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远来不亦乐乎
——读何永涛先生文章有感
孙兴盛
认识何永涛先生是2017年,这时我们都已到了垂暮之年,真是相见恨晚啊!
自从见先生第一面,他那慈祥而温和的面容,他那热情奔放的品格,他那谨慎而平和的言语,都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啊呀,我又遇见了一个大大的好人!
我们之所以能够成为朋友,而且来往密切,是因他的作品而结缘——我有幸为他编辑《涛声永芳》一书:那篇篇优美的文字渐淅地把我引领到他的思维空间。可以说,他的任何一篇文章,我都在逐字逐句的品味着,享受着其中耐人寻味的精神境界,读着读着竟然达到了爱不释手的地步。读完这些意蕴深厚的文字,我发现无论写人写事、写山写水,他都把充沛而丰富的情感赋予其中。他的笔锋是那么犀利,行文是那么认真,特别是运筹思维、雕琢文字的功夫,令我钦佩得五体投地。于是,惺惺相惜,是文字把我俩联结在一起。
他的作品都是积极向上的,字里行间充满了正能量。书中几篇写人的文章,如《感念父亲》,他是带着真情实感去写的,因而把人物写得活灵活现,使读者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一般。从他几篇写人的文章中,我发觉他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任何人,只要对他有一滴的恩情,他会以涌泉相报;只要跟他有一丝一缕知遇之恩,他会终生牵挂,并且以诚相待。这种人,岂不朋友遍天下!
写游记性散文,是先生的长项。我是被他的文字引领着一步一步走进那些神奇而美妙的地方。他那巧妙的构思、优美的文字简直把我感染了。《再见,仙游寺》《麦积山走笔》《河西走廊七日行》等篇章,他都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不但对景物从不同的角度细致观察,而且描写入微。最重要的是在触景生情之后能抒发自己的情感,并且这种情感或者说感受,恰如其分,正合时宜。字字句句都渗透着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景仰以及对大自然的青睐与赞美之情。这与那些只写看景玩景而不为景物所动的作者大相径庭。我钦佩他这种写游记的笔法,也希望他能坚守自己的家园沿着这条路子走下去。
何先生在为文方面是个多面手,除了杂文、散文、文学评论等这些常见文体外,还善于写小说。他早年创作的短篇小说《腊妺子》让我读后难以忘怀。读这篇小说,简直是一种享受。我跟着他的笔锋走了一趟秦岭深山,遇见了那个热爱山区愿意为建设山区贡献自己青春的泼辣而又十分善良的姑娘,被她的一言一行影响着、感动着。同时我佩服何先生善于塑造人物,他塑造的“这位”女性不雷同于其他女性,是一位很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因为山区贫穷,姑娘的男朋友拿不出彩礼,背着她去城里打工,逼得公爹偷砍国有林,她在检查山林时发现了这一情景,于是一段发自肺腑的话,说给公爷听:“‘我嫌他没安排吗?我嫌他是农民吗?我向你要啥来?’她丰满的胸起伏着,眼泪落了下来,连声音都有些更咽。”读完这一段排比句,我的眼泪真的掉下来了,喉结哽咽了。我被何先生塑造的人物深深地感动了。三个排比句塑造了一位既泼辣又温柔的站娘,可见何先生写作功底之深厚。能够打动读者心灵的作品必然是成功的作品,这一点毋容置疑。
祝愿何先生在创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2018年10月15日
(孙兴盛:陕西省蓝田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小说、散文创作,出版有《孙兴盛文集)》十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