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日一话
每日一话(96)——人间四月天,读书天

每日一话(96)——人间四月天,读书天

作者: 兴喵 | 来源:发表于2019-04-15 23:38 被阅读14次

    人间四月天,正是读书好时节。

              《一本书》

          作者/[美]艾米莉·狄金森

    没有一艘舰船

    能像一本书

    带我们遨游远方

    没有一匹骏马

    能像一页诗行

    如此欢跃飞扬

    即使一贫如洗

    它也可以带你走上

    无须路费的旅程

    这辆战车,朴素无华

    却载着人类的灵魂

    There is no Frigate like a Book

    By Emily Dickinson

    There is no frigate like a book

    To take us lands away,

    Nor any coursers like a page

    Of prancing poetry.

    This traverse may the poorest take

    Without oppress of toll;

    How frugal is the chariot

    That bears the human soul !

    书,

    不是给我们的精神涂脂抹粉,

    而是让我们超越"知道"感受"思想"。

    《书是生活的必需品不是化妆品》

                    作者/张抗抗

    读书,就是黑暗里守着一点光的姿态。

    在那个极度闭塞的年代,我们寻书、借书、偷偷读书,那种读书的艰辛,是现在的年轻人难以体会到的。

    有了一本好书,我就觉得属于自己的那个世界还存在,心灵世界就有了寄托。

    我最特别最重要的一段读书经历,发生在上海。1975年,我从北大荒到上海修改我的长篇处女作《分界线》,稿子改完到出书的间歇中,有三个月等待时间,我就住在当时的上海人民出版社招待所。

    出版社内部有个图书室,所有的书架都安有玻璃橱窗,上着锁,有个专职的图书管理员阿姨坐镇。经当时出版社领导的批准,我得以去那里阅读,但不可以借书出去。每天一早,我就到那儿去"上班",那位管理员阿姨就打开书橱锁,取出我想要的那本书。我拿了书,就坐在图书室角落里一页页地看。夏天天气很热,记得图书室有个电风扇,我已经觉得非常幸福了。

    在那个图书室里,我读完了十几部文学名著,都是当时极难看到的西方经典文学作品,比如《安娜卡列尼娜》《红与黑》《基督山伯爵》《邦斯舅舅》等等。为了节约时间,我完全舍不得花时间做笔记或者摘抄,只是如饥似渴地尽可能地吞下去、吞下去。这种阅读感受至今清晰。

    那确实是一种奇怪的现象,书里的世界和当时我所处的环境,简直是截然相反。书中所呈现的人性深度和复杂性,使我对现实世界产生疑问。这种疑问和思考带来的震动,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持续和微妙的,可能只是给我的心带来一点涟漪,或者是在我的头脑里引爆一点小小的冲突。

    到了1979年,我已经在哈尔滨上学了,并创作了短篇小说《爱的权利》《夏》,我明白了在那个封闭年代里我所暗中坚持的经典阅读,宛如寒冬埋在心里的一颗种子,遇到了春天就会发芽。我借由阅读明白了这样的道理:真理终究会回到它原来的位置上去。


    所有的阅读,都会在某个时刻与你的经历产生化学反应。

    以前我会赶十几里雪路去借一本书,现在满屋子的书,有时一本新书买回来,可能隔很久才会去看。但这并不是因为我不爱书了,而是对书的需求"等级"不一样了。

    书和我的生命是连在一起的。

    我这大半生的读书,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求知,也就是"我想知道是什么";第二阶段是求解,也就是"我想知道为什么"。它帮助我们度过艰难的岁月、使我们成长、思考,祛魅。进入到第三个阶段,就什么也不为了,读书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而不是化妆品。

    读书是一种见效很慢,但对人生影响长远的事情。

    中国人爱看报纸、时政新闻、娱乐八卦或是实用性书籍,但不太热衷于读纯文学、诗歌及文史哲。我想,这可能与大家的急功近利有点关系。只要能够有所"获得",就肯"投入"——比如,走亲访友可以结交或巩固社会关系、对股市的关注可有微利或暴利、微信可以炫耀也可以获得更多信息、花费大量时间用于网购可以省钱……对这些"有用"的事情,大家都舍得投入时间和精力。

    反之,如果看起来没有用处的事情,人们就不"舍得"为此支付时间。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读书。因为阅读的收获在心里,何况短时间内看不出什么效果,或许永远也看不到什么好处。所以,阅读像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往往很容易被舍弃。

    今天,我们可能变成了知道最多而思考最少的人。

    我不反对电子阅读,现在我出门也喜欢在手机或者电子阅览器里存进电子书,利用边角料时间来看。阅读的载体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阅读的内容。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进入了一个文字获得太方便快捷的时代,而人们又那么忙忙碌碌,所以,阅读经常是碎片化的,就像吃零食一样。现在,我们从微信上就可以看到很多东西,可有时候我会问自己,一个人有必要知道那么多信息吗?

    即便一个人知道世界上所有的事情,也就是个"知道分子"。就像零食只是食物的一种,即便一个人每天吃各种零食,他的营养肯定还是不全面的。今天,我们的问题不是不知道,而是浪费大量时间去了解不必要的信息,可能变成了知道最多而思考最少的人。

    学会吃好的正餐,首先需要控制自己,这包括对零食式阅读的控制和对自己需求的控制。智慧的人是有控制能力、清楚自己需要什么、然后有的放矢地去阅读的。

    当你不再忙于"知道",而开始静心"思考"时,你就有了求知的方向。然后,根据你所关注的,去看有思想含量的书,这时的阅读才是有意义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日一话(96)——人间四月天,读书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vvm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