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闹钟调到23点30分——我打算在这个点起来写一个小时的文章,完了之后看半场曼彻斯特德比——这是迄今为止欧洲五大联赛中最重要的一场德比战,没有之一,00点30分开球。(今天才发文是因为我在拖延,没什么好说的,我的心情很糟糕,曼联输球已经很糟糕了,熬夜看比赛的我还感冒了,这更糟糕。)
为了能够在半夜赶上这场球,我真可谓良苦用心——吃完晚饭,看了半个小时的《闯关东》(李幼斌主演那部,它的干儿子靳东当时还鲜嫩得像个乳臭未干的黄毛小子),时间还不到20点,我就跃跃欲试的准备睡觉了。为了隐瞒我在半夜起来看比赛的事实,我装作一副很无奈又高风亮节的神态:
“老婆,我要半夜起来写文章,我得坚持下去!”
“你又半夜起来,最近上火嘴角都烂成啥了,吃了三天药还没有好,你又在瞎折腾。”果不所然,老婆很心疼我。
“嗯,没事的。”
“没事?你现在为了订阅号,都也不照看孩子了啊,天天吵着没有时间看书,没有时间写书稿,没有时间写文章,没有时间休息。叫我觉得,你就别再坚持写文章了啊!”
老婆开启了抱怨模式,如果我此时要敢多嘴,那肯定是没有眼力见儿。1岁9个月的女儿在床上睡不着觉,还在那哼唧哼唧的为难老婆,抱也不是,不抱也不是,总之闹得我们俩都快失去了耐心。
老婆诱劝我做减法,最好是放弃每周写一篇文章的习惯。我也在反复的问自己——到底还要不要坚持,真的要放弃了吗?——这个警报似乎在一个月以前就已经拉响了。
确实应该放弃,写文章有什么好呢?一没人看,二没钱赚,三没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最近半年,‘沉默王二’的关注人数已经停滞不前了,好不容易有30个新的关注人数,但当我迫不及待的查看完实际的关注人数后,结果依然令人失望——总关注人数还™是350个,你懂的,有人取消了关注。就我写的这类文章,对别人是没有多大用处的,既不是心灵鸡汤能够给人以温暖,又不是成功学能够让人攒满劲往前冲,也不是庸俗的小黄文能够使人心血来潮——别人有足够的理由取消关注。
不赚钱的赔本吆喝,生意人是肯定不会去干的。我鼓励自己眼光要放长远,现在培养写作爱好是为了60岁后的生活着想,到了晚年,别人只能无聊的去广场放风筝,谁的风筝飞得越高,谁的能耐就越大,凭借着那么一丁点的成就惶惶终日。我呢?可以发表很多很多的文章,干起“传道受业解惑”的高雅差事。但放长线钓大鱼,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嘛,难!难以上青天!
想要获取丰富的写作素材,除了亲身出去转一转、亲眼看一看、亲耳闻一闻,还有一种做法,就是驰骋在书籍的海洋里。限于经费和工作的原因,我只能选择后者——每周读一本书。当然了,读书可不仅仅是为了写作,最重要的是,我想通过读书开拓自己的视野,增长自己的见识,提升自己的品性。可这并不容易啊!别说是一年半载,就算是十年寒窗苦读,也未必就能够学以致用。
确实要放弃吗?从2014年开始坚持写作到现在,也有4个年头了,停下脚步是多么可惜多么遗憾多么不愿意的一件事。老婆劝我做减法当然没错,毕竟做得太多反而会什么都做不好,但写作是我的爱好,我从小就喜欢写作,我也希望自己能够坚守自己的初心,哪怕结果令人心灰意冷——没有什么能够使我停留,除了目的,纵然有玫瑰,有绿荫,有宁静的港湾,我是不系之舟——这句充满励志而又温馨的话出自田晓菲的《十三岁的际遇》,上初中时的一篇课文,父亲要求我必须要背会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句话就是我的座右铭。所以,每当我想要放弃的时候,田晓菲的话就会在萦绕在我的耳边。
既然不舍得放弃,那么,就请继续坚持。
这一周,我读的书是《王阳明大传》,这书有上中下三册,里面穿插了很多王阳明的信件、诗歌,当然都是古文言文的,想要很轻松的读完,几乎是不可能的。
提起王阳明,有一个武侠人物会立刻浮现在我的脑海,那就是金庸笔下的王重阳,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有这种联系,大概是他们都很牛逼吧?大致介绍一下王阳明吧:
-
“两个半圣人”之一,孔子是其一,曾国藩是那半个,王阳明是另外一个。要知道,曾国藩可是蒋介石和毛泽东共同的偶像。
-
创立“心学”,也就站在“唯物主义”的对立面,所以才不太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不过,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思想的开化,王阳明就成为了新的热点。
-
“致良知”、“知行合一”,这是王阳明思想的核心内容。不过说实在的,粗略读完这本书,我也没能很好的理解“致良知”。“知行合一”是相对朱熹“先知后行”而言的,“先知后行”说白了就是先弄明白火箭的原理,再去造火箭,但其实不动手去造火箭的话,火箭的原理是不可能弄明白的,只有一边读一边造才可能真的造出火箭来。
-
王阳明他爹是状元,他在28岁的时候进士第七名。可见,好的家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
王阳明是常胜将军,从未打过败仗,作战能力在历史上可以排前十。明武帝时平叛“宁王之乱”只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这就厉害了吧,能文能武,还文武双绝。
王阳明的思想对日本影响最深,稻盛和夫就是王阳明的忠实粉丝,而这本《王阳明大传》的作者也是日本人。对于我自己而言,在加入《樊登读书会》前对王阳明的认知竟然是“零”,我都不知道明朝还有这么厉害的一个角色。
王阳明的一生并不顺利,虽然很早就中了举人,但两次会试都名落孙山,直到28岁才算是及了第。好不容易出了仕,34岁那年就因为得罪了太监刘瑾被贬到贵州龙场——离政治中心北京也太远了。后来平叛了宁王(这宁王可不简单,他爷爷的爷爷当年可是跟着朱棣造反的最大同伙)之乱,这么显赫的功勋也没给他捞着什么好。
本来还想写更多,但老婆在带孩子,一句“洗刷刷”,两句“洗刷刷”,三句“洗刷刷”——我的耳朵都快魔怔了。不写了,不写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