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19.经营中的问题

19.经营中的问题

作者: 治山秀哲 | 来源:发表于2018-10-02 07:40 被阅读78次
    19.经营中的问题

    第四部分:经营中的问题

    餐饮业如《红楼梦》开头片段那首歌:“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到头来都是为别人作嫁衣裳。”  因为餐馆都是脆弱的,每分钟都有餐馆破产,而“餐饮人”往往有意忽视这种本是最高的可能性。换句话说,一些轻率投资风险属于自杀式。却有利于经济健康,否则那些调料商、水产商、蔬菜商、店铺房东怎么运营。只要不是市场所有餐馆都倒闭;其倒闭频率越高对行业发展越附有积极筛选作用。一些朋友时常会说这个行业不景气,我说仅仅是你很“受伤”而已。

    问:产品和营销孰轻孰重?

    答:相得益彰

    一直以来,多数传统餐饮人观念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可遇到一批批“网红”餐厅铺天盖地营销手段,众人奔走相告其优良成绩时,产品大于营销的念头开始慢慢动摇,餐饮行业亦被带入“营销为王”的方向。

    营销就是一种造势,其背后产品如何?究竟有没有利润?能存活多久?老板背后“哭着笑”还是“笑着哭”并不能通过表面识别。最多你只看见飞速提升销量数据,或者人头攒动的排队现场,其实这只是表面,有时候是假象。像我朋友开了个“酒楼”,在各种“公众号”和电台免费送券,有时一人一百的抵用券,只需转发朋友圈。于是五湖四海朋友都磨拳搓掌,各路豪杰在开业前十天“ 夜夜笙歌 ”后面半个月又 “ 开怀畅饮 ”酒水免费,再半个月打“五折”,一些路人不明就里,都认为这是家网红店。这样其实不是营销,而是折价推销。在《非盈利组织管理》一书中这样阐述营销和推销的区别:营销给买卖双方增加了有用的价值。营销和推销的差别在于,如果从所服务的客户或消费者或市场群体出发,就是营销;如果从已有的产品出发,想把其卖给所能找到的任何市场,那就是推销。许多组织对其所服务的需求都非常清楚,但通常他们并没有从客户角度去理解那些需求,他们所做的假设都是基于自己对客户需求的理解。

    从一开始餐饮模式定位,到后来选址装修,以及文化渗透,这些都属于前期营销组件。营销最重要的任务是研究市场、细分市场、确定我们所服务的目标客户群体、市场定位以及提供满足客户需要的各种服务;帮助我们去抓住机会;广告宣传活动和推销则是一些画龙点睛或者说锦上添花的事情。所以在准备经营一家店的时候,应该是营销在前,经过各项筛选才能定位,确立主打产品和经营方式。营销的内涵包括了产品性价比、服务方式、环境体验。不能达到好的就餐体验,营销就是浪费钱。即使一次营销成功,吸引很多顾客来店铺,但你很难吸引他们再次光顾。这种没有回头客的店铺经营,会造成营销花费成本高涨,盈利逐渐枯竭,慢慢会被这种“营销”吸血鬼吸干体内的血液。结论:那些“重”营销,“轻”产品的餐饮品牌,存活的时间都不太长。

    若餐厅一味地“轻”营销,或者说不去营销,那也非常危险。因为客流长期进不来,不能完成生态链正常运作,无论你有多惊艳的产品,多么舒适的环境,多么人性的服务,客人不进来就无法完成体验;产品不推广出去便会被消耗掉锐气,员工自信心便会被打磨掉,船没到桥头就已经被掀翻。所以在餐饮经营过程中,产品和营销是一主一辅的依存关系,以产品本身为根本,在辅以营销手段加以推广,而非一味单方面追求其中一项;若达不到均衡状态,店铺很可能陷入歧途。为什么我去不举那些失败餐饮企业例子,如果还要我去找出来列举,证明还不够多,我相信只要去关注,身边随处可见。

    问:我们的员工为什么老是要走?

