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老铁曾被“我明白很多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这句话扎心。这句仿佛泛着历尽千帆的中年男人的油腻,夹杂一种着看破红尘般的无奈与惆怅,给自己无奈的人生找到了一句看似合理的解释。
“我也努力了,却没有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真的很抱歉。”
什么样算是过得不好呢?是事业失利,情场失意,还是经历了大起大落,繁华落尽最终都归于虚妄。
也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以上都不是。真正过不好这一生的,或者说是觉得过不好的这一生的境况,则是碌碌无为和平庸到极致的人生。是愿望的无法实现与现实的不容改变之间的巨大落差。
而好与不好,本来就不存在明确的界定,也无法以某种物质或者单位去度量,所谓“不好”,实际上是现实不符合主观的期望的体现,是意识到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的一种无奈。
于是在一个本该获得收获的年纪里,开始焦虑,开始无奈,开始否定自己的价值和努力的意义。
生于这个时代,是一种幸运,同时也是一种不幸。一方面我们能够享受着属于这个时代的前无古人的利好,包括科技的便捷,物质的富裕以及精神的享受等等。但是同时在这样一个快节奏,高效率的年代里,我们也承受着从未有过的压力和孤独。
归根结底,个人终究是时代的一颗螺丝钉,历史的一粒尘埃,一个渺小到只能发出一丁点声音,然后就会被世界嘈杂的机器的轰鸣所淹没的个体。
在平庸的日子里,渐渐发现自己虽然已经踏上了追求美好的旅途,但是却离自己想要的东西越来越远,而越是这样走着,就越发现自己连当初想要守护的东西的力量也失去了。
道理是哪一个讲的,站出来?
从小就接受道理的我们,是否真正懂得什么是道理呢?“你要听话“,”你要好好学习”或者说“你不要早恋”只有这样你才能“有所成就”,除此之外“你要勤奋”,“你要学会理财”,“你要珍惜一段恋情”,“你要感恩”,“你要有一技之长”云云。每一句灌输行为方式的背后的原因你又是都真的理解呢?
“你要好好学习,将来才会有出息。”曾经是多少家长教育孩子的口头禅,可是好好学习就一定会有出息吗?或者说不好好学习就一定没有出息吗?我想这道理的反例一定不胜枚举。因此,道理不一定是对的,或者说别人站在别人立场上讲的道理,换到自己这里就不适用了。所谓道理不过是人为的对“事物的规律,事情或论点的根据、理由,或是处理事情的办法、打算等”的一句总结,归根结底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宇宙至理。随着时间的推移,道德标准,人的行为,事物的发展都会发生变化,因此,道理讲出来,是有保质期的。
如果说一个只会把自己的大道理强加给别人的人是疯子的话,偏听偏信别人的至理名言的人,也就是傻子。
朋友圈人生哲理,无法得到验证的正确的废话?
马爸爸的至理名言曾经是在朋友圈如病毒般传播的心灵鸡汤,甚至还有不少以马爸爸的名义夹带私货的小品短文。看着这些读一句就能大彻大悟的至理名言,又多少使你获益了呢?除了随手转发之外,你又做了什么呢?或者说你又是否清楚这些道理的出处和说话者的立场呢?
你是否因为一句 “人不理财,财不理你”,觉得说的很对,转手买了他给你推荐的理财产品,几个月后此人连同平台消失得无影无踪,随风而去的还有你辛辛苦苦攒下的积蓄。你也许觉得是自己运气不好,随手翻开“穷人就不要理财”,默默点了转发。
抑或是看着“掌握一技之长,才是生存之道”的推送中毅然决然的购买了几节价格不菲的网课,然后看着讲师口沫横飞地讲着在图书馆花5块钱就能快速获得的知识,津津有味。
或者是听信了“能花钱的人才能挣钱”,“千金散尽还复来“ 疯狂网购消费,然后在月底吃土,借钱还贷?
很多的至理名言或者人生哲学,其不过是一种观念或者是利益关系的浓缩和精炼,连其本身的正确性都无法得到检验,就如获至宝,快速买进,然后亏的一批。
道理不过是对经历的自我印证
喜欢听道理不过是大脑偷懒的结果。
道理不过是前人在某种特定立场的经验总结,面对道理,大脑的第一反应就是”说的对“和”说的不对“。而不是去追究”为什么这么说“,或者是”如何证明这种正确性“。
因此接触道理,人脑会直接进入主观判断,判断依据则是自己曾经的经历,对于与自己经历一致的,则认为是对的,进行肯定,对于不一致则会进行排除和忘记。因此,人所接受的道理,不过是对自我经历和情感的自我印证。
比如说,刚分手的人可能会看到”在情感中不要投入太多“之类的道理,回想自己历历在目的曾经,觉得很有道理,认为自己太傻了。而重获新欢之后又会赞同”爱一个人就要毫无保留“。
于是在反复的自我印证中,只是加强了对自己想法的肯定,而并没有接受任何新的知识。
道理表达的不是对错,而是特定状态下的一种过程
很多时候,我们对道理的照单全收,是由于大脑的懒惰造成,大脑潜意识下会根据自己的经历对道理进行归纳,从而自我印证一些假设,这其实对改变自己,过得更好毫无帮助。
仔细想一想,不正是这种思维方式导致了我们过得不好吗,因此我们不是才迫切地需要改变吗?
道理只能作为一种借鉴,即使是大概率的符合道理,但也很难保证放之四海皆准。此时我们需要纠正大脑的懒惰,自己去分析和判断,避免掉入自我印证的误区。
对道理进行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摒除偏听偏信,不妨将自己带入假设的某种情境,一次来推理道理是否可信,是否能够为获得对自己有益的效果。
或者可以带入到道理传授者的角度,去观察他“布道”的目的,同样也能获得与之前不同的结果,甚至还会有意外收获。
讲道理,只给世界观不给方法论都是耍流氓
大脑真的是个懒惰的东西,他不但在我们生命中非常重要的时刻不去思考,甚至偏听偏信连对错都不去搞明白。你是否遇到过在你有困难的时候以一个过来人的姿态出现给你讲道理的人。而他们甚至没搞清楚事情的发展就开始滔滔不绝地阐述自己的经历,甚至提出许多看似很正确的建议。
全盘接受这些关心,看似吸取了经验,实则却害了自己。甚至无形中感受到即使别人帮助我,我依然如此窘迫的印象。而却无法发现,也许今天的窘迫,实际上正是因为套用那些看似合理,实则与我们自己的处境大相径庭的大道理的结论造成的。
善于怀疑的人很难受害,这也是骗子往往会去找到那些容易相信直觉和道理的人下手的原因。很多有害的谬论最初都是隐藏在一些看似正确的道理中,逐渐解除人们的防备,直到一切为时已晚。
只理解了道理,却不问为何的人,就如同上了一艘只知道方向,却不知道是否能够到达自己的目的地的航船,看似一直在前进,其实却离自己想要的生活越来越远。
归根结底,道理只是别人经历的总结,是别人的影子,利益的代言人。而获得明辨正误的能力,进而清晰的地执行自己的计划,合理的利用别人的经验解决问题,才是能够过好这一生的重要基础。而偏听偏信,人云亦云,缺乏自己的判断才是造成庸庸碌碌,原地徘徊的主要元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