觉得"理想导师"也该符合特定的形象?理想导师通常应该是个满头白发,留胡子的老人,就跟书里或电视影集里看到的一样!所以他们看到我,无法接受所谓的大师居然是个年轻人!所以我跟你们面临相同的问题,我要先改变人们对导师的刻板印象,才能为人接受!

    可是大师,有时候我们必须纠正对方……比如说在管理员工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如果必须改变对方,要保持理性,清楚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就不会过了头。想清楚自己对员工的要求是否合理,是否有替代方案。只有在绝对必要的时候,才纠正对方。不管手中的权力有多大, 都要小心行使。所有的能量都是上天所赐,即使是自己的怒气或贪欲,如果能心存敬意就不会滥用。

    你们会乱花钱吗?你们不会,因为知道得来不易。如果请人做事, 要花十个卢比,你会多付一个卢比吗?但是盛怒之下,人们常常过度反应。如果有人犯错,让你损失十个卢布,但你大发雷霆的程度,好像自己损失了五十个卢布?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未经思考就发脾气。如果经过思考,人不会反应过度,事后也不会有罪恶感。我可以向你们保证。人们不应该因为发脾气而不安。如果感到不安,表示自己未经过理智思考,而让怒气冲昏头。人们可以藉此衡量自己是否能控制脾气。

    一则小故事:

      一次,一个浪迹天涯的苦行僧,经过一个村子,村民向他诉苦, 说村里有蟒蛇出没,弄得大家鸡犬不宁。

      这个苦行僧以跟动物沟通著名。所以村民恳求他劝蟒蛇放过村民。

      苦行僧苦劝蟒蛇,蟒蛇也答应不再伤害村民。几个月后,苦行僧经过同一个村子,看到蟒蛇浑身是伤奄奄一息。"发生了什么事?你怎么受的伤?"苦行僧问道。

      蟒蛇边哭边答:"大师,我答应你不再伤害村民,一直到今天我都信守对你的承诺。可是原先怕我的村民,看我变温和不咬人了, 就趁机攻击我,每天折磨我!你看他们把我整成什么样子!"

      苦行僧答道:"我的傻朋友!我只劝你不要咬人,并没有说你不能吓吓他们?"如果脾气发对地方,次数恰到好处,成效非凡!知道自己为何发脾气,就能控制自己的脾气!

    很多人跟我说:"大师,我很爱我太太!我是因为爱她,为了她好才要她改变!因为这样,我们才会吵架!"

    我的回答是:"你其实爱的不是你太太,而是你自己心中的理想形象。"你爱自己心中的假象,而不是你太太,所以只有在太太符合期望时,才会爱她。如果真的爱你太太,她在你心中就是完美的;如果爱的是心中的假象,你会想改变对方,以符合自己的期望。

    事实上,人们大多爱上的是自己心中的假象,而这是夫妻失和的原因,也是亲密战争的开始。你和你的爱人象是最亲密的敌人, 形影不离却随时保持警戒,常常想要支配对方。两人敌意极深, 却觉得这是亲密的表示。真正的亲密,是在对方面前能完全放松。

    上师,你的意思是,我们应该完全接受对方,包括他犯的错?

    不是这样。接受这个字眼,听起来有谴责的意味。你说接受对方犯的错,听来象是在抱怨。好像是说:"还能怎么办,只能照单全收。"不!我的意思是,欣然接受对方的原貌,这跟勉强接受不同。勉强接受对方,只是一种妥协;欣然接受则是无条件的打开自己的心,而不抱任何期望。

    要知道自己的另一半,是上天赐的礼物,要带着感恩及谦卑的心接受。如果能做得到这一点,会启动根轮中所蕴含的极大的能量。唤醒根轮,就象是触动了你内在一股源源不断的能量。这股能量, 原本因为自己有太多的想象,期望和贪欲而闭锁,重新启动,对创意的产生、事业、生活等有莫大的助益。

    不仅如此,家庭会更和睦。家庭本该是美德之居,却被纷争所据!我说的对吗?家庭常有纷争,是因为我们想改变彼此。如果你雕琢的是一块木头,或许能雕出美丽的模样或家具。但如果雕琢的是人心,只会带给对方创伤。

    一则小故事:

      有个人,请我为他的离婚祝福。我告诉他,我只为婚姻祝福,不为离婚祝福。 

      我问他为什么要离婚,希望能帮忙排解。他告诉我:"上师,今天早上我叫我太太端杯咖啡给我。她却泼了我一身。"我有点吃惊,跟他说不值得为这样的小事离婚。

      他继续说:"上师,你有所不知。她今天泼倒的是咖啡,明天可能是强酸。"我吓了一跳,告诉他说:"阿亚,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太太只是一时又急又气,才打翻了咖啡。到头来洗衣服的人还是她!"

