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三尺之剑,不世之功”

“三尺之剑,不世之功”

作者: 银狐会写字 | 来源:发表于2017-06-04 15:46 被阅读0次
    “三尺之剑,不世之功”

    公元186年,东莱郡府与青州州府发生矛盾,孰是孰非难以分辩。21岁的太史慈受东莱郡太守所托,跨步上马,日夜兼程赶往洛阳,力使郡府能在这次矛盾中处于上风。赶到洛阳时,恰巧州府派来的小吏正要将关于此次矛盾的文书呈上去,稍晚一步形势可能就会发生逆转,由于东汉政治制度的原因,先呈上文书的一方,基本就在此次矛盾中胜出了。但不愧为智勇双全太史慈,他心生一计,诱骗小吏将文书交给他,随即使出一招“图穷匕见”,不是用来杀人,而是砍书,州府的文书被太史慈用刀砍个粉碎。小吏大惊,太史慈正好顺水推舟,假意对小吏道:“这次事故,你我都有责任,还是双双逃命去吧。“小吏认同了太史慈的建议,当天就同太史慈逃命去了。足智多谋的太史慈当然不会就这么离开洛阳,而是又返回城中,呈上了郡府的奏章。此时青州府得到消息,又立即另派一名小吏去送文书,然而主管奏章的官员因为汉朝法律的规定拒绝再次受理,最终州府承担了此次矛盾的责任。略施小计损坏州府文书,又轻而易举引开小吏,使郡府的文书得以顺利上奏,主管奏章的官员也蒙在鼓里,为州府再次上奏文书被拒做好了铺垫,小连环计矣。好一个太史慈!

    市长手下的议员(太史慈任东莱郡奏曹史)使用计谋帮助上司挫败了省长,太史慈从此名声大噪,由此得到了北海太守孔融的赏识,并将其招致麾下。孔融知太史慈乃至孝之人,因而时常厚待其母。孔融果然没有看错人,被黄巾贼管亥围困在都昌时,太史慈受母之托,杀出一条血路,突破黄巾军的重围,终于进入都昌城得以面见孔融,并两次主动请缨破敌:进城当下即请兵出战,却因兵力悬殊,人疲马乏被孔融拒绝;被围数日之后,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境地,不得已孔融想派人突围向刘备求救,然而手下无一将领敢担此重任,还是太史慈主动请命出城,说服刘备出兵相助,可谓义薄云天。太史慈巧使疲兵之计,冲出数万黄巾贼的包围圈,加上自身弓马娴熟,箭法精准至极,数名追兵死于太史慈的弓箭之下,剩余的黄巾追兵望风而逃。此乃敌万人之勇也。太史慈见到刘备后,道:“我于万死之中找到您,请您帮助北海孔融,完全是出于情义与仁义,而您又是至仁至义之人,希望您想办法帮助孔融脱此大难!”太史慈一言就戳中了刘备的心思,刘备随即派三千精兵随太史慈解了都昌之围。

    太史慈北海救孔融,不仅有敌万人之智勇,亦是重情重义,更能说明孔融乃慧眼识珠之人,然而扬州刺史刘繇却难以望其项背。当小霸王孙策率兵征伐扬州时,刘繇仅让太史慈担任侦察兵,查探孙策军队的虚实。太史慈仅带一名骑兵前去侦查,不料在神亭与孙策偶遇,然而孙策背后共有十三人,俱是韩当,黄盖(东吴十二虎臣之二),宋谦(孙逊部将,为破蜀立功)之辈,皆有万夫不挡之勇。太史慈毫不畏惧,奋勇向前与孙策交手,从马上打到马下,直到各自的援军赶来,仍未分出胜负。刘繇战败后,带着一万多部下逃到豫章,太史慈没有追随,而是被孙策俘获,孙策对太史慈在神亭时的勇猛记忆犹新,认为可以和太史慈一同开创事业,于是拜太史慈为将军,跟随孙策荡平江东。

    后刘繇病死于豫章,留下一万多部下无处安身,孙策命太史慈前去招安,却招致部下的一致反对,他们认为乱世之中,人心难测,太史慈一定不会再回来。这种推断是有道理的,太史慈是降将,且足智多谋,武艺超群,如果将刘繇的一万多部下招致自己麾下,加上孙策给予的一部分军队,这无疑如虎添翼,太史慈完全可自成一方诸侯,日后必为江东大患。但孙策力排众议,与太史慈结拜为异姓兄弟,并约好立杆为信,三日为期。孙策的魄力让太史慈大为感动,太史慈也不负所望,如期返回吴郡,留下了一段信守承诺的佳话。不仅为孙策立下了汗马功劳,也极大地扩充了江东的实力,为日后吴国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信义笃烈,古人之风也~

    自古智勇双全,重信重义之人,皆有远大的理想,太史慈亦是如此。奈何时运不济,造化弄人。刚寻得明主孙策,孙策即死于刺客之手。公元205年,吴主孙权开始他的征伐之路,一展其吞天吐地之志,而太史慈每况愈下的身体却不容许他再为孙家江山建立功勋了。公元206年,天妒英才,年仅41岁的太史慈带着满腔悲愤和遗憾结束了他戎马倥偬的一生。死前,太史慈大呼:“丈夫生世,当带三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裴松之注)尽是壮志未酬,功绩未立的遗憾啊。想必这句话也引起了罗贯中的共鸣,在《三国演义》中他把这句话改为:“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之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虽然太史慈短短40余年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段小插曲,然而他的这句话激励了后世多少热血男儿,有志青年的心,使得他们穷尽一生精忠报国,建功立业,一展鸿鹄之志。

    我也曾梦想,执剑三尺,君临天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尺之剑,不世之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wnv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