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丁玲起伏人生:4岁丧父,27岁丧夫,30岁狱中生女,67岁含冤下

丁玲起伏人生:4岁丧父,27岁丧夫,30岁狱中生女,67岁含冤下

作者: 崔黎黎 | 来源:发表于2020-08-13 11:02 被阅读0次

    欲知故事烹酒,敬请【关注】崔黎黎

    文/崔黎黎

    1986年3月4日,丁玲卧病在床数日后,她终究是感受到了死神的召唤。如今她已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妇人,脸上的褶子早已经盖过了她那些惊世骇俗的风华。

    看着床边一直陪伴着她的陈明,她此生第四任丈夫,丁玲忍不住掉下眼泪。当年那个年轻帅气的小伙子怎么就被时光折磨成如此一副沧桑的面孔呢?还有那初遇时茂盛的满头青丝,现在也成了斑驳的白发。

    回想前尘往事,丁玲又忍不住自责,哪里是时光无情折磨了陈明,分明是自己耽搁了他的一生啊。

    若不是自己的一意孤行,陈明一定会娶一个年纪相当的美貌女子,然后生儿育女,幸福一生。若不是自己,陈明就不会生生白受了25年的苦,到头连一个血脉相连的后代都没留下。

    丁玲回想这一生遇到的众多男人,有她轰轰烈烈爱过的,有她真心诚意敬仰的,也有她甘愿生儿育女的,但那些人都只存在了她的前半生。

    她做了半生爱情的奴隶,曾经跟她海誓山盟的男人都纷纷离她而去,到了38岁才遇到了一个能陪她余生的陈明。

    陈明和丁玲

    曾经她以为爱情一定要惊天动地,轰轰烈烈,随时对她甜言蜜语。当遇到了陈明,她才懂得爱也能是细水长流,家长里短,一日三餐,嘘寒问暖,更重要的是不离不弃,柔情陪伴。

    陈明陪自己走过的44年岁月,有25年都是在跟自己含冤受苦。她心疼他,同时也感激他,因为若不是陈明的陪伴,她不可能在苦痛中坚持下来,还能继续写作。

    看着陈明眼中的不舍和担忧,丁玲也不由得情动,她喃喃的对丈夫道:“你再亲亲我,我是爱你的,我只担心你,你太苦了。”

    临终,她还是承认了,她是爱他的,一生经历了那么多男人,最爱的还是眼前这个一直守护她到生命最后一刻的陈明。

    在丈夫小心翼翼的亲吻中,丁玲安详的闭上了眼睛,离开了这个记载了她82个风雨春秋的世界,离开了那些关于她的争议和传奇。

    丁玲葬礼

    丁玲一生有三个主旋律:信仰、写作和爱情,其中她一直在男人身上追随的爱情和独具一格的爱情观念则让她在众多女作家中显得尤为扎眼。

    姐弟恋、无性柏拉图式恋爱、三人行恋爱等在如今看来都惊世骇俗的恋情,丁玲挨个儿都尝试了遍。

    这个文艺女青年的鼻祖不仅写得一手好文章,在情路上更是漫长又花样百出。同情她的说她情路坎坷,讨厌她的则说她瞎折腾。

    可不管是情路坎坷还是瞎折腾,丁玲这一生终究是活得极其恣意妄为的。在她飞蛾扑火式的爱情观里,藏的是独属于她的女性风采。

    都说人越缺什么就越需要什么,丁玲长大后如此向往和男性之间的爱情,或许跟她从小缺少父爱有关。

    年轻的丁玲

    1904年10月12日,丁玲出生在湖南常德的外婆家中。在还没有记忆的时候倒是有一段幸福的日子,可是这一切都随着4岁那年父亲的去世戛然而止。

    而4岁,正是一个孩子开始记事的时候,所以,在丁玲的记忆中,父亲是一个永远缺位的角色,以至于让她在后来的文学作品中,怀着对父爱的强烈渴望,对父亲这个角色渲染很多,带着强烈的主观主义色彩。

    再到后来,丁玲幼小的弟弟也不幸夭折,只剩下丁玲母女俩相依为命。所以在丁玲的成长期间,无论是长辈还是同龄人,一直都缺少男性角色的陪伴,而母亲余曼贞背负风言风语独立创办学校,偿还父亲留下债务的坚强形象深入她的心灵。

    在还是以夫为天,女子本弱的年代,母亲给丁玲树立了很好的形象,让她知道女子也可以顶天立地的干一番事业,女子也可以独立坚强,不必柔弱。

    如果说母亲影响了她的心性,那她后来闺蜜王剑虹的死亡则影响了她对婚姻的看法。

    1922年,18岁的丁玲前往上海读书,在这里她和闺蜜王剑虹认识了翟秋白,三人时常一同玩耍,谈天说地,直到王剑虹和翟秋白成婚,这个“三人帮”便只剩下了她一个人。

    不过看着两个好友幸福恩爱,丁玲稍显失落的同时也产生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不过好景不长,很快王剑虹便感染肺结核去世,而丁玲再见到闺蜜时只剩下了一抔黄土。

