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在《消失的她》热度还未完全消散之前去看了这部暂时在暑期档票房上一骑绝尘的电影。
迟迟不去看这部电影更多的是因为影片的剧情,早在我使用自媒体平台的时候,就被各种短视频和图文有意无意地剧透了一个底朝天。
说这部电影不怕剧透那是不可能的,毕竟是悬疑要素为主的影片,悬念是最大的卖点和热点。
可在热议与挖掘影片的细节、伏笔乃至那些令人细思极恐的隐喻暗示之外,对婚姻和爱情的社会性集体思考与反思或许又是另一个层面上让这部影片始终保持热度和关注度的重要原因。
今天,我就在不谈剧情的前提下,试着从影片一些比较有意思或者令我印象深刻的点出发,来谈谈我对婚姻不成熟的非直男理解。
影片拥有改编自真实故事的现实残酷性和设局演戏的虚拟假定性。
这两种看似有些矛盾的特性让影片有了更多超越本身剧情故事的社会反思与情感共鸣。
如果婚姻就是一场戏,演得好就是真的好吗?
影片中几位主演都贡献了极具反转性的多层次演技,每一个人都在扮演着不想被人发现的角色,不同之处是有的人为了自己的私利,有的人却是为了彼此的情谊。
婚姻中再坦诚相见也很难做到从不欺骗,有时候善意的谎言远比恶意的真话更能保持婚姻的稳定性。
可伦理道德选择性上的问题和牵扯到共同财产的问题经不起谎言的打击,一次的不信任换来的是永不休止的怀疑与猜忌。
而这些非善意的谎言就如同赌博一样,会令人上瘾,无论一时是输是赢,能否蒙混过关,最终都会东窗事发,一败涂地。
婚姻这场戏的演职人员表里,“渣男”“渣女”“恋爱脑”“舔狗”等角色总会有人出演,他们会在一段时间发挥出远超奥斯卡的精湛演技,令人叹为观止,啧啧称奇。
但通常来说,他们的演技很难持久,因为别有所图,因为表里不一,因为他们连认真演好这场戏的心思都没有,只想着自己的快乐,自己的利益,自己的安危。
事实证明,婚姻的这场戏演得好未必就能过得好凡是有目的、有企图的示好与表演,都会在被戳穿时给这场戏一个无疾而终的结尾。
如果真要把婚姻这场戏演好,就要拿出演到谢幕为止,演到已经不需要演技来证明的高度。
我始终相信这世上存在完美无瑕的婚姻,存在着始于真爱,终于唯爱的童话,但我无法相信这样的戏码会幸运地砸到我们所有人头上。
所以,在婚姻中扮演角色并非是一种赤裸裸的欺骗,而是一种综合权衡下的改变与修饰。
演得好不如演到老,无论这场戏是喜是悲,是长是短,是真是假,演到最后,才能真正评判出好与不好。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愿您生活愉快,幸福常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