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向死而生

向死而生

作者: 拾封人 | 来源:发表于2018-02-28 01:09 被阅读14次

    这一个春节又过去了,小孩子的世界又算是长大了一岁,意味着他们有成长了一些。无论是生理上,还是智力上面,他们都在慢慢走向成熟。

    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大人们的世界对时间的计量方法上,又可能完全不一样了。或者说大部分是不愿看到时间的就走,作为自身的身体一天天逐渐老去。这个不可逆的过程,就如小孩子急切的渴望长大,像似深埋于地下的种子,在暗黑中长时间的蓄积力量,等待破土而出的那一刻。

    大人们焦灼于时间的来日不多,而孩子们天然的优势就是有无限的时光可以挥霍。而往往大人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告知晚辈或自己的孩子,你们要懂得珍惜时间,不要浪费在没有价值的事情上面。然而,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招来的却是置若罔闻。当时碍于自己晚辈的身份顺从的听取了,过不了一阵依然如故的“浪费”时间。

    很久没有细心的看过家里人的变化了,偶尔上街走一走,满眼看到的都是一对对,一群群满头白发,满脸皱纹的中老年人。毫不例外,父母也是他们其中的一分子。

    向死而生

    人都是不可避免的走向死亡的路上,有人幸运的能够寿终正寝。有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说不定就在那个时候轰然倒下了。说是轰然倒下,这只是对于本人来说,是这样。对于别人,甚至是亲人都不可能有太多震荡,生与死都是见过或者听过总是太多。

    就在这过关期间,总会传来很多关于某些熟知的人离世。当然了,在我这年龄阶段的人几乎很少,偶尔有一两个谁去世的消息,也就像是听到新闻那里的一起车祸一样,过一会就什么都不记得了。

    对于父母这年龄段的熟人们,他们总会关注别人的信息多过自己。例如,谁家又怎么发财了,很久都没有消息,已经不知道一家人在哪里定居了。谁家的女儿女婿、儿子儿媳又闹的四分五散,家庭鸡犬不宁。对于这一类的信息,他们还总可以轻便的拿出来当笑话一样和别人交谈,或是像得到的一手谈资,跟人吹嘘一番。

    在外门打工的时候,偶尔在电话聊天的过程中,父母总会时不时的说到几句,“知不知道那谁前段时间刚去世了,他年龄还不是很大的”。每次这个时候,我回应的都是,“哦,就那谁的父母的吧?”其实,父母想表达的是,看,那谁年纪这么轻就走了。是不是什么时候就该是自己了。我们都不想讨论关于死亡的事情,人生的生离死别的大事,也是忌惮讨论。偶尔不经意地说上两句,表达自己的焦虑,也想显示出无所畏惧。

    当距离淡化了恐惧——对死亡的恐惧,这也可看做一种回避的方式。熟悉的人,距离也很近的人,又尤其是有亲缘关系。忽然在一条接到一通电话,立刻就缩短了死亡和自己的关系。即刻就可以联想到,这样的事离我还有多远?或是现在只是侥幸得以活着?

    以前很多次告诉父母,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自己。不要对自己太过苛刻,该吃该用的还是舍得点。或许是说的多了,就被当作一句客套话了。也或者是他们的性格就那样,省吃俭用,对什么都是可以省都省掉。

    今年过年回来,我观察他们走了些微的变化。父亲居然去卖了补钙的药片,这简直就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我拿起那一板药,瞧了好一会儿,心理暗暗称奇。随后口带戏谑的语调说:“爸,买这干吗啊?”他接过话,不无得意地说:“就这个三四百块钱呢!”

    “你不是以前都不吃这些东西吗?”

    “自己的身体自己才知道”

    是啊,很不容易的。以前他都是有点小痛小病都是能忍就忍。是在不行了,再去小诊所开几副药。现在可谓是,一百八十度大转变。

    我很明白,为什么他们会有这么大的转变。能有这样的改变,可以说也让我感到很高兴的,只是这背后的原因总是不幸的。那就是,一个亲戚的病变,她患了淋巴癌。就在过年段时间前,都动过两次大型手术,年后还有好几次。人受罪的同时,各种医药费用都很不菲。关键的是,最终结果还是会不断恶化,人也很可能留不住。

    对于这样的事,对于这样困难,人人可能都有自己的可以讲。一个人的生或死,都不能引起任何波澜。

    向死而生

    每次心情沉闷时,都想着大街小巷走动的老人和小孩,他们有没有想过,在这条街上今天这些人,明天又换了谁呢?再过十年又有谁还能在这里闲庭游步,这里的街道是否也会消失不见呢?

    向死而生可以是种人生境界,也可以是种态度,见过了人世的各种美好和丑陋,依然生活在自己坚守的信仰里。死亡可能是人们都不愿面对的,也是阴暗和悲凉的,无法改变它是既定事实,只要无畏的看到其本质,也没什么是大不了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向死而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vbv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