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
课堂上,我问孩子:“春天在哪里?”
有个孩子说:“春天在他的口袋里。”
我又问:“为什么?”
他小心翼翼地从口袋里拿出几片小花瓣,对我说:“这是我今天早上在小花园的地上捡的,我把这些花瓣装在口袋里了。”
我惊讶的对孩子说:“原来,你可以把春天装在口袋里啊,这样的感觉一定很美!”
你能跟大家一起分享吗?
这时,他小心翼翼的从口袋里拿出那几片小小的花瓣跟大家一起分享起来
……
听完孩子们的分享,我问孩子:“你们除了能把春天装在口袋里以外,你们看到的春天是什么颜色?
有个孩子说:“我看到的春天是蓝色的,是大片大片的蓝色,上面还有一些白色的。”
我停顿了一会儿,问孩子:“好神奇啊!你是在哪儿找到的蓝色春天呢?”
孩子对我说:“爸爸带她去齐圣湖公园看见的。”
我好像一下子明白了,因为从孩子的视角,去看齐圣湖公园,映入眼帘的是那大片蓝色天空。
就是这样一个跟孩子简短的聊天片段,却给了我一个启示:
我们成人跟孩子聊天时,如何聆听孩子的内心,才能不让孩子的童心和好奇心被忽略,让他们对自己的发现和思考有一种被尊重感?
比如:课堂上孩子说:“春天在他的口袋里”、“春天是蓝色的”……
按照惯常的方法,有的人可能会这样回答孩子
1、孩子说:“春天在他的口袋里”
如果这样说:
——“哼,春天怎么会装到口袋里呢!”
(这句话,听上去,好像没什么问题,但是如果我们带着一种不信任的语气说的话,是不是就有排斥孩子童心呢)
2、孩子说:“春天在他的口袋里”
如果这样说:
——“你这是什么想法?根本不可能!”
(这句话是不是直接否定了孩子的想法!)
3、孩子说:“春天在他的口袋里”
如果这样说:
——“你这种想法太可笑了吧,简直是异想天开。”
(这句话会不会有嘲笑和讥讽孩子的感觉呢)
4、孩子说:“春天是蓝色的”
如果这样说:
——“你说的不对,你听谁说春天是蓝色的啊!春天应该是绿色的!你看小树和小草发出的芽都是绿色的。”
(这句话是不是有不认可和否定孩子观察的感觉呢,以后孩子在遇到类似的问题,还会在跟你说吗?)
……
我虽然不知道用以上方式跟孩子听和说的家长,占了多大的比例,但我却见过不尊重孩子童心,听不懂孩子内心表达的成人却不在少数。
比如:
太阳怎么能是黑色的呢!
我不喜欢你画的这幅画;
你看你画的这是什么呀,乱七八糟的;
你看别人家**小朋友画的多好啊,涂色涂的那么整齐干净;
这画太幼稚了,随手扔到垃圾桶里;
你看你把衣服都弄脏了,回家我还要给你洗;
人家都按照老师的要求画,你的画怎么不跟其他小朋友一样呢!
你画的一点都不像;
这个孩子在艺术方面根本就没有天赋;
你干什么都干不好,还那么慢;
这个孩子太笨了;
……
就是这些不经意的语言,还有我们带着抱怨和怕给自己添麻烦的语音、语调以及表情说出的语言,都会把孩子刚刚萌发的好奇、想象、探索世界的那粒种子,被扼杀在摇篮里了。
慢慢的这些暗示性的不接纳、不认可的语言,就像是一条条线,编织成一张张网,套在孩子身上,在孩子的内心深处产生了阻抗,身体就像穿了一层盔甲,渐渐的把自己包裹的越来越紧。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到了青春期,他开始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做自己的时候,就会跟父母冲突不断。这时,有的父母就开始焦虑起来,这还是我的孩子吗?他小时候是个多么听话的孩子啊,学习也挺好的,现在怎么变成这样子了……
着急、焦虑、无助,然后到处寻找方法,拯救自己的孩子。
孩子呢,也开始不相信自己,不认可自己,不接纳自己,甚至安于现状,反正我就是这样了。觉得自己无能,缩在自己的世界中,让自己穿着那层厚厚的盔甲,认为这样就安全了,同时快乐也失去了,父母的快乐也消失了……
于是就会听到有的孩子说:
我不会
我不行
无所谓,爱咋的就咋的
在游戏中沉醉
我画错了
我画的不好
老师,我要用铅笔和橡皮来画,不停的擦了改,改了嚓
甚至有的孩子慢慢的,把自己的心门关上,不愿与人交流,接下来的结果可想而知………
这样的案例可能只是少数,但每当我看到有的孩子出现这样的状况时,内心都会有一种隐隐的痛和无奈。痛的是我们不经意间的说,给孩子编织了一张阻碍他成长的网。无奈的是,明明我们可以好好的说话和静静地聆听孩子的心声,可是我们却做不到真实的表达和接纳的倾听。
“你怎么这么慢呢!
吃饭慢、写作业也慢、干什么都磨磨唧唧
这么简单的题你都不会做,你干什么能行啊!
人家都能学会,你怎么就是学不会呢
……
就是这样一个个不经意的说和听,把一个能成为他自己的孩子变的面目全非,然而我们却还不自知。尽管我们用了一些负向的不经意间的语言,让孩子在成长路上有了牵绊。
我想,只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和成长,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提升自己觉察和觉知能力,我们就会减少甚至是不说不利于孩子成长的语言。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九月霜。这句话看似简单,但意义却很深远。美国思想家文学家埃默森曾经说过:用刀解剖关键性的字,它会流血。足见语言是有生命的,它不仅具备创造的能力,同时也有毁损的能力。
诗人安琪洛也曾谈到过言语的力量。她说,言辞就像小小的能量子弹,射入肉眼所不能见的生命领域。我们虽看不见言辞,它们却成为一种能量,充满在房间、家庭、环境和我们心里。
由此,如果说正向的语言能够给我们的孩子带来正向的能量的话,那么静静的聆听就会带给孩子陪伴的力量。
在听与说之间,传递爱的陪伴 在听与说之间,传递爱的陪伴 在听与说之间,传递爱的陪伴 在听与说之间,传递爱的陪伴 在听与说之间,传递爱的陪伴 在听与说之间,传递爱的陪伴 在听与说之间,传递爱的陪伴 在听与说之间,传递爱的陪伴 在听与说之间,传递爱的陪伴 在听与说之间,传递爱的陪伴 在听与说之间,传递爱的陪伴 在听与说之间,传递爱的陪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