      他回答说:"上师,我们结婚时,按照习俗,新人要从三桶水里找到预先藏好一只戒指。那时候,她的指甲刮伤了我的手!"印度的婚礼习俗,为了让新人更亲近,会玩这些小游戏。这个人居然记恨十年前的一件小事。我跟他说:"阿亚,你这么会记仇, 没有人能跟你一起生活!"

    人们常做以下两件事:把吵架的经过告诉别人,要别人评理;分不出谁是谁非,就继续吵,证明自己是对的。人们 99%的争吵, 都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所以如果认为自己的太太是个愚妇, 怎么看都觉得她愚不可及;如果觉得做什么事,你的先生都要过问,不管你先生做什么,你都认为他是在干涉你。如果已心存成见,就无法真的了解另一半。

    人只看自己愿意看的部份,这就好比肚子饿的时候,只想找餐厅吃饭;杀狗前得先告诉别人这是只疯狗才下得了手。改变自己的态度,如此一来对身边的人、事、物都会有不同的看法。

    一则小故事:

      有个人走进警察局,抱怨他老婆已经三个小时不见人影。警察问他:"你能否提供你太太的基本资料,如身高体重等。"

      这个人回答说:"这些我都不清楚。"警察接着问:"你记得她离开家时穿什么衣服吗?"这个人回答说:"这我没注意,不过她把狗带出门,这我倒记得。" 警察问说:"你们养的是什么狗?"这人回答说:"我们养的是大麦町,牠的斑点是灰色的,不是黑的。大概 50 磅重,尾巴是纯白的,上面一点斑点都没有。脖子上带着棕色的项圈,上面有条银鍊。狗的名字叫斑斑。"

      警察回答说:"这就行了。我们会连狗带人一起找回来!"

    夫妻之间相处,刚结婚的前几个月可能还有新鲜感。刚开始的几个月,忙着帮对方打分数,之后彼此疏远。其实并不了解对方, 但是手头上有这些分数就够了。夫妻之间相处,就靠着手上的这些分数,但是这些分数跟实际并不相符。原来的两人之家,变成四人之家。

    诚实的问自己,有多久没有看着自己另一半的眼睛,跟对方说话?应该很久了吧。婚姻生活刚开始时,一切都很美好;慢慢的,日子变的平淡无奇,这都是因为自己的态度。因为你没有给对方进步的空间。你急着改造对方,而不想多认识对方。

    事实上,结婚几年后,夫妻双方就对彼此视若无睹,而只对心中的假象感兴趣。结果呢?就像前一个报案的人一样,对自己太太的一切毫无头绪!这还只是表面的问题,更严重的问题是,你对一起生活的伴侣全然不了解,你心里想的,只有你的理想伴侣。

    在接下来的一天,要下定决心,重新认识自己的伴侣,就像两人初次见面一样。对于对方的所言所行,都要有全新的见解,但不要骤下结论。充满爱意对待对方,即使对方说了一些话,惹自己生气,也要带着爱意,专心聆听,冷静回应,而不是像以前一样争吵。这么做会为彼此开启了一种新的相处模式。你会赫然发现都是因为自己原先的态度,才把事情弄得一团糟。你当然可以说对方也有错,但是你有能力改变彼此。只要改变自己的心态,你能做的其实更多,对方自然也会跟着改变。

    一则小故事:

    有个人走过墓园,听见里面传出很大的哭声。他觉得应该停下来一下,看是否帮的上忙。他走进墓园,看见一个人对着一个墓碑大哭不止。这个人不停的哭喊:"你为什么要死?你为什么要死?"路过的人见他哭的伤心,也觉得很难过,走近问说:"先生,我很替你难过。去世的是你的夫人吗?"哭坟的人回答说:"不是。死的是她第一任老公。"

    因为心中的幻想与现实不尽相符,感情才会造成创伤。更糟的是, 人们一次次的恋爱,幻想着下一个人能满足他们的想象。交往一段时间后,如果发现对方不如想象中完美,就换个人交往。从来没有想过,也许不是对方不够完美,而是自己的想象出了问题。人们沉溺于自己的想象中,觉得现实生活才是虚假的。所有的问题都是如此。惟有活在当下,人们才能感受喜乐,才能了解原来自己一直活在幻想里。

