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着疲惫的身躯,我在电脑上打出了这个题目。
想到这个题目的原因其实很简单。高考的完结,大学的毕业季。
以及,我自己的大一也就此结束。
谈到大一,大家都会想到什么?
我愿意用一个浅显易懂的例子来说明我刚刚到了大学的感受。
三年之前,你开始玩一个名为高中的RPG游戏。经过你的不懈努力,你掌握了这个游戏的玩法。通过完成老师分配给你的主线任务(俗称写作业),你的能力值迅速成长;通过自己不断地挑战一个又一个副本(俗称刷题)来提高自己的技术,增加游戏经验。三年下来,你已经强大到可以进入该服务器玩家的前千分之一,大部分副本在你的面前都会被秒杀。
然而这个游戏,在高考完结的那一天宣告了通关。你虽然很高兴,但是也会怅然若失。
你用你的优异的通关成绩,取得了另外一款游戏的入场资格。
这款游戏的名字叫做,大学。
Lv归零。能力值基本归零。成就完成度归零。
不存在所谓的主线任务。有效信息收集难度大大提高。
没有足够的副本用来积攒经验应付每学期期末一同袭来的十几个特性未知的迷之boss。
没有明确的通关目标,相反,达不成某些目标会遭受相当严厉的惩罚。
所以,更不存在足以信任的主流玩法。
你所能够依赖的只有在多年的游戏中积攒下的一小部分游戏经验。
火上浇油的是在如此恶劣的初始设定下,和你一同竞争的还是来自各大服务器的top player。
所以我进大学的第一个月的反应就是:这破游戏什么平衡性。
作为人生中两个相邻的阶段,大学在策略层面要比高中难得多。说明白一点,就是要你自己做决定的事情比高中多了太多。再说明白一点, 你太过自由了。
以时间分配为例。
你要根据你自己的效用函数以及可分配时间约束在学习、社团、娱乐、休息之间分配时间。
其中,学习方面你不仅要自己选课,预期自己的成绩,在此之上根据每一门课的重要程度和学分比重分配时间,制定收获最大损失最小的学习计划。
你不仅要决定某时期的时间分配,由于不同时期时间分配不可能一样,你还还要将期中期末的时间段分离出来完成跨期选择决策。
然而这在理论上来讲都是最为粗糙的时间分配方式。
基本上,期末成绩不理想的原因都可以归结于时间分配的失衡。要么是留给学习的时间绝对性的不足,要么是学习时间之内的分布结构性失衡。
即便你的计划能力达到了“完全理性人”的水准,个人能力上的差距还是无法弥补。 看那些绩点收敛于4.0的人,再看看以任意姿势都看不进去书的自己,也许就会懂得什么叫做可望而不可即了。
思考完这些之后,我发现这不仅是零和博弈,还是一场一个从一开始就不可能赢得了的游戏。大学这种微妙的初始设定,除了激励人们完成为实现社会价值而必须的学业之外,一定还存在着其他目的。
如此一想,便豁然开朗。
大学在用这种方法让我们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如果没有意外,之后的几十年内我们也将在类似的设定之中走完自己的一生,走完看上去意义不明、玩法多种多样的一生。
大学固然比高中复杂得多。而人生则远远比大学复杂。
曾经以为五十而知天命未免太晚。而今细思,能在五十就把自己的人生看得透彻的人,必定是大彻大悟之人;能在五十之前就知晓天命的人,必定是天纵之才。
不怕诸位笑话,今日线代考试完毕,苦于两道证明题都不会做,我之后问了老师这两道题怎么证。得知两道题的思路都异常深奥,我竟出奇的安了心。因为我觉得学会这两道题怎么做对我来说,其利不补其损。以我的思维能力本就不适合做证明题。更何况,过去的就过去吧,又何必纠结。
所谓看懂了生活,其实与有没有成就无关。最重要的是,you be yourself.
几乎所有人的一生都在为了寻找什么、追求什么而努力着。
我坚信,那个冥冥之中让我们苦苦寻求的,不是名利,而是真正的自己。
愿所有人都能够在有生之年遇到一个更好的自己。
请允许我就此搁笔。
2016.6.28凌晨
聆听着窗外渐起的蝉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