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初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南京,是我之前很喜欢很喜欢的一个城市,现在也还是很喜欢,以后也还是会很喜欢。之前一直以为它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到此一游应该身心会很舒爽,毕竟古都诶。但我没有想到的是,踏上期待已久的这一旅程竟会使我如此难过。
城墙高耸时,秦淮歌声正悠长
落地南京之后,下午睡了一觉起来就跑去了中华门城墙,那段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国门城墙。
(城墙上的落日)在南京听得最多的声音就是讲解员的声音。因为历史遗迹较多,各个景点都配备了语音讲解。在中华门这边的讲解员,是个真人,不停地讲述着中华门的故事,从建城开始,埋下聚宝盆,到日军侵华从中华门进城。那一刻,我突然想起了这个古城一直以来是流了很多血的呀。
(古代登上城墙的马道)自孙权建都于此,金陵城就此崛起。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相继在此建都,六朝的更替,又是怎样的一种兴衰更迭。
明朝朱元璋把帝都定在南京,清末却迎来了中国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到后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迎来了黄金十年。然而,十年过去,却又遭受了最为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兴衰繁辱更替,经历多的老人尚且喜欢讲故事,如果文物有生命,能感知,是不是也会跟一个垂垂老矣的老者一样,跟我们讲它这几千年来看到的、经历过的。
城墙下来之后拐去老门东,不到五分钟我就出来了。实在是跟佛山的岭南新天地没什么区别。找路去夫子庙吃饭,顺便看看秦淮河。
晚饭时间过后,秦淮河上有歌女在对岸的船上唱歌了,不知道唱的什么,也不知道唱的是不是以前的那些,但那一刻,我真的很难过了。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
--“秦淮有水水无情,还向金陵漾春色。”
--“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历史记载的秦淮风情,江南的风流才子浪漫商女,繁盛的秦淮商贸,相见时已是物是人非。数百年过去了,还会有人记得秦淮河的故事吗?还会有人记得那些活过但是没有留下名字的才子佳人吗?还会有人记得秦淮两岸的生活吗?
人死如灯灭,时代的巨轮碾过了便是碾过了,残渣都不想给你留下一点。难过就像自己内心的一出戏,就像跟你精神相通的在南美丛林里倒下的那棵树一样,你感觉到了,但你却说不出口。那一刻我决定了我不要坐船游览秦淮河了。
博物馆里无声的故事,你听了几个
去南京博物院的早上下大雨了。在大雨朦胧中踏进了它的大门,映入眼帘的便是仿了辽代建筑的博物院主体部分,雄厚庄重的大殿,缓缓翘飞的檐部,兼具了唐代建筑的豪爽大气和辽代建筑造型的朴实雄厚。我不是学建筑的,但是南京的一些地标建筑真的很有意思,网上稍微一查,都能有很多资料可读。
初识南京博物院是在《国家宝藏》第一季,作为第一批九大博物院之一登上央视爸爸的舞台,与北京故宫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等一起展示了雄厚的宝藏。
南京博物院给我的感觉除了门口那惊鸿一瞥,内里的展出设计理念并没有特别令人惊艳,但是展品很有趣,从远古时期开始一直到近现代,都有不同形式的展品告诉你南京的发展轨迹,对比一下我们广东的博物馆,不得不感叹一句,真是丰富的历史遗产。
(博物馆大殿)展馆设计最让我感到惊艳的反而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纪念馆在设计上充分抓住了人的心理,彻底把你带入了设计者的设计圈套里。(心情沉重之下,没有拍照)
走过长长的进门队列之后,先是来到纪念馆集会广场。从广场进入到展厅,你需要走过一条漫长的艰难的道路,这指的不是体力上的难熬(虽然也难熬,因为很晒),而是心灵上的冲击。
我是个很害怕直面灾难的人,容易脑补各种悲情戏,还对文字特别敏感。广场到展厅的这一路,我仿佛又看了一部种族大屠杀的悲剧,听了一路的冤魂呐喊。
各式各样的雕塑,栩栩如生刻画着灾难来临时,不同人的反应。有被强奸至死的妇女,有被飞机炸死了的幼儿,有被敌人刺死了的青年男子······每一个雕塑下面都配备了短短的两行文字,简单浅显的文字如对白一样,瞬间把你带入了当时那个惨绝人寰的年代。
我自己也写文字,以前还做过文案,写过不少的宣传册,坚信文字是有力量的。优秀的文案是可以直接呈现画面感的。一路从集会广场走来,愈发沉重,我跟朋友说“我快不行了”,胸腔里满满都是难过,不是愤懑,不是气愤,是难过是伤心,伤心到难以喘气。
好的是,很快就进入了展馆区。展馆区里不停用数字提醒你遇难者超300000,但是它没有再用什么煽情性的文字,而是资料史实、录音影像日记媒体报道等等的证据来告诉你那个年代南京遭受到的灾难。有一整面墙写得是遇难者的名字,印象最深刻的有个名字叫做“陈老五儿子”。
一堆的名字,我只记住了这一个名字。这个人是不是还很小,小到还没拥有自己的名字,亦或是还没上学,所以邻居都用他爸爸的名字来叫他,还是说,认识他的人也跟他一起死掉了,剩下的人都不知道他的具体名字,只知道他是陈老五的儿子。
