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日志,第39篇,7月9日,周日❤️】
7月中旬了,迪拜的温度也越来越高了,白天是烧烤,晚上是清蒸,办公室到街上就是冰火两重天,不过还好的是在室外的时间不多。读泰戈尔的诗,更增添了春天的凉意。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窗前唱歌,又飞去了。 秋天的黄叶,它们没有什么可唱,只叹息一声,飞落在那里。世界上的一队小小的漂泊者呀,请留下你们的足印在我的文字里。
前几日读到《人生困境整理术》这本书,读着就像是与自己的心灵进行了一番对话。作家之所以伟大,就是可以将凡人所想到的,就没办法好好总结出来的,写出来了,让人产生共鸣,这就是伟大。在此,传达这份共鸣以及分享作者的人生观,童年观念,成功和失落的影响因素。
作者认为,真正的蜕变不是形而上的,而是把成为社会、他人喜欢的人转变为成为我自己喜欢的自己。这种转变核心是心理上,不是形式上的。
完美的人生需要对生命做哪怕一次的扩展和延伸,在有限的生命力活出无限的体验来。
“自我实现”一直是当下人们喜欢挂在嘴边的词,有时候自我实现不代表生活在变,也可能是心境在变,从不满足到满足,或从满足到不满足。从见山是山,到见山不是山,再到见山还是山,山还是那山,人还是那人,自我已今非昔比。
生命常有两个态度需要选择,一是线性的:昨天的一切成就了今天,今天的努力代表着明天;二是非线性的:昨天的一切不等于今天,今天的一切也不代表明天。现代心理学更接受非线性的态度,它认为人的成长是一个逐步选择与适应的过程,童年事件给人带来的影响是不确定的,不是一种简单的原因而是一种可选或者可以多重赋意的资源。
成功和失落都可以拿童年说事,但对童年境遇不同的态度造就不同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