    现在的年轻人,愈来愈不愿容忍彼此,而轻言放弃婚姻,这多么可惜。社会需要深层的觉醒。人们在感情中已经习惯互相指责, 却忘了一个巴掌是拍不响。先别管别人是否需要改变,改变自己, 可以帮助自己还有其他的人。

    如果熟读爱情故事,你会发现无法长相厮守的人,才会过着所谓幸福快乐的生活。

    一则故事

    关于一对永远的爱侣。故事中的男女主角决定要分住恒河的两岸才能永远相爱。每个星期他们划船相会,之后各自返回。他们决定这么做是希望见面的时候双方心平气和。因为他们只能相聚几个小时,每次见面都充满新鲜感,而相聚的每一刻都是如此珍贵。

    所有永远的爱侣,不管是罗密欧与茱丽叶、牛郎或织女,他们从未一起生活。如果他们一起生活,这些爱情故事只怕要改写了。问题在于现实生活并不像电视里的爱情故事一样,有着背景音乐,很容易让人进入幻想的世界。音乐有种魔力,能融化人心, 让人变得脆弱易感。电视里所有的场景,特别是爱情故事的场景, 都有背景音乐,让你沉醉其中,你全然被电视情节所迷惑。

    现实生活没有背景音乐!用想象力写诗和用生活体验写诗是完全不同的。前者只需要想象力。但后者却需要有实际生活体验。记得一件事:另一半是上天所赐。心中的假象,怎么能跟上天的杰作相提并论!上天的杰作必然胜出。

    今天的社会,充斥着大量的色情刊物、不切实际的幻想,以及无尽的堕落。人们以各类劣等的替代品,满足自己的幻想。色情刊物并不能满足人们的性生活,只会让人有更多的幻想,更堕落。但人们却难以抵挡幻想。要了解:只有意志薄弱,没有无力抵挡;如果有足够的智慧,人可以抗拒任何诱惑。

    上师,你说人要忠于自己。但实际生活中我们怎能随心所欲,我们需要为家人跟社会而改变。

    实际生活中每个人都有相同的问题。你说:"上师,我必须配合他人。"那我问你:"为什么不让其他人来配合你?"没错,现实生活中人们彼此依赖,没有例外,但要知道极限在哪里。人们即使相互依靠,也要有独立个性!意思是:了解彼此需要空间。在不干扰对方的情形下,努力充实自己的生活。

    我没有什么绝妙好计……如果我能靠唸咒,解决所有的夫妻问题,我该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人!

    上师,为什么我们不能帮其他人开启根轮,帮助他人摆脱心中的期望?

    你打算怎么做?能做的,是确定自己抛开心中的期望,如此一来,"四人之家"至少可以减为三人!如何改变对方……有的婚姻咨询师甚至建议用催眠的方式!我觉得这样会干涉对方的自由,这是不对的。

    有天我读到一个医学案例,有个女人想要让她先生的脾气变好, 你们可能也读过这个案例:芝加哥大学正在进行一些实验,在人脑中植入电极,藉此完全控制人的脾气。他们当时征求自愿者参与实验,有上百个女人强迫他们的先生参加。

    实验后有 72 个女人回头要求校方说:"请把电极移除。我要我先生回复原来的样子。这些女士异口同声说:"生活无趣极了!以前我们至少还会吵架,还算有交集;现在他完全不注意我!"

    每个人都需要他人的关注。行为心理学家说,正常的人,没有吃东西可以捱过 90 天,可是缺少他人的关注,撑不过 14 天,就会发疯!"事实上,人们忘了如何彼此相爱,彼此关怀。爱为人所遗忘!彼此唯一的交流就是争吵!我想即使你今天坐在这里,抱怨自己的另一半毫无感情。如果另一半变的感性起来,你又会回头抱怨,要他们回复原来的样子。

    根轮最大的功用在于一旦开启,能解决人们一半的问题。连签名或摘花的方式都不一样!有一首关于坦米尔圣人的歌,歌里头提到,他们从树上摘花,树一点都不觉得痛苦。意思是当根轮开启, 脉轮里的能量换转换成爱,人会变的敏感而充满爱心,树亦能感受得到这份爱。

    性爱如果像碳,真爱就象是钻石。性爱像污泥一般,而真爱是出污泥而不染的莲花。性与爱两者本质相同,唯一的差别在于,人们知道如何升华自己的爱。只要放下自己的期望,就能释出极大的能量!

