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天,我和老公带着宝宝先去太爷爷家拜访,然后,准备顺路去姥姥家拜访。
从太爷爷家离开时,我依然按照原有的习惯,将宝宝放在安全座椅上。但是,爷爷说,“距离姥姥家很近,爸爸抱着吧”。因为,天气较热,车内温度较高,宝宝也配合的哭起来。
我在与她进行两次心平气和的沟通无效之后,瞬间暴怒了。
我一边大声训斥她,告诉她,谁在这里也没有用,我说必须坐安全座椅,就必须坐安全座椅,一边无视哭闹的她,直接开车去姥姥家。
其实,没过五分钟,我就已经冷静了下来,也知道我刚才对待她的方式不太合适。
但最初,我没有把这件事情当回事。作为一个每天陪伴宝宝16个小时以上的职场妈妈,在宝宝出生9个月内,只这样爆发过3次,自认为还算是一个情绪比较稳定的宝妈,甚至有点儿沾沾自喜。
但是,今天重读武志红老师的《为何家会伤人》一书,我意识到自己犯了多大的错误。
他说,“忍不住向孩子宣泄情绪,对孩子或打或骂,是最常见的亲子关系颠倒的一种模式。”
反思前情,我因为坐安全座椅的事情,而向宝宝发脾气,其背后隐藏的是我对爷爷“阻碍”我培养孩子“坐安全座椅”习惯的不满。并非是出于让宝宝继续坐安全座椅才有的沟通,是向宝宝宣泄了我自己的不良情绪。
那一刻,我是宝宝的“幼稚女儿”。
武志红老师说,“孩子是天生乐于帮助父母的”,所以,面对父母的苦恼、不良情绪,他们会努力地进行化解。而这多半已经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畴,最终的结果是父母的苦恼和不良情绪没有解决,孩子却背负了不属于他们的苦恼和不良情绪。
我的宝宝就是如此。当时,她只有8个月大,还不能够完全明白我说话的意思,但是,她已经能够从语气上感受到,并且,用她的方式跟我一直“哇啦哇啦”的大声说,只不过,说不清楚而已。
没有一个人是天然的好父母,我们必须花巨大的努力,认真的克制自己,才能够成为一个成熟的父母。如果,我们由着性子来,那么,我们就是孩子的幼稚儿女。
你想做孩子的父母,还是做孩子的儿女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