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能有超能力,如果能有超能力,我只希望去见你一面,三毛。
如今读书,读诗,再找不到能让我打自心底里迷恋的人了,要说打自心底里迷恋的,也就只有台湾作家三毛。
真正接触三毛,是大三那时候,读了三毛的一些作品后,慢慢很喜欢她,去网上搜索,到图书馆找她的作品看。最后在手机里下载她的作品。
读她的文字,是她生活得最惬意的时候,在一片沙漠之中。要说环境,是有那么一点点重要,但却不是核心。环境只能决定你生活是否舒适,它所带来的是物质上的个人享受和满足,然而确定你生活质量的却是自己的心灵还有自己的生活个性。
沙漠,众所周知的荒沙,除了沙还有就是比油更贵的水,最后是不尽热和日照。但是这些又有什么关系?三毛有自己的文字,有喜欢的人荷西,还有生活的情趣——丈夫送的一整副的骆驼骨是最好最珍惜的礼物,沙漠边捡到的石头,捡到的干柴也能成为点缀房间的艺术品。不得不说,生活真的一个吃喝拉撒睡,最基本的动物性需要能够满足,其他的基本上也是虚荣跟虚无。
爱情也很重要,生活的润滑剂呀,人生的助推器。就像那句话常说的“嫁对了人每天都是情人节,嫁错了人每天都是光棍节”。但是,三毛带来的爱情观,是尊重,是了解,是知己,是灵魂的伴侣。就算是沙漠,也不论是丈夫工作在身边还是每周都要搭飞机回家的工作,三毛的爱情令人向往,令人羡慕。
在读了她的《撒哈拉的故事》之后,又找了一些沙漠里许多的作品,最后找了她叛逆时候的作品,完全判若两人,甚至那个时候的三毛都让我质疑是不是我所认识的三毛。但事实也容不得我怀疑,是就是是,不是也冒充不了。一个人拥有的美好是美好,走过的低谷更是值得珍惜,就算替她落泪,我也有过。
她的沙漠,我想到的是我以后的西藏。她的文学成就,我想到的是我以后的文学之路。想要向她学习,但我能学习到多少?想成为她那样的被人群追求的人,但我能达到什么高度?西藏的贫瘠与孤独,我又能在那片土地上坚持多少自我,又能有多少自我成长?我通通不知道!觉得如此漫长的道路面前,我也只能承诺我会慢慢前进。
三毛,故事的主人翁,就像刚从黑夜之中发光发亮就迎来了黎明的到来,光芒还未曾照耀整个大地,便被黎明的曙光掩盖了仅有的光芒。四十出头,年华正茂,本该释放最耀眼光芒的时候,却走到了人生尽头,文学句号。后人也只能作作自己对她的看法与猜测,真正的答案也无人知晓。
可惜!可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