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来源:warfalcon
这是一位我很喜欢的作者,之前因为一百天挑战知道他(我没有参加),后来发现是一位三观很正、也很努力很励志的作者。刚好微信浮窗了一些他的推送,记录在这里权当做个笔记。
1. “235位智慧长者的五条人生建议”
来自书籍——《人生没有后悔药》
1.1 忠于自我
将那些幸福生活、安然离世的人与其他人区分开来的一点就是,他们不断自问是否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然后遵从内心的答案。第一个秘密就是:对自己坦诚,对自我坦诚,并且带着目的而活。
这句话我很喜欢,原因之一是我对自己常常是不坦诚的,自己好像很擅长欺骗自己。因此确实需要不断的外部刺激来提醒自己,怎样才能够有更好的长期利益。
三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 我是否遵从内心、忠于自我?
- 我的人生是否将经历集中于对我重要的事务上?
- 我现在是不是自己想成为的那种人?
外部刺激之外,日后会常常想起的,还是对自己的提问,也就是上边的三个问题,从自我的角度出发,把前边的话重新表述了一次。
好的一天实际是有标准的,在每天结束时,拥有“内心愉悦的疲惫”。当你的生活集中精力于那些真正对你重要的事情上时,就会感到“内心愉悦的疲惫”。
喜欢这句话的原因在于,这是一句让我非常有共鸣的话,但以我自己的水平是无法总结出来的。
要把这个秘密融入生活之中,每周要思考下面这四个问题:
- 这周或者今天的生活是我想要的样子吗?怎样能使明天或下周过得更加忠于自我?
- 这周的生活中,我是不是自己想成为的那种人?明天或下周,怎样能使自己更加趋近想成为的那种人?
- 我现在是否遵从内心?此刻,真正遵从内心对我而言意味着什么?
- 下周,怎样把这个秘密更深地融入生活?
最后这段算是前边的一个总结吧,太长不看版。
1.2 不留遗憾
人生不留遗憾意味着更多冒险
跟这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乔布斯传》中提到的一个观点,"如果今天是你生命的最后一天,这件事你会怎么做?"
我对自己有一点不是很满意,那就是做事情时常常会选择稳妥的选项,降低了风险,但也意味着不会得到什么惊喜,并因此错过了很多精彩。下边的这句话就很戳中我:
我们许多人恰恰都在这样做。因为害怕遭到拒绝、害怕失败,或者因为不确定自己能否成功,我们去世时,仍然将我们的书、我们的梦、我们的故事束缚在心里。
这个道理最早我是在《我凭什么上北大》这篇文章里看到的:因为害怕努力后没能取得想要的进步而不去努力,并自我安慰,这是我还没发力,如果我努力了肯定不是现在这样。
我就是常常这样骗自己的,所以当看到这里有人旗帜鲜明地反对这样的心理时,很希望能借此机会做出一些改变。
正如60岁的克雷格所说:“你想要的不是在物理层面上更多冒险,而是要在心灵层面更多冒险,要冒险向真正向往的生活伸出你的手。”
采访中,许多受访者都有过这样的时刻:
他们预知到了风险的存在,但将其视为通往幸福之路上的一大步。
以此句共勉。
1.3 化身为爱
首先就是要选择爱自己。只有从根本上选择看见自己的价值,我们才能找到幸福。爱自己对于精神健康而言非常重要。
读研期间我曾一度非常自卑,很幸运后来遇到了很好的导师,慢慢地找回了自信。也逐渐意识到了爱自己、相信自己的价值。
1.4 活在当下
简单地说,活在当下意味着要完全享受人生的每一刻,不要去评判我们的人生,而是完全地去生活。
这意味着每时每刻我们都有能力选择满足与幸福。
对待人生要更少评判,更多享受。
第一句话跟瑜伽中的观点相似,观察你现在的状态,不去做任何的评判,尝试着与之共处。
首先,我们要确保自己在过日子而不单单是规划生活。要是不注意,我们会发现自己永远在自以为能带来幸福的路上熬日子。
—— 当下才是唯一
这部分我非常喜欢,也觉得深受启发,很想全部记录下来,但篇幅太长和什么都没记是一样的。所以摘取其中一句,来提醒和代表其他内容。
最后记录几个问题中的两个:
- 我是否完全享受这周或今天所做的事情?我是否真的“在这儿”,或者只是意外出现在这儿?
- 今天或本周,我是否享受了可能的每一份欢乐(真正去嗅花香),我是否有意识地漫步人生,抑或只是在狂奔?
1.5 多奉献,少索取
其实从更功利一点的角度来看这个观点,大约就是放弃短期利益而收获更丰厚的长期利益。当然,书的作者和推送的作者都不会这样写的。
这个部分并没有带给我太多的启迪或是感想,就把其中一句摘录于此作为结束吧:
我发现,幸福之人有着完满的一生,发现了对自己重要的事物,现在专注于自己将给世界留下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