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题记
最近,我总是在生活细碎的片段中,反复增强一个认识:乐于分享的人往往得到更多。
周日,接待朋友们来单位参观。四十分钟得时间,我提前准备了一个星期。想要给别人尽可能多有用的信息。没成想,整个经历下来,收获最多的人,竟然是我。
把最熟悉的事讲给别人听
自己最熟悉的的环境对别人来说却是未知的领域。把自己最熟悉得事讲给别人听,对其他行业里的人来说,是一种横向的拓展。听者可以从讲解中了解到一个陌生的行业,也可能会获得思考方式上的启发。
举例来说,我给大家介绍的内容当中,大家最感兴趣的,一是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大家很好奇几个人怎么在1分20秒內产生集体心流。二是气象卫星。当然,这第二点已经超出了我的专业范围。但在今天,气象卫星拍摄到的画面,收集到的数据也是天气预报重要的内容来源。于是在参观之前,我去请教老师、恶补知识。
原以为是讲给大家的知识,但当自己把它故事一样转述出来得时候,收获最大的却是我自己。
向别人转述自己的工作流程,我仿佛拥有了跳出事物看待它的视角。而为了让别人的参观更丰富,这些临时恶补进来的知识,也极大丰富了自己行业内的经验。何乐而不为呢?
把最普通得事讲得有趣
把自己每天从事的工作,像小故事一样讲出来。这并非易事。最基本的一步,你要先把日常重复得动作清晰得总结出来。最好的三句话就能把事说清楚。接下来,在简单的框架里填充内容。通过演示手段,让表达得过程丰满起来。最后,点睛。让描述变成讲故事。你可以找到和普通人较为贴近的店,来切入整个内容。
举个例子:我妖把天气预报这件事给大家说明白。我将它分成了三个层面:预报得诞生,预报得制作,数据的来源。而开头,我找到了大家日常都熟悉的渔舟唱晚这首歌,和爸妈那一辈每逢七点半必须收看天气预报的生活习惯入手。唤醒大家共同的记忆,让人们愿意接收后面的内容。
如果过程不难收获往往不大
在准备内容的过程中大概会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看山是山 看水是水
你可能会觉得自己有很多可讲的。于是便先行在头闹中预演了一次。但之后,你很可能发现,如果按照第一反应讲出来的内容,并不吸引人。还很有可能因为太专业,而让别人一时听不明白。于是,你开始整理自己掌握的内容,从烦杂琐碎的细节里,缕出清晰的脉络。此时,你会进入:
第二阶段:看山不是山 看水不是水
一旦开始深入剖析,你可能会发现,一些自己平时熟悉的内容忽然变得陌生起来。就像是某天忽然对着镜子看自己,却越看越奇怪一样。但是这个阶段,却是所有好内容必经的阶段。你必须通过深入思考,将自己聪原有的环境中抽离出来。你才具备发现内容最特别之处的全局能力。而此时,你又将进入~
第三阶段:看山还是山 看水还是水
这个阶段,回归本源。通过以上两部思考,你或许对自己的行业精髓有了更加立体的洞察。它从最熟悉的陌生人,又再度变回了亲密的朋友。工作还是工作,行业还是行业。一切都没有改变,但是经历过此番思考,一切似乎有都不一样了。
而此时,当你再次站在众人面前,介绍自己的行业。你才会发现,自己,就是这个行业的主人。而别人,才会在你朴实的引领下,拓展他们的边界。
我愿与你分享,也愿默默倾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