    我希望你们今天回家后都能试着做以下的练习:

      坐下来,把注意力集中在根轮上。你会发现自己的根轮是紧绷的。

      接下来的 5 分钟,心里默想,如果你的另一半曾经冒犯了自己, 不要怪罪对方,完全原谅对方。全然接受对方,给对方最深的爱。

      只要 5 分钟,你会发现根轮完全放松。如果能彻底改变自己心态, 你能想象会有如何的转变!你会感到内在能量源源不绝。

    你现在的生活方式,就好像自己有十万卢比,却有九万块锁了起来,用仅剩的一万块生活,难怪你觉得自己一无所有!人们的能量因为用错地方 —— 用来生气,用于性爱……,以致脉轮闭锁, 而没有足够的能量应付每日生活所需!

    只要能打开自己的根轮,生活会更充实,思考会更清楚,对事情了解更深入,计划更周详。你能感觉到内在能量持续运行,进入一个从未体验过的境界。会发现其实自己的另一半以及周围的人,其实是充满感情!

    要知道:天堂跟地狱并不真实存在。在地图上也找不到,而是存乎己心。身在天堂还是地狱,全凭自己是否愿意改变生活方式。心中满是期待,犹如身处炼狱!不管到哪里,都承受重担,逃脱无门。两个人相处时,只是冲突倍增,无法协调。

    为什么要背负如此的重担?放下它。想想自己把所有的精力都浪费在改造他人,以符合心里的期望。放弃改造别人不是比较容易些?即使只用 10%的精力来冥想,生活都会因此变的更加真实。

    生活应该是自觉而自在。每个人都能更有自觉。一切存乎一心!

    上师,我们如何抛开欲望,让爱滋生?

    终于有人提这个问题……欲望跟愤怒一样都具有很大的能量。事实上,不了解什么是欲望,又如何转化?人做什么事都是以欲望为出发点,即使只是捡起一支笔,或拍拍小孩的头。性跟欲望因为媒体的不良影响过度被渲染夸大,而人们对性与欲望的压抑也让爆发后的结果加剧。当自己的欲望不为他人接受而迁怒对方, 报上才会读到年轻男孩求爱遭拒,愤而对女孩泼酸这样的新闻。

    首先要了解的是,社会将人分成不同层次。但人并无贵贱高低, 差别在于内在能量能否提升。设下种种道德规范的人,其实都是假道学,心里都隐藏了许多欲望。因为不敢或羞于面对自己的感觉,而以道德家自居。设下各类道德规范,人因此分高低贵贱, 社会因此不安。如果总觉得自己不如人,无法摆脱这样的感觉, 就无法提升自己。

    所有的事愈是抵抗,阻力愈强。其实只需要提升自觉,情形自会有所转变。不要过度分析,这只会让自己人格分裂,内在冲突不断。分析的技巧应该运用于科学研究,而不是心灵成长。人们习惯分析所有的事,无法停止。如果有人想评断你优劣与否,你只需记得人都是万物的一份子,并无优劣之分。只有在忘却此一真理时,对人才会有差别之心。

    只有爱是真实的,欲望的产生是因为无知。欲望可升华为爱,就像炼金术可化铜为金。人原始的欲望,也可以升华为崇高的爱, 这是最极致的修炼。

    我跟各位说一个我在喜马拉雅山区游历时,发生的真实故事:

      我在喜马拉雅山时,习惯随意行走。那段时间我遇过不少修行的人。

      有一次我遇到一位衣衫褴褛修士,带着一堆纠结的锁,面容凶恶。他是那卡派的修士。不知为何我受他吸引,向他走去。我跟他一起走了几天。他每天都抽着水烟,我看着他抽,觉得很好奇。

      他把两个铜币丢进水烟壶,抽了一会儿,把烟筒倒干净,倒出两个金币!他到市场上把金币换成更多的铜币,重复之前的过程。我问他是怎么做到的。他没有回答,只是把水烟壶递给我。

      我从来不喜欢烟味跟酒味,倒退几步。我跟他说:我到喜马拉雅山是为了学习冥想及悟道,我对抽菸跟金币毫无兴趣。他看了我ㄧ眼后说道:"本心开悟,就能炼铜成金“。我当下无言。他开玩笑的在我脸上喷了几口菸。接下来的三天我都感受到极深的喜乐。

