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国文化经典选读》学后

《中国文化经典选读》学后

作者: 程序员札记 | 来源:发表于2023-04-09 07:43 被阅读0次

    自从学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以后,就想再选择各个时期具备代表性的著作认真看一看。最先想到的就是《史记》。于是在B站上找关于《史记》精读的讲座,撞到了2021年台积电文化基金会赞助的“白先勇清华文学讲座“-《中国文化经典选读》,一共十七讲,学罢很有收获。

    如果把《中国古代文学史》的讲座跟《中国文化经典选读》做一个比较,会发现二者之间有很大区别。从形式上看,前者是陈引持老师的独唱,后者是台湾众多学者的重奏。这个区别注定了后者具备更大的多元性;从内容上看,前者重史,讲经纬缜密。后者重作品,择光彩片段;从对象和目的而言,前者是面向中文系本科生的基础专业课程;后者是面向工科新生,甚至是高中生的通识教育。这就让后者需要有更大的包容性和通俗性。从组织方式而言,前者教育部本科国家级重点课程的录播;后者是社会贤达,协同企业金主,面向青年的文化推广。这也让后者在传播技巧上显得更专业和细致。

    虽然二者蔓错花异,却同根并源。都是通过追美中国古典文学,建立文化自信。

    一、 孤勇者-白先勇

    与白先勇先生结缘开始于读他的《孽子》。以二十几岁的年纪,写出现代中文百大小说之一,绝非简单一句天赋可以解释。幼年患病,几近夭折;显贵之子,却不得不共民族之难,颠沛流离;身是穆斯林,心却同性恋,不得不去国赴美,孤身天涯。这些经历都发生在他三十岁前,这既是他读懂人生的基础,也是在旁人眼中年少多舛的证据。

    后来是听白先生在喜马拉雅上讲《红楼梦》,从儒、释、道三个角度来看中国人个人的人生与社群的相处,很是醍醐灌顶。至今仍然对宝玉迎漫天风雪,披猩红大毡,踩一地洁白遁空门的画面念念不忘。正是在先生的提点下,才读出了天苍人渺,人艳地洁,众苦独渡对比下显出的悲凄,干净和超脱。

    这次听先生讲昆曲和《牡丹亭》又再一次受教并感动。

    首先是发心。先生看到中国的当下的物质崛起,有感于西方文艺复兴成功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矫枉过正,提出中华复兴正当时,但中华复兴必须立于文化复兴才有基础,也才持久。文死谏,武死战,此等发心,尤其今天,算是文人的铮铮风骨了。

    其次是热情。以八十四岁高龄,在两场90分钟的讲座中,几乎全程站立。音如洪钟,情不自禁地频频举手踱足,除了庆幸先生体健,更为这种外露的热情所动容。

    再次是执着。先生结缘昆曲在幼时,再逢是中年。然后以老年之躯,改剧本,组剧团,选饰角,拉赞助,行推广。这样的一份热爱,跨越七十多年,非但历久不衰,还越燃越炽,所蕴能量何其之大。

    最后是使命。有人说,白先生对昆曲的推广是“一个人的文艺复兴”。其中孤、勇可见一斑。最近陈奕迅的《孤勇者》很流行,作词是唐恬。但歌中的孤勇与先生的孤勇却是两个境界。在歌中,几乎所有带有正面意向的词,都用了否定的句式;而所有肯定的句式,几乎都选择了阴暗晦涩的意向,其所反映出的孤勇是一种绝望与无奈下的抗争。白先生虽然人生也经历很多磨难,但是对于善,美的欣赏与热爱从未改变。更甚,他不但自己享受,还不遗余力地推之于人。这份孤勇,是先天下之勇而勇的大勇。如果白崇禧将军泉下有知,得知白先生的为人,也会有一份名子遂然的欣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文化经典选读》学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wjku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