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美在从容生活间》一个文科生告诉我的世界

《美在从容生活间》一个文科生告诉我的世界

作者: 一个心理咨询师 | 来源:发表于2018-11-15 08:40 被阅读42次

伟大的作家乔治·奥威尔,被称为冷峻的良心,《动物农庄》和《1984》的作者。在他的作品,散文《我为什么要写作》一文说道,他写作最初的动机,有四个:1.自我表现的欲望,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喜欢,十分的虚荣,自我意识强烈,我觉得我就属于这种,比如各种自传体小说。

2.对美的追求,感受文字和排序不同带来的愉悦,比如今天说的《美在从容生活间》还有各种诗歌、散文。3.历史责任感,对真相的探寻。比如李开元先生的《秦谜》、《秦殇》等。4.政治目的,表示希望世界往哪个方向发展,比如《1984》和《理想国》。

《美在从容生活间》的作者是美学大师朱光潜。在打开书之前,我先思考了一下记忆中的朱光潜先生,记忆中有这个人,是个模糊的印象,近代人,牛,根据幸存者定律,能在现代人的脑海中有印象的,都是牛人,因为中国人太多,没名没姓才是正常。百度了一下,1922年,法国留学,回国后担任好几个大学的教授,主攻美学、心理学、文学。好高大上啊。

之后就翻开书,映入眼帘的是几幅中国画(本文的3张插图),不知道什么意思,可能是在告诉我,这就是美。接下来就是第一章的内容,带给我的几点冲击。

1.美不是主观问题,是哲学问题。一直以为美是主观、个人的偏好,但文章开篇就提到,美追根溯源是哲学问题。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一种宁静的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一种辽阔、空旷的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一种空的美;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是一种繁花似锦的美。美可不就是哲学问题么,各种状态都有人喜欢。

2.好作品,会写出你我的情感。思想是通的,他在写当时的状态,跟我们现在的状态差不多。他说年轻人最初踌躇满志,而后经历了打击,麻木不仁,失去了感知。就像现在的我们,刚出学校的时候,心气高,一定能怎样怎样,出人头地啊什么的,等过几年,碰过几次壁,才知道哪有那么多一定啊。社会很复杂,只是简单的当然、一定,一般不会有很好的解决方案。​

3.为自己的选择和结果负责。好像大家都有个毛病,就是责人太严,责己太宽。失败了怪别人,怪环境,其实最应该怪的是自己,因为别人和环境是无法改变的,能改变的只有自己。在这里朱先生引用了卢梭的一句话,人生幸福起源于愿望和能力的平衡。如果你不想体会失败的结果,有个小技巧,就是设立能力范围之内的愿望。简单说就是降低预期,找到自己的小确幸。

​大家都是第一活着,迷茫、没有清晰、准确的目标很正常,还有些人想的太多,意志薄弱,在精神上有某种瘾。朱先生是文科生,但是具备理科生的务实,就给出了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一鸟在手,胜过双鸟在林‘。就是在现在,就自己本人,就在眼下的地方,做当下能做的事,不逃避,不拖延,不推诿,为自己负责。一个美学大师、文科生,却这么现实、务实主义,有没有点反差萌呢?

谢谢欣赏,本人能力有限,欢迎留言讨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美在从容生活间》一个文科生告诉我的世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uyj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