    炼金术旨在炼铜成金。炼铜成金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首先去除掉金属里的杂质,加入催化剂,加快制程,原本的破铜烂铁,成了价格不斐的贵重金属。而人们内在的修炼,是为了将原始的能量, 转化成较高层次的灵性的力量。如果熟悉内在的修炼,炼金术只是小事一件,像小孩的把戏。

    我告诉你们我的故事是希望你们了解内在修炼的意义,而不是要你们学习炼金术!外在世界的炼金术并无特别之处,内心的修炼才能真正的成就自己。

    人必须将原始的欲望转化。人的原始欲望是动物的本能;但动物之间的欲望十分单纯,与外在世界无关。但是人类的欲望却不单纯,而且带有罪恶感。过去的经历,不是使人羞愧而欲望大减,就是让人们欲望倍增而沉溺其中,到头来只会让人更有罪恶感。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让原本单纯的欲望不再纯粹。

    你们会发现满足自己的想象会有罪恶感。所以性让人有罪恶感。小时候家人最先灌输的概念是罪恶感,所以人长大后习惯替自己安罪名。人们如果想要控制对方,会先让对方有罪恶感,让对方觉得在某方面不如人,然后对方就会按照自己的话去做。人们在成长时应运用智慧,逐渐建立自己的人格,罪恶感自然会远离。但是多数人盲从规矩,而错误也代代相传 —— 父传子,子传孙。

    所有的美容产品,都不停的传达一个讯息:你不够完美。人们开始以自己的外表为耻,于是买了一堆美容产品来使用,而被厂商所控制。人们用美容产品,会有罪恶感 -"我费尽心力,就只是为了这些?"每次完成某件事,人们最先有的是罪恶感。

    我们回来探讨人的欲望。幻想让人沉浸在毫无意义的生活。电视、网络、书本等等……让人们产生许多幻想,在脑中根深蒂固。人若生活在幻想中,即使结婚了,也还是满脑子幻想,而不关心真正生活中的伴侣,因为对方只是幻想的替代品。人们原本单纯的欲望受到污染。

    人沉溺于自己的幻想中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人们不敢深入探索自己的欲望,总在最后关头放弃,却又一再回头,而且渴望得到更多。如果勇于深入探索,终究能摆脱欲望而使自我成长。

    早年人们在四十岁之前,就能不为欲望所扰。人们心中没有复杂的假象,与自己的伴侣十分亲近。所以年纪虽轻,却能以成熟的态度看待自己的欲望。能深入探索欲望,而不为欲望所扰。不需刻意摆脱欲望,欲望自然远离。

    印度的婚礼中,新人会当众唸一段美丽的诗文。妻子对丈夫说:

    "愿你成为我第十一子。"丈夫对妻子说:"愿你成为我第十一女。"真正的意思是,他们结婚十一年后将视对方如子女般。看着自己的孩子,心中总是有无比的喜悦。跟自己的另一半之间的关系,必定经过无数的转折,才能在彼此相对时觉得像看着自己的小孩般喜悦。

    人们的痛苦,在于不了解心中妄念何来。惟有了解原因才能摆脱。生活能不为妄念所苦,已接近灵性的生活;如果不懂如何摆脱妄念,过的只是物质的生活。世上有两种生活方式 - 有自觉的生活,以及没有自觉的生活;得道之人的生活,以及愚人的生活。

    人为内心的欲望幻想所惑,不管身在何处都不会快乐。这就好比人一心想坐在椅子上,所以不论坐在地板上或垫子上都不高兴;有人给了自己一把椅子,又想坐国王的宝座;坐在宝座上,还是觉得不够享受。你们了解我的意思吗?