    答:内外缺陷

    员工离职似乎很正常,在一个企业里,若老是有员工要走,那事情便没那么简单。作为一个企业老板,很多时候必须要做一些实质性的调查,对于工作四个月以上的员工,我们有责任去关注一下他离职的原因;而且这种事最好不要别人代劳,让事件的原因“原封不动”放在那里;要用外人调查得出的观点在辅助你的判断去衡量一件件事,肯定会有侧重点偏移;一个人的讲述无论看起来多么属实,却不一定是真相,或许存在一部分他明白的真相,但绝不是我们共同认知的真相,也许它的遣词用语和观点具有感情色彩;这样便很容易丧失这个事件的本真。若对人事处决和人员流失的问题没有详细认知,很容易铸成长期错误。这里我附带提一下,管理者要辞退一个人,这个人也应该满足一些“治罪”标准:首先要有不认真负责失职的行为,其次是要有造成损失的结果;再次是行为和结果之间要有因果关系。

    企业经营者面对一些不错的员工离职,要经常问自己:他明明干的好好的,怎么突然之间就不干了?这样发问其意义在于:能了解一般员工对企业福利待遇期望和真实评价,能窥见企业管理制度及管理者幕后情况,能剖析员工培养机制中的缺陷。

    员工离职原因一般分为两大因素!第一大因素为不可调节的矛盾:造成该类型离职原因,绝大部分在于员工自身,是他自己否定了眼前这一行为,和企业正常发展相违和。比如我想自己当老板,我想学习更多东西,我要找离家近的工作,我要重新选择喜欢的行业等等。员工这些想法企业不可能帮助他们实现。像最近流行的那首歌的歌词一样:因为成长我们逼不得已要习惯,因为成长我们忽尔间说散就散。

    第二大因素为可调节矛盾:造成离职原因绝大部分在于外界环境影响,在于企业本身结构的欠缺。比如“ 家乐福 ” 超市在中国上海十二年未涨工资,它还是那个既崇尚自由、平等、博爱、又高度重视劳动者权益国家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又比如基层员工没有晋级空间,普通管理人员混乱,都是老板的一些亲戚,他们无作为导致员工没有受到公正对待。如这一系列原因,对于员工来说属于外界影响,明明可以改善,而没有发现不去改善。导致员工迫于无奈情况而离职,这属于企业自身欠缺,当经营者了解到这些真实内幕,可以给予员工劝导,或在企业以后发展规划中增补和调节。

    由于一些员工怕得罪领导,经营者可以在员工结工资时,当作朋友那样询问:对企业有什么不满?能不能把内心真实想法说出来?让我们该知道怎么改进,我们也会感谢你的……总而言之,关于人事问题,特别在人事提拔所做出的决策。它们表达了单位的真正信念、真正想法和真正立场的肯定,比语言更具影响力。当然,在关系重大的升职机会中,一定要强调完成经济任务的能力。

    在很多人眼中,所谓管理者便是高高在上的成功人士,因其从小受到家庭学校教育和媒体宣传影响,便形成了一种固定思维:管理者都不亲民,不会真正把员工放在心里,继而也不会把员工说的话放在心里,他们只能寄希望于上级和组织“自然性”承认,让别人定义自己的价值,哪些不合理,甚至不敢主动争取权利,因为内心觉得它们看到你的好自然会给予你,如果没有给予你,就是你还不够好,还需要默默努力。多数些员工一直都乐观坚强,有能力成为那个真正的“我”,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和现实,只是一直没有遇到想去了解他们的人。

    问:问题经常提出又一直做不好怎么办?

    答:跟进检查

    我在之前管理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一个问题开会说很多次但还是得不到改善,其实并不是真正没有办法解决,而是没人去解决,大家相互推诿,都想着别人去解决,导致下次还会发生,下次开会还要重述一遍,最后把其他方面管理也“感染”成类似情形。

    这是我们为人处世中,所期待的最好状态,我们骨子里就有一种帮一把的意识,无论是对他人还是对自己。

    早些年我很羡慕别人能够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那时的我认为,跟聪明的人做朋友是一件真正极为爽利的事情,但是现在的我,我真的希望,我可以交更多靠谱的朋友。因为,靠谱的人,不会有突如其来的意外让你担忧。

    做事要找靠谱的人,聪明人只能聊聊天。所以我越来越讨厌在桌面用 “话术” 来解决实际性问题,也讨厌花很多时间去谈一些事物内部构造,谈现场管理,谈生产效益,谈技术改进等一系列问题。我觉得谈是必要的,却只需一笔带过即可,更应该把时间用在“做”和“检查”的环节上。讲大道理只是一种心理满足感,靠谱才能给予事情进展安全感。

