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赌石中有一个很经典的说法,“皮薄方为亮化使”,意思就是种好一点的料子,皮壳一般都是薄的。虽然话说的不是完全正确,不过代表了绝大多数料子的基本情况,而诠释这几个字最为准确就是“脱沙”两个字。
那什么是“脱沙”呢?
“脱沙”其实就是表皮砂砾脱落,内部玉质逐渐显露的一种皮壳,现在我们所说的脱沙,已经上升为冰种或是玻璃种脱沙,即脱沙后出现的内部玉质为冰种或玻璃种。如果原石交易中有人说料子已经脱沙了,其意思指的就是料子为冰种或是玻璃种。
第一个料子,大马坎场口的赌石,料子虽然很小,不过东西很具有代表性,再小的蚂蚱也是肉。
东西带底色,料子具有包头种水,这样的东西,遵循看到多少给多少的原则,同样的这个原则,也是很多脱沙料子的规则。
第二个料子,也是很有代表的东西,莫湾基的黑乌沙。
这个料子的脱沙也比较有代表性,由于是黑石头的缘故,黑石头一般都是底层货,由于埋藏环境的关系,相对有底色的概率会大很多。这个石头,大家多注意观察料子的脱沙变化,还有皮壳的油性。
脱沙位置开窗后,到达冰种晴底,跟果冻一样,现在知道为什么脱沙料子多出冰种、玻璃种了吧。
第三个,上一个小插曲,脱沙和蟒带一样,是凸起的,这个料子也是比较有代表性,大家可以看看。
为什么会出现“脱沙”呢?
脱沙(这里指冰种脱沙)出现的原因大致如下:冰种以上原石有两大特性,一,形成时间长;二,种老,密度大,硬度也比其他种质更大。于是,石头在几亿年的地壳运动中形成皮壳,然后被搬运,冲刷,皮壳部分脱落,而料子硬度极强,所以这些脱落的皮壳下玉质没有被磨损,从而完整的显现出来,因此形成脱沙。(现今没有任何著作对“脱沙”进行解释,此理论为个人观点,如有错误,希望大家指点)
“脱沙”的形成一个方面和埋藏环境有关系,另外一个方面也是主要的方面,和料子自身的质量息息相关。
专业点说就是脱沙料子的形成主要和风化氧化有关,质地疏松的被氧化被时间洗涤了,留下了质地坚硬的部分,难以被风化氧化的部分慢慢的就形成了大家所谓的脱沙迹象。
几乎所有的场口,都有脱沙料子的存在,一般我们能看到的脱沙类的料子,莫西沙居多,其次是木那,都是现今最贵最值钱的场口,而且脱沙料大多是冰种、玻璃种,所以价位也非常的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