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修行首先要学会放下“完美的标准”看自己,看他人。
要用完美的眼光看自己。什么是完美的眼光?就是哪哪都好着 呢
差别在:完美的标准,这是我们内在的评判的标准,就是内在有一个条条框框框住了,自己和别人只有达到这个标准才是好的,没有达到这个标准就是差的
一个人内在的标准越多就相当于内在的心墙越多,这样的话阳光是射不进来的,他的烦恼、痛苦也会越来越多。
如我们的常规的胖瘦美丑高矮,聪明啊,愚蠢啊,笨啊,能干啊,都是标准。
有了标准呢,在我们生活中往往就是一份期待,如我做事情的时候或者关系当中,我对对方是有很多期待、很多标准的,当没有满足我的期待和标准的时候,我就会失望痛苦,难过。
如:我希望他每天陪我,他的东西不乱扔,每天早起锻炼,记得我的特殊日子等等……
同时也因为一份标准,我们容易给别人贴上标签,给自己贴上标签。这样的话就相当于给别人和自己都限制住了。
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给孩子树立标准和贴标签。标签的危害在于:孩子小时候没有自我认知能力,
负面的标签可以内化成孩子对自己的负面评价,
而正面的标签给孩子带来过高的自我预期,导致过大的压力。
我从小也被贴过很多标签:从小就有一个外号“马大哈”;被老师同学贴上“学霸”的标签;工作之后被人贴上“认真负责”的标签。正如老师所说的那样,仔细思考一下,所有这些标签,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曾经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和约束。
一旦贴了正面的标签就要往这个标准上去靠,那么如果低于了这个标准就会自我评判。
这样导致就是有很多优秀的人,过度追求完美,他不敢休息,不敢一丝一毫的懈怠,觉得休息是罪恶的,他不敢放松,觉得放松下来人哪哪都不对劲。
贴上了负面的标签,你更不用问了,就很容易出现自卑的问题或者说在这方面就受到很大的限制,人生就陷入了在一个牢笼和一个筐子里面生活。
少了很多的自由度
如我从小被妈妈贴的标签马大哈,所以很以前20多岁的时候经常导致自己就有些工作不敢去做,做的过程中总觉得自己做不好。
当我30岁左右开始学心理学开始成长的时候,慢慢能拆除这些,重新认知自己。
落地1:
反观一下自己在生活当中对自己或对他人,是不是看到一个人,第一反应就是看到了他不符合自己标准的地方。如这个人太胖,这个人太丑了,这个人怎么这么笨呢?
还有一些人你特别的喜欢,你看看背后又有什么标准?
因为一个人对自己的标准和要求别多,对别人一定要求很很多,因为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外在的周围的关系只是内在的自己的一个投射。
标准→控制→对方没达到→痛苦烦恼
外在的标准越多要求越多,对自己的要求高,对社会人的要求也高,如果满足不了他的期待和标准,那就容易被贴上标签。
同时她们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爱控制。控制对方要达到自己的标准,控制对方要往自己期待的方向发展,用自己的条条框框来处理各种事情。
而我们生活中关系中最大的矛盾就是控制与反控制。我们家庭当中可能一生都在演练这场戏。
如老婆改造了老公一辈子,发现根本没有改造成功。
一辈子吵吵闹闹:你看你这个人怎么这么差劲,让你这么做……,你从来不这么做。
这样同时就会带来很多的痛苦:我这都是为了你好呀,你为什么还不改呢?
反观:这一切的根源都是因为背后你的标准太多。落地2:
对待孩子不要有太多的标准
(1)父母在对待孩子的时候,要尽量尊重孩子的自我,避免对孩子评头论足,更不要随便取笑孩子; 亲戚也是一样,父母要保护孩子不受亲戚对他评头论足的影响。
(2)孩子自我认知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处在社会上,无时无刻不被别人贴标签,用标准来套我们,而一个人不可能永远靠外在的力量来帮自己撕标签。
自己的真实面貌、真实能力是什么样?这件事情不能只靠别人告诉自己,而需要自我认知。
具有自我认知的能力之后,孩子就不在受别人给他强加标准贴标签的困扰了。
从自己的经历来看,到了三十岁开始心灵成长之后,我就已经能够认识自己了,这时也就可以进入到看到自己的标准和他人的标准,不再被外界的标签所困扰的阶段。
孔子说“四十而不惑”,我理解也包含着能够认识自己了。这种自我认知能力需要很多经历
3)反思:作为亲属,我是否曾经对亲戚家的孩子平头论足?
作为老师,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自己是否也不自觉地给学生贴标签,加标准。
落地3:
用完美的眼光
来看待周围的人事物,看待自己。
什么是完美的眼光,就是顺其自然,一切都是最好的发生。
因为我们完美的眼光需要从更高的纬度来看待,也就是从合一的角度来看待。假如说我从我们现在习惯的小我的这种标准(标签)去看,总是有很多是不符合自己标准的。会带来很多的痛苦,自我评判或评判他人。你的心境无形中就会平和很多,就会很淡定,自然而然生出喜悦心。因为你首先不评判自己了,唉,就像昨天有群里有宝宝说,啊,我怎么这段时间老发火呀。怎么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气啊?我好烦恼呀,我怎么这么差劲啊。
其实背后是用标准在要求自己,我应该知书达理,我应该温柔可人,我应该不去控制我男朋友。
一旦做不到就烦恼重生,压力特别大。
而反过来用完美的目光看待自己,那就是接纳自己的缺点,情绪:发火就发了吧,去就让它过去吧,不再有那么多内心的纠结和评判,左右打架的戏码。反而很容易就做到了
这个完美的目光就是文心老师说的哪哪都好着呢。
他可以经常念叨这句话,我哪哪都好着呢,他也哪哪都好着呢,一切都是最好发生,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我们群里有很多都是学了老师的课程一年以上的学员,就会发现一个特点,好像也没做什么,不知不觉就心变大了,什么叫心变大了,就是内在的标准少了呀。
变大了之后,我就发现开心了很多,快乐的很多,而且和家人和朋友的关系也顺滑了很多。记得:我的优点是优点,我的缺点是特点,组成在一起就是我的亮点,我哪哪都好着呢,
别人也都好着呢,人家也在体验她自己的生活不要越界,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