    那什么人叫靠谱?所谓靠谱的人,就是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这是网络非常流传的话,只要你对照一下身边人和事,就会发现确实有几分道理。企业能够抓住市场的机遇,往往不在于企业家有足够战略眼光,更需要有相应“靠谱”的人才出现。记得有一次卫生监督所到我们店里检查,发现有两项产品不合格,抽取了样品带回去,让我们单位派人去处理。当时是说让总经理去办,总经理安排了单位营销经理去办,营销经理跟产品经理说让他去,产品经理说这个事发生在哪个店,店长可以直接代办。最后过了两周,全部人都没有办这个事,都还以为已经处理好了。最后人家官方发火了,非要法人自己去办,当时交了五千罚款。最后总经理他们一行人把罚款的钱从个人工资里扣出来。

    我们在安排一件事情起码要落实在人头。究竟谁来办?用什么方法办?什么时间完成?谁来检查?定期要询问事情进展到什么程度。比如你是办事人,你在操作这件事的时候要主动汇报进展,哪个环节不好办,即遍递交给别人也应该有所提醒。

    如果开会讲出的事情没有责任人,没有人去检查,检查之后没有奖惩,那么会议就失去其意义。有时候我说了属下一个员工,然后这个员工就故意拉着脸,几天不吭声。好像是要给我造成什么压力,其实这种想法很幼稚,我的工作任务就是发布任务,监督检查,每天管理你们。你开不开心我都要按章节流程办事,哪怕你要走我还是要坚持到你走那一天,我不可能因为你不开心就放松管理。如果我发布给你的任务要求今天没有达成,在明天我依然要跟踪询问。管理者不要指望说一次员工便能按部就班,不出任何问题的各司其职,执行下去。我们要做到时常跟进时常检查,否则管理者存在的意义何在?

    问:对员工日常应该有什么要求?

    答:有意注意

    稻盛和夫说:如果不论做什么事都能贯彻有意注意,不仅能大大减少差错和失误,而且当问题出现时,也能够立即抓住问题中的本质,迅速予以解决。这种将个人意识高度集中的做法叫作“有意注意”。与之相对地,听到声响,突然回头,予以注意,这就叫“无意注意”。工作中要做到“有意注意”相当困难。需要靠平时不断训练、养成习惯才行。

    比如当服务员的人,总是把桌子擦不干净,当洗碗工的人总是把碗洗不干净,当厨师总是味道做不稳定,发觉错了他们就说拿去再去处理一下,她们认为没什么大不了。如果你要扣他们工资,她们觉得管理者是小题大作,正因为以这种心态做事,所以非常简单的错误却总是改不过来。但是,在工作和人生中,有很多事情是不能再来一次,即使有机会再来一次也变了味道,使我们付出沉重代价。

    在十多年前,厨房里有个配菜小弟,厨房里明明有菜品标准卡,但是他总是需要师傅们来提醒,这个材料多放一点,那个少放一点。有时候不会发现,配十次同样的菜,起码有五个不同标准;有时候他称东西的“克称”被东西压住了都不知道,他会按照那种错误标准量操作一天;有时候把整个冰箱的东西都搞出异味,有时候他值日时烤箱不关电源,有时候煤气忘了拧上,你跟他说他点头。终于有一次厨房着火了,幸好及时扑灭,又有一次,切菜把手指头切了。

    如果一个人养成了懒散无所谓的习惯,他对很多危险信息都是自动屏蔽的,所以说有经验的餐饮人都知道,比如你找了一个厨师,或者说管理人员,若是很多事情还需要你来说才能做话,恐怕这个事情要黄。因为现场经营发展脉络太复杂,你根本不能面面俱到的说全。而且抱着“错了改改就行”这种想法做事,小的失误就会频繁发生,其中就隐含了导致无法挽救的重大错误的危险性。无论何时何事,错了改改就行的想法绝对不能允许。平日里就要用心练习,做到“有意注意”,告诉自己,不允许发生任何差错。贯彻这种“完美主义”才能提高工作质量,同时提升人自身的素质。

    有意注意是对“心力”的一种要求,也告诉我们在工作中必须保持紧张感。玩微信“跳一跳”这个小游戏自己有种体会。这个游戏看起来很休闲,其实让人着实紧张,好像武士决斗,面对高积分你永远没有机会失足,一次不着地就会被淘汰出局,所以你在玩的时候要一直保持紧张感,除此之外还需要看准目标,不断认真思考,控制好力度,只有这样你才能跳的更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9.经营中的问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vuo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