    但更加让丁玲心寒的是,王剑虹尸骨未寒,翟秋白却已经另娶妻子。曾经的海誓山盟也不过如此罢,这让丁玲深刻的认识到女人还是靠自己最为妥当,什么男人都不能全心全意的托付。

    不过她决心不全心全意将自己的一切交付给男人,依靠男人,却并不影响她寻找自己心中的真爱。

    1924年, 丁玲前往北平寻找新机会,机缘巧合下结识了沈从文和青年编辑胡也频。但是此时的丁玲正深陷弟弟夭折的悲痛中,并没有多少心思畅快的玩耍结交好友,仍然心系老家的母亲,于是再三权衡下,还是回到了湖南老家。

    不过,丁玲这一去一回,却深深牵动着胡也频的心。为了寻找心中所爱,胡也频向好友借钱凑足路费追到了丁玲湖南的老家,一脸风尘狼狈的出现在丁玲面前。

    面对胡也频四次三番的示好,丁玲丝毫也没动心。可能是少女对美好初恋的向往和憧憬,让她不想就这样轻而易举的把心交给一个她并没有特别心动的人。

    可是在她和胡也频再次回到北平时,关于她和胡也频的流言蜚语却满天飞,赌气似的,丁玲竟然破天荒答应和胡也频在一起了。

    丁玲和胡也频

    不过,虽然两人在一起,丁玲却不愿将自己完全的交给胡也频,他们过的是柏拉图式的无性同居生活,对此,丁玲的解释是:

    “我不否认,我是爱他的,不过我们开始,那时我们真太小,我们像一切小孩般好像用爱情做游戏,我们造做出一些苦恼,我们非常高兴的就玩在一起了。”

    但是口口声声说自己其实爱着胡也频的丁玲在后来却在同胡也频保持爱情关系的同时,又爱上了另外一个男人冯雪峰。

    某种程度上讲,其实是胡也频一步一步带给丁玲认识冯雪峰的机会的。丁玲在胡也频的带领下开始尝试写作小说,而写作也打开了丁玲新世界的大门,计划和胡也频一起去日本留学,提升自我,而冯雪峰就是教丁玲日语的老师。

    冯雪峰和丁玲

    在看到冯雪峰的第一眼时,丁玲大失所望。她以为一个精通日语的青年一定是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没想到竟是一副乡下人的邋遢样。

    但是在和冯雪峰交流后,丁玲对他的想法完全改变了。在丁玲看来,冯雪峰知古今,通今外,对时事有着独到的见解,文学上有着深厚的修养,这个男人让她日渐着迷。

    于是,她不顾胡雪峰有妇之夫,自己也是有妇之夫的身份,想要和他在一起。可是她心中同时也爱着胡也频,更关键是胡也频也并没有因此而愤怒的责骂她,只是苦苦哀求她不要离去。

    丁玲、母亲和儿子蒋祖林

    见此局面,丁玲既不愿意伤害深爱她的胡也频,也不愿意离开她敬仰的良师益友冯雪峰,竟然提出了三人同住的想法。

    而三人也确实如一妻二夫般在西湖畔生活了一段日子,直到胡也频忍不住心中的嫉妒主动离开。

    但是他终究是深爱丁玲的,回到上海找到沈从文开解一番后,第二天又再次来到杭州同丁玲、冯雪峰生活在一起。

    犹豫折腾间,还是冯雪峰最终退出了这段感情。毕竟冯雪峰是有家室之人,在尝试了一段新鲜的感情后,冷静下来,他无法做到惊世骇俗的抛弃妻儿同另一个男人去分享一个女人,所以他决定成全胡也频和丁玲,独自离开。

    鲁迅一家与冯雪峰一家合影,左一为冯雪峰

    鲁迅一家与冯雪峰一家合影,左一为冯雪峰

    显然,丁玲不想放弃任何一个男人,但是她又不能强迫冯雪峰,只能含泪伤心的看着他离去。

    回归正常夫妻生活的丁玲和胡也频恩爱生活了一阵子,还生下一个可爱的儿子蒋祖林,但是在1931年2月7日,这一切都随着胡也频被枪决牺牲而烟消云散。

    胡也频牺牲后,史沫特莱采访烈士遗孀丁玲,因为语言不通,需要一个翻译,而担任翻译的冯达就这样闯入了丁玲的生活。

    更加具有喜剧性的是,冯达是冯雪峰推荐给丁玲的,前任情人给丁玲推荐了现任丈夫,说起来也是够荒唐。

    为何丁玲会接受冯达呢?她曾在《魍魉世界》中有过这样的解释:“他用一种平稳的生活态度来帮助我。他没有热,也没有光,也不能吸引我,但他不吓唬我,不惊动我。”