以前觉得人生很长,但是你看看陈老五的儿子,还没开始就结束了,他尚且还没能过上冠了自己名字的人生,就死在了战争的屠刀下,什么都没有留下。
在史料展馆里并没有其他游客写的那么沉重,心情会很压抑之类的,对我来说,门口那些雕塑才是最让人压抑的。陈列的史料也只是个辅证而已了。展馆整体色调偏灰暗,毕竟是个坟墓。参观完史料展馆,能对南京大屠杀有一个更为深刻的印象,以及对人性会有更深一层的思考。临近出口的地方只有一丝丝的光线,根本照不到你的心里。
然而出来之后还有一个“三个必胜”展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整个展馆采用了红色调为主题,也是血也是五星红旗的鲜艳。这里没有再跟你说灾难,说的是人民对于战争的抗击。
一路走下来,你会看到两党对于侵华战争的不同程度上的抗争,接着是国共两党合作,全面爆发抗日战争,新四军、八路军、铁道游击队、国际联盟的加入等等一系列充满了激情、热血的片段和记录,直到最后意大利投降、德国投降、日本投降、二战结束。
身体里仿佛因为这些年轻的战士们而再次充满了力量,已经忘记了压抑,开始坚信世间仍有美好,你看那么艰难的岁月,他们都赢了。以前对近代史没有太多的概念,打战嘛抗战嘛,看过这些之后,会更感恩那个年代的战士。
去过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朋友都建议把这里安排为最后的行程,因为出来之后会很压抑。我反而没有,从“三个必胜”展馆出来之后,连日来低迷的心情总算是有点豁然开朗了,又充满了希望的感觉。
接下来去的一个博物馆,是个收费的专题博物馆。是我目前为止最喜欢的博物馆,没有之一。
(展馆陈设)六朝博物馆是中国展示六朝文物最全面的遗址博物馆,也是反映六朝文化最系统的专题博物馆。六朝指的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承汉启唐,创造了极其辉煌灿烂的“六朝文明”,在科技、文学、艺术等诸方面均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中国南方得到巨大发展,开创了中华文明新的历史纪元。
博物馆展出青瓷器、陶俑、墓志、建筑构件、石刻、书画等大量珍贵文物以及六朝建康城城墙和大型排水设施遗迹,并介绍六朝名人故事,分四个篇章阐述公元3至6世纪的东方大都会主题,设有“六朝帝都”、“回望六朝”、“六朝风采”、“六朝人杰”四大展厅。
(六朝博物馆)从时间跨度来看,六朝始于222年终于589,与魏晋南北朝时期基本重合。魏晋南北朝是我最喜欢的时代之一,包括此次的汉服拍的也是魏晋时期的。
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个动乱的年代,也是个思想活跃的年代。新兴门阀士夫阶层社会生存处境极为险恶,同时其人格思想行为又极为自信风流潇洒、不滞于物、不拘礼节。士人们多独立特行,又颇喜雅集。正是在这个时代,士大夫们创造了影响后世的文人书法标杆,奉献了令人模范景仰的书圣, 形成了“魏晋风流”。而六朝博物馆,不管从藏品还是博物馆建筑装饰方面,都在彰显四个字“魏晋风流”。
(最喜欢的展品)功成名就时,朕将睡去
去明孝陵的时候雨停了,但是天还是很阴,阴凉凉的。也不知道自己这一趟到底是去扫墓的呢,还是去逛景区的呢。
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合葬陵寝,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以前只有看陵寝的太监才能在这里进进出出,给已故的帝王看家。现在被发展成了一个公园、旅游景区,游人络绎不绝的。不知道朱元璋是不是偶尔也会飘上来看一眼,然后感慨一句:朕的大明呢?
走过长长的孝道、神道、金水桥,跨过文武方门,到碑殿,内红门,踏过生死两界的升仙桥,进入明楼仰望刻着“明太祖葬于此”的山包。
(从这个门进去,就是又黑又长的陵墓楼梯了,生死有别)古人视死如生的观念,在陵墓的格局上来看真的是一览无余了。换作是我,我也蛮希望自己死后能有这种待遇的,假装还有大房子住。帝王陵寝的秘密很多,又爱脑补又胆小的我此时已经在脑里开启了长达30万字的陵寝故事了。
明孝陵出来之后往前走,是中山陵,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因为楼梯太长,我太累就没有爬上去了。遥遥看了一眼,表示到此一游就好了。
(到此一游)写在最后的跟游记一样的东西:
还去了一些其他的地方,例如明故宫、美龄宫、鼓楼、颐和路等。
明故宫已经被毁掉的只剩下一些石头了,这些石头也成为了阿姨们背部运动的好帮手,六百多年的老石头可是光滑无比的。颐和路两旁倒是有很多民国时期的建筑,现在还住着人。研究建筑的估计可以去看一下,但是论风景,我觉得还是比不上中山陵那一路的枫树。
(明故宫大门) (出去好像就是午门了)本想去“南朝四百八十寺”第一寺的鸡鸣寺,但是因为疫情还没开放,所以没有去到。总统府这个地标建筑也没有进去,因为懒了,均是到此一游。
(到此一游)在南京的每一天,肚子一饿就想回家。作为一个什么都吃的广东人,我真的是受不了南京的美食,导致我差点因为吃的要把南京拉入黑名单。
南京的服务人员都很友好,很有礼貌。包括景区门口的售票员、检票员、地铁站的安检人员,都特别的友好。跟他们说谢谢,他们会很认真给你回一句:不用客气/不用谢,哪怕是他们即将下班。
希望南京这座城市,不要再多灾多难了,平平安安地守住历史,平平安安地守住这座城和城里的人们。
下一站的历史探访,准备去西安了。
(peac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