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2月31日,太阳从窗外照进来,落在我的背上,暖暖的,心里在琢磨一个词来为2024年画一个句号——遗憾,因为有太多半途而废。
拍视频,搭档难寻,难以为继,半途而废;开公众号,上传不得法,半途而废;练瑜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换为跑步和跳操,半途而废;学古筝,练习时间用来陪同儿子读书,半途而废。
但是这会儿想来,也不用太沮丧,这些都还有再续的希望。拍视频,主动出去找搭档;开公众号,我可以找小文或小熊去学习一下;练瑜伽,明年高考结束就直接出去,半度假半练习,但现在基本健身也不能丢,跑步,跳操是需要的;古筝还是等高考之后,固定一个时间来练习,来日方长,本也就是自娱自乐。毕竟读书、写字也是需要时间的。
昨天看周月亮教授的一句话,觉得深有启发,他说中国是“学习教”,从古至今,自上而下,王公贵族,贩夫走卒,都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即使像我不识字的姥姥,会固执地认为读书先生喝墨水,才是真正的上等人;就像调皮的学生请假在家,一出门认识的、不认识的人都在问“怎么没上学?”所以,“学习”本身就是中国人的信仰。
为什么会如此呢?
“学的本质是解放和自由”,只有学,才能突破出生、血缘的限制,成为更优秀的自己,也结识更多优秀的人;才能突破地域的限制,站得更高,才能领略更广阔的天地风光;才能突破时间的束缚,思接千载,纵横捭阖,包罗万象。
《论语》开篇即言:“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向外学,当下习,一边学,一边习,都是快乐的事,也是一辈子的事。
2025年,我还是树flag的,第一,学开车,等儿子上大学了,我就可以时时到乡下陪爸妈了:第二,学古筝,认真练习,有规律地去上课,享受音乐,至少到明年春节要弹会《春江花月夜》简易版;第三,学瑜伽,学习冥想与呼吸,向内修炼身心。
我的2025年关键词是是“学习”,是“自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