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与一个顾客聊天,她约我中午见面。我说:“那孩子呢,谁带呀?”她回:“带娃的来了,哈哈哈”。当时没多想,回了她四个字:“幸福来了。”
关了手机在忙别的事情,不知怎的忽然有一个念头冒了出来:“带娃的来了,是谁呢?”很快,我心中给出了答案,一定是婆婆。因为如果是母亲,一定会得意的告诉我,“我妈来了。”这是下意识的想法,没有理由。
后来的聊天验证了我的猜测,的确是婆婆来了,帮小两口带娃。
心里不由得想起自己的婆婆,我的孩子亦是公婆千辛万苦带大的,当甩手掌柜很多年,几十年相处下来,早都视公婆为亲人,公婆是世上最好最温暖的老人,有时候回娘家,很多行为都不自觉带上婆婆的习惯,婆婆是个超级智慧的人,对我影响很大。
生活中也好,网络中也罢,很多描述婆媳相处的文章,刀光剑影、兵戈相见随处可见,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莫衷一是,作为旁观者,无法评判。
谈不上对错,对婆婆和女孩而言,她们彼此与陌生人基本无差,所有的关系皆系于儿子和孙子,人的感情不会因为婚姻就变得无比坚实,感情的升温需要彼此持续不断地输出,陌生人能变成亲人、朋友、至交好友,亲人也能变成陌路、仇人、此生想逃离的人,端看如何相处。
不幸福的人千人千面,幸福的人都一样,只要婆媳相亲,胜似一家人的绝对是彼此包容,真诚相待修来的。
是的,必须是修来的,原本就是陌生人,你凭什么认为凭借一个婆婆或者儿媳妇这样的身份就能得到倾心相待呢?
怎么修,不外乎是双向奔赴的事情,如果迈不出这一步,那就彼此温和相待,就如同事般有理有节地先处着,生活处处有惊喜,在往后余生里,自有无数交汇的时刻让你选择接纳还是拒绝,所不同的是家人可能会原谅你一次次的不讲理和小伤害,婆媳之间可不会有人惯着你,做不到亲如母女,退而求其次,温柔相待已经是极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