    如果自己有的只是单纯的欲望,当深入探索欲望时,不带有任何的罪恶感或过多的想象,人们终能摆脱欲望。如果心中夹杂太多的幻想,终将无法摆脱。抛开心中根深蒂固的妄念,好好爱惜及欣赏自己跟他人的身体。人的身体本该充满喜乐,只因执着于自己的妄念而无从感受。修炼的第一步,要先抛开对自己及他人身体的妄念,除去欲望中的杂念。

    懂得欣赏自己的身体,福气自会降临。所有皮肤的疾病,大多是因为厌恶自己的身体,或缺乏自信所致。但人们并不了解原因为何而遍寻良方。问题的根本其实就是心里多年累积下来的偏见。人们总是羡慕别人的身体,想要跟别人一样。如果能爱惜自己, 欣赏自己的身体,人会内外皆美。

    早年人们的想法十分简单,因此心中几乎没有成见。从外界接受越多的假象,心中的成见就会越深。若能摆脱这些假象,就能够爱惜自己及他人的身体。而爱惜之心在个人修炼中,如同催化剂, 能将欲望升华成爱。

    图西达斯所写的史诗罗摩耶那中记载,西达公主走进父亲杰那卡的宫廷中,宫廷中所有人,包括伟大的圣哲瓦西塔都起身向她致意,因为她散发出一种清新脱俗的优雅。

    谭崔派别有一种修炼的技巧。每天早上醒来,以爱惜的心轻抚全身,使心灵与肉身合而为一。

    要记得:暴力不是解决的方法。我们常常谈到社会中或国家之间的暴力情形,却鲜少谈到家中的暴力,以及对自己身体及心灵施暴。我可以这么说:家庭是暴力的起源。

    你可能会说:"上师,我们在生活中从不使用暴力。"你们觉得自己很友善不粗暴,但我所谓的友善跟你的定义不同。可以试着观察自己:走在街上或在自家的花园里,是否无意中会攀折树木花草,踢着脚下的石头,拉扯藤蔓等等。这些都是暴力的行为。想想看:自己是无意中攀折花叶,还是有意?你能分辨两者的差别吗?告诉我,你是真的对万事万物和善吗?

    试试在走进花园时,充满敬畏及爱意的仔细观察一朵花,全新感受它的美以及与它的生命连结,像照顾新生宝宝般呵护它,感受内在涌现的情绪。不管看待任何事,都要保持觉知。人因为靠潜意识行事,对周围的事暴力相向而不自知。如果能保持觉知,能看出万物有无限的美,便能爱护万物。

    人们如此虐待自己的身体:暴饮暴食,造成消化系统的负担。极需休息,却熬夜折磨自己的身体;明知抽菸喝酒对身体有害,却照做不误。这难道就是爱护自己的方式?人们一定不喜欢自己的某部份,才会虐待身体。停止谈论外界的暴力,开始重视自己内在的暴力,外在的暴力自然会平息。人们随时能指出他人的缺失。但自己有数不清的缺点,该如何自处?

    某人对我谈起他的家人。他太太是个律师。我问他:"你太太需要出庭辩护吗?"他答说:"不需要,她在家里有的是机会!"

    人们随时指责他人,为自己辩解。其实只要消除心中的杂念,自然不再需要辩解。牢记对自己或他人有所助益的话。对他人的身体及心灵表示和善,这是最实用的修行。修行不是只有定时敲钟, 对着财神爷祈祷发财,而是能随时保持善念,财富自然降临。

    人们以为需要举行各种仪式,才能得心中所求,其实不然。就算一天念"阿弥陀佛"念了一千次,却无心改变自己,这跟念"可口可乐"一千次的效果是一样的!仪式的目的,主要是能深入了解自己,借以改变自己,物质方面的收获自然降临。如果能对他人和善,有耐心并坚持转变,终能体会爱,而他人也会因为你的转变而改变跟你的互动模式。你的内心将充满喜乐,冥想算是大功告成。

    人的本质是爱,而性是两人深层的结合。问题在于,真爱长久以来为欲望所掩盖,真心无法结合,结合的只是肉体。人际关系多半只是表面功夫,肤浅的事极易动摇,除非有深入的根基。这道理再简单不过。

    欲望使人盲目,让人慢性中毒。爱也算是一种慢性中毒,却能带领人们到深层的自觉,那是至美的境地。爱和欲,象是两个极端。只要能让人进入深层自觉的经历,都是一种冥想。如果只能让人停留在下意识,则不具任何意义。人可以藉此判断目前的经历是否对自己有益。

    还有一件事:如果爱得够深,不会起忌妒之心。忌妒是因为担心自己的爱不够深,终会消逝。如果爱的够深,何须忌妒,何须恐惧?你们了解我的意思吗?对自己的伴侣不信任,是因为彼此的关系只是表面,是建立在幻想跟欲望上。如果只对一个人只有浪漫情怀,这并不真实。生活本就是浪漫的,万物都有浪漫情怀, 全看自己是否能感受。

