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远古时代的世界各国均指东亚中原各国,后世文人把先秦时代东亚世界各国发生的任何事件都用《春秋》来纪年。
比如晋国发生某件大事,他不用晋国的史程来纪年,却说鲁昭公多少年,晋国发生了什么事。由于后人总是用鲁国《春秋》这部书作为这一个时段的纪年体的一个标志,因此后世把这三百年左右的时段称为“春秋时代”。
孔子出生在春秋时代晚期,此时天下大乱,“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有两个重大事件,充分表达了政治体系紊乱的状态。
第一,灭国现象不断发生,也就是各诸侯国互相兼并。
春秋时代中末期,仅中原周边或华夏区域,诸侯峰国竟达一百八十之众。王最初只封七十一国,以后各代周天子继续分封,封建诸侯国达一百五十到一百八十之多。各封建诸侯国君仍然往下分封,给他的重臣和血亲继续往下分封,即采邑。
这种层层分封的采邑,封地竟达上千之多。当年的中原和中原周边的华夏之地(“华”指关中地区,以华山为标志;“夏”以黄河下游为标志),国家政治碎片化的程度竟达数百诸侯国和上千封建采邑的程度,可见碎片化到什么程度。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周天子权威沦落,各封建主自行其是,灭国和兼并事件就会不断发生。这是第一种政治事件。
第二,弑君事件不断发生,国君被谋杀不断发生。
根据《春秋左传》、《国语》、《史记》等古史记录,仅在春秋时代各国发生弑君事件,居然达四十三起之多。
(编辑整理自王东岳《中西哲学启蒙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