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读《论语》故事,学圣贤智慧,品百味人生

读《论语》故事,学圣贤智慧,品百味人生

作者: 拆书猫 | 来源:发表于2022-06-26 16:00 被阅读0次

    你会不会觉得做一个好人会吃亏?在尔虞我诈的环境中做一个好人是不是有点傻?

    在《论语·述而篇》中有这样一段故事:

    卫国国君卫灵公懦弱,他的宠妻南子掌权。但南子为人作风不检点,卫灵公的儿子蒯聩(kuǎi kuì)觉得羞辱,便想着刺杀南子。不料计划败露,卫灵公大怒,要砍了这个不孝之子,吓得蒯聩一溜烟儿跑到晋国避难去了。

    后来卫灵公挂了,国人就立了蒯聩的儿子辄(zhé)为国君。这时候晋国嗅到了机会,便把蒯聩护送回国抢夺国君之位,想着只要顺利,就可以顺便进军灭了卫国。辄就非常不高兴了 ,所以局面就变成逃亡的老爸带着外兵回国夺位,儿子拉开架势跟老子干了一仗。

    这个时候,孔子带着学生一众人正好身处卫国,这么敏 感的时候,学生们都在讨论应该何去何从。

    冉有说:“老师赞同支持卫君辄吗?”子贡说:“好吧,我进去问问。”子贡进去,说:“伯夷、叔齐是什么人?”孔子说:“古代的圣贤呀!”子贡说:“他们有怨悔吗?”孔子说:“他们求仁德便得到了仁德,有什么怨悔的呢?”子贡出来,说:“老师不赞同卫君。”

    从这一段打哑谜般的对话中,我们至少可以学习到三点启发。

    一是说话要学习子贡的高智商、高情 商。当时局势动荡且敏 感,鲜明地站队表态很可能引来杀身之祸。而子贡非常聪明地引用了一段历史典故,不明着问,也就不会陷孔子于不义了。

    二是要多读书呀。子项的问句巧用典故影射国君所为,而孔子的回答也是简洁明了。两人的对话全程都不涉及卫国政 治话题,但彼此的心意都了然于胸,这要是文化修养不够是做不到的。

    三是个人修养与他人无关。孔子说“求仁而得仁,又何怨?”不要抱怨做一个好人傻,更不要怨恨做好人吃亏。既然求得不是权、不是名、不是利,你求的就是做一个好人,现在已经做到了,又有什么可遗憾的呢?这个修为是非常高的了,需要有大胸怀、高格局,那些斤斤计较的人是没人办法理解的。

    古今中外,无论一个人身处什么样的环境,先学做人,再学做事,都是达成梦想,获得长久发展的基础。清楚自己的定位,不怨天尤人,“据以德,依于仁”乃是人生至高修为,怨无从生也。

    每日抄书经典,学习圣贤智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论语》故事,学圣贤智慧,品百味人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wlgv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