    用理智表达自己,是一种智慧;用心表达自己,是一种慈悲;用身体表达自己,是一种能量;虽然无法表达自己,却能真切感受自己的内心,是一种福分。

    能达到这种境地,人们不需仰赖外力才能得到喜乐,而是随时都能感受到内心喜悦的共鸣。如果能跟他人分享,喜悦更是倍增。如果觉得跟某人特别亲近,不一定要真的接触对方,只要跟对方感到契合,就会感到喜悦满足。

    这种契合的感觉,不会因为分离而稍减。真正的感情,是彼此深深的契合。不了解这层道理,而想尽办法跟对方绑在一起,以为这就是感情,这样的感情基础其实极不稳固。即使用尽心力维持, 最终只是彼此折磨。

    有人告诉我:"上师,我想住在静心会所里,我在家里一点都不快乐。"我常说,在自己的"四口之家"都不快活,跟一百个人住在聚会所里会更不快乐。你们把聚会所当成翘家者的庇护所吗?

    要了解:回家与否跟外界无关。不论外在环境如何,如果能时时保持喜乐,随时都有回家的感觉;如果不了解这一点,不管到哪里都一样。我曾经待在八尺见方的圈地里,当时的喜乐与今日坐在讲坛上并无二致。这种随遇而安的能力,在于自己能否了解:快乐跟外在环境毫无关联。

    狗不停啃着骨头,啃到嘴里流出血来,还以为血是从骨头里冒出来的,而啃的更卖力,不停舔着血水。再啃下去,这只狗一定会觉得痛。人也是如此,以为是外在的世界让自己痛苦或快乐。沉溺于这样的想法只会越来越悲惨。大家了解我的意思吗?

    上师,我们要如何保护孩子,不让他们面临类似的问题呢?

    坦白说,人无法掌控所有,也不可能控制孩子跟社会的互动,不过有些事在家里可以做。诚如我之前所说,不要压抑孩子另一半天性。让孩子以各种方式充分表达并亲身体验,不要太在乎性别的差异。让孩子保有自己的天性,给予适当的机会探索自己。小孩还没有受到社会规范的限制时,在自己的世界里十分自在。

    你可能注意过小婴儿会玩自己的生殖器,或把大脚趾塞进嘴巴这一类的事。这只是表示,小婴儿在自己的世界里十分自在,而且充满了爱,他们在自我探索,乐在其中。可是我们却予以阻止, 说做这些事是不对的。其实应该让孩子自己探索。

    小孩尽量穿一件式的衣服,而不要穿上下分开的两件式。两件式的衣服容易让孩子意识到身体分成上下两部份。一段时间后,会慢慢忽略自己下半身。如果要描述自己的长相,通常都只说得出上半身,而完全忽略下半身。

    即使可能要冒点风险,还是要让小孩保有自己的天性,自由探索。小孩能完整表达自己,不要压抑他们。孩子不懂做表面文章或伪善的事,不像大人都精于此道,心中有诸多顾忌。大人从来不曾完整的表达自己。

    让小孩自由的使用双手。我们常不准小孩使用左手。为什么不让小孩使用双手?这并没有错。此外你们可能注意过小孩子都喜欢转圈圈,这是他们集中精力的一种方式。人只有在脐轮清净时, 才能自在的转圈圈。

    小孩如此天真无忧,所以转起圈来毫不费力。可是我们让孩子自在的转圈吗?看着小孩转圈,自己也开始头昏起来,赶紧叫他们停下来,告诫小孩说:"赶紧坐下!这样转圈对身体不好。"听我的建议,让孩子自在的转圈圈,只要垫张毯子,让他们跌倒时不会摔伤。

    还有一件事:不要灌输孩子任何的恐惧,让孩子自由自在,爬高爬低,摔个几次也无妨。如果常常阻止小孩,将来孩子可能会有多种恐惧,例如惧高,怕黑…等等。久而久之就会不敢面临挑战或尝试未知的事。

    上师,你说世上没有完美的伴侣。那为什么结婚前要算命合八字呢?

