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沉睡的人鱼之家》读后感

《沉睡的人鱼之家》读后感

作者: 法学1704李谦 | 来源:发表于2017-12-13 19:54 被阅读0次

          作为东野圭吾的书迷,他最新的书当然少不了。《沉睡的人鱼之家》风格与《虚无的十字架》有些相似,悬疑、推理、警察、犯罪这些推理小说要素几乎无存在感,就像《虚无的十字架》中质问法律中对死刑犯如何判定的问题,《沉睡的人鱼之家》选取了器官捐赠和死亡判定这两个角度来探究极其真实的社会现象和法律盲区,小说一如既往地拷问人性。

          《沉睡的人鱼之家》先看看标题,其实“沉睡的人鱼”只有“瑞穗”一人,那为什么说一家都沉睡了了?瑞穗因事故变成了脑死亡,而心脏却依旧健康的跳动。瑞穗的家人们生活方式因此发生改变,原本因丈夫出轨而即将分崩瓦解的家暂且维持下来,母亲熏子放弃与心理医生萌芽的感情,又回到自己本该抽身的生活,学习各种护理知识,承担大多数护理和家庭事务和借助高科技维持女儿自主呼吸。此外,帮女儿编头发、换衣服,向其他朋友介绍女儿。熏子希望女儿只是植物人状态甚至希望她醒过来而不是医生们判定的脑死亡。

            “瑞穗到底是不是死亡”这一个问题是最大的悬念。小说巧妙地构思了一种情境,设置了生与死的模糊地带。瑞穗依靠精密的仪器可以自主呼吸、心跳甚至身体依旧生长,让其他人看见她都认为它只是“睡着了。”但最后日子一天天过去,母亲熏子外,所有人都认为这样维护瑞穗生命只是徒劳。大家内心已经认定未遂死亡的现实,那个坐在轮椅上面色红润、呼吸均匀的小女孩只不过是一具尸体,一具被家人操控,被冠以爱的名义的傀儡。由此引发出本书最高潮——熏子把刀抵在女儿胸膛,大声质问家人和警察:“如果我把刀子插进我女儿的胸膛,到底算不算杀人?”假如法律判决她算杀人,那么证明,女儿是活的,她心甘情愿去服役;假如不算杀人,则自己不触犯任何法律。

            最后对于器官捐赠的问题,书中多次刻画了瑞穗的善良。从摘到四叶草却放回原地希望其他人捡到它到帮助若叶捡戒指。器官捐赠主要是尊重当事人本人意愿,我认为熏子相信瑞穗也会做出相同决定吧。

            这部作品很悲伤,从开头到结尾,我一直希望瑞穗身上能够发生奇迹。面对生死,母亲对女儿的爱是那么的疯狂。故事结尾已用泪水,心脏救活的男孩看向瑞穗的家作为结局,释放了满满的暖意。

相关文章

  • 人鱼沉睡之家

    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我们没法华清界限 活在一世,为了心安。所以妈妈们在拼劲全力去保护孩子。又是万事终有结束时,...

  • 2018-01-24

    看 沉睡的人鱼之家 写书评

  • 人性与道德的考验

    《沉睡的人鱼之家》原版名称为《人鱼の眠る家》(东野圭吾2015年出版作品),《沉睡的人鱼之家》是中文版的名字,这本...

  • 《沉睡的人鱼之家》读后感

    看完前大半部分我也有跟小说中除了母亲以外的人一样的想法:对已“死去”的女儿近乎偏执的疯狂——通过各种方法来巩固自己...

  • 《沉睡的人鱼之家》读后感

    东野圭吾的书总是不缺乏死亡,而这本《沉睡的人鱼之家》又是对死亡道德伦理的思考,少了一些阴谋的味道但是同样能引发人的...

  • 《沉睡的人鱼之家》读后感

    宗吾看着轮椅。那个女孩坐在轮椅上。她今天穿着蓝色衣服,和上次看到时一样,她睡着了。 “怎么了吗?”女人问他。 “啊...

  • 《沉睡的人鱼之家》读后感

    《沉睡的人鱼之家》 作者:东野圭吾 阅读时间:2018.10.30-2018.11.06 爱,不放手 从来想象不到...

  • 《沉睡的人鱼之家》读后感

    爸爸说,不需要的东西都要尽量丢掉,这是清理不需要东西的绝佳机会。有些东西虽然充满回忆,但其实只是放在那里而已,平时...

  • 《沉睡的人鱼之家》读后感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死亡是一个瞬间,其实不然,死亡是一个过程。在这本《沉睡的人鱼之家》中,东野圭吾向我们解...

  • 沉睡的人鱼之家读后感

    这本书是在挑战我的认知极限。 通过讲述一个女孩脑死亡,母亲不愿意接受事实所展开的故事,她借助高科技力量让女儿自主呼...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沉睡的人鱼之家》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vbz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