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38166/f4163308e86b15fb.png)
很早的时候,在电视中常常听到「两肋插刀」、「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等等为朋友付出的豪言壮语;
也在很早的时候,两首《朋友》的歌,一首臧天朔的,一首周华健的,也影响了我很久。
又下意识的去度娘搜了关于朋友的解释
朋友(友情)是指在特定条件下由双方都认可的认知模式联系在一起的不分年龄、性别、地域、种族、社会角色和宗教信仰的相互尊重、相互分享美好事物、可以在对方需要的时候自觉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的人及其持久的关系,其最高境界是知己。
为什么突然谈及朋友,事情的导火索是前几天国庆,猛然地发现,身边的朋友和同学,可以说一大批的好友都结婚了,事实是交集是越来越少了,你能想到脑海里在那些年没有微信的日子里,我们打牌、煲电话粥、旅游、嬉戏打闹的日子...
有人说,放空脑袋,心里有一大堆心事的时候,你能马上想到的那个人,一般都是最要好的朋友。我真的那么做了,而真的就是那可怜兮兮的几个人。不过这个太正常不过,当然今天要聊的不是这些,而是我对于朋友的理解,但当前也只是表示我工作几年后对「朋友」的理解,我相信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朋友」的定义会更加的成熟;
小的时候,我对于朋友的定义:要聊的来,互相能擦出火花且感到温暖。当然此时的聊的来,对于未成熟的我,往往会选择长的帅的、人有魅力的、能一起玩起来的。
再后来我们稍稍长大,求学了,分隔异地抑或专业不同等等的问题,会丢失一批最初的好友,如果一方不主动维系关系,相互交互就变少,最终会脱离干系。而那批主动联系并保留下来的老朋友,一起经历过童年,他的关系无可替代,大脑中的记忆尤其宝贵、联系紧密且资源非常稀缺,保留了最纯真最强烈的感应,我把他称作为老朋友。
再之后,进入社会,慢慢我们变成熟了。成熟的标识是变得思维和经济独立。而我在交朋友的基础上,在最初的「要聊的来,互相能擦出火花且感到温暖」的基础上,更加知道自己想要与什么样的人在一起,价值观、兴趣等等的范围产生交集,去寻求这个世界的一个和平的港湾,一起共同成长交流,他不一定和我同龄或同性,但肯定是我钦佩的、能共同分享的、能产生共同价值交换的人。
人越长大,越会觉得新朋友太棒了,有趣有识有胆,你对新的事物的认知,会接触到更多的世界和人;越会觉得老朋友不容抛弃,那批人曾经与你共生共长,刻画了无数大脑脉络。当然最初对于老朋友,你俩手尖的分离还带稍许疼痛,而如今,却从容看淡,相视却又蜜在心中。
当然如度娘所说,我们所定义的朋友应该更加是知己,是在一定时间内相互创造价值的人,如读书时互相学习分享知识,互相打球打败陌生人,互相聊如何泡到妹子;入世时,如何想着丰富阅历,如何赚钱,如何更加独立,如何学习共同成长。
当然我渐渐也学会了社交的功利性和随机性,在如何找到朋友上有自己的一些个人想法,这边简要分享下。
谈功利性:也是和一个朋友聊到一起发散的思路,论如何进入一个圈子,首先每个人群都会有一个圈子。
1、找到一个这个圈子的好友,成为朋友;
2、以该朋友切入进入该圈子;
c、为该圈子持续提供价值;
谈随机性:每个曾经的人都会成长,我们也在成长,善意世界,也可能是一面之缘,但最终有肯那个会是好友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166/a44c5fb438e31445.png)
我依然在路上,相识相知是缘。
朋友你好,朋友再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