    我所说的,可能会推翻所有的算命的理论。算命本身并没有问题, 而是人们运用的方式既愚蠢又毫无意义!要知道: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自己应该最清楚箇中好坏,但是人们却对自己的生命一无所知,转而请教他人,人的智慧何在!将生命交到陌生人手中, 任由其决定自己的人生,这表示人们不知道如何过自己的人生。人应该为自己的生命负责。

    人们如果问我未来会如何,我会告诉他们 —不要叫我预测你们未来。除非需要有人帮忙计划未来,才来找我。意志不坚的人, 才会需要预言。

    古代的算命是一种纯科学,其中有很多道理。让我告诉你们,算命是如何演进。在过去的导师制度下,小孩子跟着导师学习,导师会利用算命来判断小孩子的性格,态度以及才能,而决定学习的方向。早期的阶级划分,并不是以出身为依据,而是以人的个性以及天份为基准。

    导师指导小孩之前,会先看小孩有什么天份。有智慧的孩子,有成为婆罗门的潜力,将学习吠陀经典。如果个性勇敢,孔武有力, 将学习武术。如果有多重技能,则学习做生意的技巧。如果乐于从事固定工作,将学习为民服务。这四类工作同等重要,同样受人尊重。

    古代算命是作为判断人的依据。你们周围的人几乎都未尽其才。有医生天份的人,成了工程师;该当工程师的人,却从事仆役, 所以社会才会一团混乱。一个适合从商的人却从事灵修,结果把灵修当成一门生意来做!

    所以古代算命,是一门经过验证的科学吗?上师?

    我最怕人们问到这个问题。我一说是,人们会疯狂迷恋算命。明天早上就会有一长串人,拿着自己的八字在我面前排队,要求我帮他们预测未来。不要太在意算命的结果。有人问予耶克有关算命的问题,他的回答相当合宜:"吃好,睡好,多运动。身心都健康,就不需要担心占星的结果!"只有意志薄弱的人,才会仰赖算命。

    上师,所以相信算命的人,都是意志薄弱的吗?

    虽不能一概而论,不过大多数是如此。即使平日再聪明不过的人, 也可能一时误信。有人问我:"上师,如果我戴上各类宝石,会因此运气变好吗?"人们怎么会相信宝石带给你好运!人不只具有意识,而且具有神性!我无法相信我传授人们的学问,足以让人主宰自己的人生,而人们只关心要戴什么宝石!

    你们可能听过耶堤大师。他是一位真正伟大的导师,一个真正的悟道者。他第一次出国旅行,出发的时刻,根据行星的位置推算, 是所谓的大凶之时。有人问他:"上师,你为什么挑这个时辰出发?"他回答说:"你们何等愚昧!我的能量足以影响行星的运转,行星的方位又怎么会影响我呢?"他的勇气令人敬佩。惟有大彻大悟的人,才有如此的勇气。

    我传授给你们的学问足以影响你们周遭一切,而你们又何须在意行星的位置会对你造成任何影响。只要学习冥想,就不会受任何事影响。

    但算命已经是我们价值观的一部分,上师……

    所谓的价值观和意识其实是同一件事。如果意识清醒,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需要价值观来指引,不需要刻意遵守任何规则。所有的美德、纪律、精神层面都以意识为准,精神层次自然能提升。

    人们听到意识或心灵提升这一类字眼时,常常在没有尝试过任何冥想技巧,或其他提升自我意识的方法时,就会认为这一切与自己无关。人们要先排除"心灵提升大不易"的想法。

    心灵提升是如此容易, 追求财富,需要努力, 追求名声,更须努力,追求自我实现,只需要活在当下!

    如果能让自己进入一种几近沉静的状态,就能进入至善至美之境!我所说的沉静,不是一般所说的身体的懒散,而是一种心理上的放松,人能全然放松,就能真正进入心灵层面。进入心灵层面,说不上难或简单,只是一种概念。难易与否全凭自己的感觉。活在当下,需要特别做什么吗?只要内观,对自己的精神层面有信心,适度的冥想,这就够了!能放弃原先的思维,进入心灵层面不是件难事,你会有信心的跟自己说:"我做得到!我也是有意识的。"不需刻意摆脱,原有的价值观自会远离。

    人们不敢抛开现有的价值观,是因为无所依归。一旦放弃现有的价值观,就是像打开潘朵拉的盒子,压抑已久的欲望一下倾巢而出,结果只是大乱!人们在潜意识里有所顾虑,而这正是问题所在。如果持续练习冥想,潜意识会净空,届时即使打开"潘朵拉的盒子",也不会有任何欲望,心将如明镜一般。

    ——本文摘自尼希亚南达上师

    著作《Guaranteed Solutions》第五章

    ~结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脉轮详解】根轮——摆脱幻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tss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