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那些古诗词的神来之笔,为什么心有戚戚,却无法用文字解释?

那些古诗词的神来之笔,为什么心有戚戚,却无法用文字解释?

作者: 梧桐树边羽 | 来源:发表于2021-04-22 01:41 被阅读0次

写这个标题,是因为有位朋友提了个关于《春望》中名句的问题: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是神来之笔,虽然是文字,但是似乎无法用文字来解释清楚,您可以解释一下吗?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神来之笔,是因为文采高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杜甫《春望》的颔联二句。

作为名篇中的名句,我们当然是可以称之为“神来之笔”了。但是一首律诗的重心,并不在于颔联,特别是对于格律有相当造诣的诗圣来说。

律诗四联起承转合,作为一篇抒怀言情的小韵文(五十六字),势必在情感上造出波澜,才能真正打动读者。

一首律诗的重点,一般在于“起承转合”的“转”,有一部分诗人喜欢把高潮放到最后,即“合”的尾联,当然是可以的,因为普遍文法并不是必要文法。

但是律诗的首联、颔联一般来说并不是重点。首联“起”交代一些背景、缘由等情况,颔联“承”,承接首联的描写进行深化、铺开,为颈联“转”做好铺垫。

篇幅上展开的中二联一般要求对仗,从而使得颔联、颈联的修辞方式更加浮华、精巧——而颈联承担“转”的意义重大,所以实际上颔联在一首诗的文法用途上是最小的。

不过反过来说,颔联也就是承担了诗人文采的最大表现机会——因为它不需要担负情感高潮,只需要作情感递进。

因此颔联一般是律诗中文采最高的句子。

随便举些例子,比如《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题》中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蜀相》中的“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登楼》中的“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登岳阳楼》中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旅夜书怀》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这些都是随口能吟诵出来的名句,除了李商隐的《无题》之外,其它都是诗圣杜甫的作品。

我们甚至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律诗的千古名句,基本上都在颔联——别的诗人可能并非如此,但是杜甫基本上用所有作品在支持这个结论。

又比如这位朋友提到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为什么颔联最为惊艳?因为它的文法功能性低,文采展示不受限制,可以尽情发挥。铺陈、华美只要不过度,当然要比那些担当起笔、转折、回环功能而受限的句子更加漂亮。

世人读诗,大多只是钟情美丽句子。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赚钱的人不辛苦”,颔联就是律诗中不辛苦却有头脸的人,是成功的“将”——大家多崇拜看上去光鲜亮丽的人,或者句子,这就是现实。

单拎出来的句子,美好就够了。

相关文章

  • 那些古诗词的神来之笔,为什么心有戚戚,却无法用文字解释?

    写这个标题,是因为有位朋友提了个关于《春望》中名句的问题: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是神来之笔,虽然是文字,但是...

  • 心有戚戚

    600天,适逢七月半。每到重要的日子,好像就有心灵感应一般。 昨晚,断断续续做了很久很久的梦,都是关于你,一夜醒过...

  • 心有戚戚

    如果一个人没有让你有想安定下来的感觉 大概就不是对的人吧 说来,胡思乱想最大的根源问题就是闲的

  • 心有戚戚

    文/琴心执笔 回首一路读书,被现实和时间赶着就到了34岁。时光催人老,也更添小小的沧...

  • 心有戚戚

    二叔是个当过兵的人,对于一些事情,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一九九几年末,家中刚做好房子,还没来得及装修,算得上是一贫...

  • 心有戚戚

    闪着火花的木炭安静地燃着,炉火正暖,架子上的烤肉不时发出“滋啦滋啦”的声音,耳畔突然响起王力宏不羁的嗓音“我在远方...

  • 心有戚戚

    竟无言

  • 心有戚戚

    今天有一个朋友和我说:当初看到钟老流着泪说出“武汉是一个英雄的城市”时他便觉得心头一紧,因为当今社会,成为英雄,大...

  • 创作——《心有戚戚》

    此画为2017年大学毕业创作,运用岩彩技法,纸本设色。尺寸146*146cm。

  • 心有戚戚焉

    下完大夜,恍恍惚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些古诗词的神来之笔,为什么心有戚戚,却无法用文字解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vgsg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