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都说,我是一个很厉害的人,学习、生活、工作,几乎无所不能。她们活在自己的生活里,羡慕着我的乐观与自由自在。她们认为,我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什么困扰都不会有,怎么可能,我又不是神。我也存在感叹人生寂寞如雪的时候,我也有来自家庭、事业方面的困扰,我也有许多的妥协、退让、无所适从,只是我从不表现出来,因为没用,从不因为一件事短期的自怨自艾,因为没用,从不考虑很长远的未来,因为每一天都是上苍的恩赐,你把什么都打算好了,人生岂能如你设想的那般,那不就成一条直线,失之趣味与波澜了么。
我一直以为,我是乐观开朗的。在父母耳顺之年,我尽量考虑他们的感受,不管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我一直觉得人生从来就不是演习,总是听到家中的老父感慨,没能在三峡大坝修建成之前领略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自然风光,我则惋惜的是没能到丰都鬼城一睹真容。我不理解,那时,三峡大坝建成前后,他五十岁,已经有实力和时间到那里去看一看,为什么一直没能成行。一次一次的理由中,儿女成为他最大的阻力。要挣钱啊,要供养孩子上学啊,要照顾这个家啊,要……彼时,我已上大学,哥哥已参加工作,似乎寒暑假我们都有自己的空余时间,但只是宅在家里,不曾出去。
后来,我毕业后,参加了工作才发现,其实只要你真的想去一个地方,下定决心,几乎都能成行。关键是,你愿不愿意。于是,我尽我所能,想弥补家父的遗憾。他说没去过三峡,我说,现在的小三峡也不错,下周我休假,咱们去重庆、成都玩吧,近来天气也不错。家父的回答让我心酸,早晚要接孙子孙女上学,你妈开车的技术不太好,我不放心她一个人在家;这个时节,天气是不是会不好;现在是旅游旺季吧,景点门票会不会比平时贵很多……我在一年里动员了他6次,都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没有成行。我曾经猜想,这就是生在50/60年代人们的悲哀吧,上有老,下有小的和更小的。
直到我换了工作,见到了一位生活的很豁达的老同志,年纪和家父相当,他过得是与家父完全不同的生活。家父省吃俭用,给儿子们置办房产,剩饭剩菜都舍不得丢,老同志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也给女儿置办的有房产,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的对比,让我从没有这么清晰的认识到,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况且,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于是,我爱上了出游,虽然没有了家父的陪伴,我的人生成了另一种样子,也许是别人羡慕的样子,管他呢,做自己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