    此时,正是丁玲最孤单惶恐寂寞的时候,她最需要的便是默默存在但又不打扰她的陪伴,而冯达就是那个适合陪伴她的人。

    冯达晚年在台湾留影

    不过,令她没想到的是,正是这样一个她认为的沉默者,却不声不响的让她陷入了最绝望的境地。

    当时,丁玲已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鲁迅手下一名极有影响力的左翼作家,而国民党早就盯上了她。

    1933年5月14日,已经是丁玲和冯达在一起3年之后,这天冯达出门前便告知丁玲:“12点钟要是我不回来你就赶紧离开。”

    冯达在12点前果然没回来,12点后回来时,丁玲还在家中,而一直尾随着冯达的国民党特务就这样将冯达和丁玲双双抓捕。

    在狱中,冯达含泪恳切的和丁玲发誓,不是他告的密,丁玲最终原谅了他。可是刚烈如她,不愿背弃自己的信仰,要求冯达协助她自杀。

    最后是冯达不忍心看丁玲上吊昏迷的惨状,于是又急忙将昏过去的丁玲救了下来。既然没死成,丁玲便和冯达在莫干山的监狱里相依为命着。两人成婚3年无子嗣,可造化弄人,在狱中,丁玲却成功怀孕,并于1934年9月生下了女儿蒋祖慧。

    丁玲、陈明、蒋祖林和蒋祖慧

    但是,丁玲在被营救成功后却毅然决然的离开,前往延安,余生与丈夫冯达都未曾再见过面。所以说谅解冯达,可能只是丁玲在绝望时对自己的鳍片,想要留下最后一点美好,其实她心中对冯达还是有芥蒂的。

    后来,丁玲回忆:“当时冯达踏进家门时,自己就留意到了他的诡异神色,他一看见我和潘梓年,猛地一惊,然后就低下头,好像不认识我,也不认识潘梓年。在他的后面,跟着几个便衣特务,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被丈夫出卖了。”

    而埋下了怀疑的种子后,便很难释怀,所以不管当初冯达有没有背叛她,刚烈的丁玲都不会再回头看那一段她并没有付出多少感情的婚姻。

    1936年11月,冯雪峰派人将丁玲安全送达延安。丁玲在此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最高中央领导人的接待,还专门为她接风洗尘。

    丁玲和毛泽东在一起

    丁玲说想要到前线去采访红军战士们,毛泽东欣然答应了,而此行,她再一次遇见了生命中最尊敬的那份所爱。

    1937年春,彭德怀在三原县云阳镇整训红军,准备迎接全民族抗战的到来。而此时的丁玲也来到了云阳镇,见到了红军副总司令彭德怀,那个她一直敬仰又从未见过的人。

    起初是怀着一探究竟的心理采访这位赫赫有名的大英雄,久而久之,丁玲便在与彭德怀的相处中芳心暗许。

    她无微不至的打理着彭德怀的生活日常,与他同吃,只差同住了,可谓是关怀备至。

    连周围的官兵将士们都渐渐议论“文小姐”和“武将军”,说两人都是独身,一个女作家,一个武将军,当是天作之合的姻缘。

    彭德怀

    后来周恩来到此看望训练成功,听闻此事后也半真半开玩笑的问彭德怀:“彭老总呀,你们俩何时可以办事?”

    彭德怀苦笑道:“没有的事啊,我已经慎重地考虑过,军人,尤其我还是指挥员,与女作家在工作和生活上,均难以协调,不太合适。何况此时我还没有得到自己结发妻子刘坤模的消息,于是那个念头很快被打消了。”

    彭德怀离家10年来一直没有结发妻子刘坤模的消息,所以一直还心存忌惮,不敢再觅姻缘。可是,他不知道的是,他的妻子刘坤模因为多年等不到彭德怀的消息,已经另嫁他人了。

    1937年11月,彭德怀刚从抗日前线回来,就听到有人来报,说老家来人了,其中就有他的妻子刘坤模。

    刘坤模的到来让本就对她和彭德怀的感情不太确定的丁玲忐忑不安,不过后来听说彭德怀和刘坤模并没有同房,而刘坤模早已经嫁给了武昌白沙洲中学徐任吾,还生下了已经两岁的女儿,这让丁玲已经沉到湖底的心又重新燃烧起来。

    虽然彭德怀最后成全了他的原配刘坤模和现任丈夫的婚姻,但是他和丁玲之间的感情却并没有修成正果。因为两人身上负担着家国重任,有着各自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就这样在时代的推动下背道而驰,终究没能继续这段感情。

    在丁玲晚年时,她曾说:“我考虑再三,差距太大,不太合适。”这样算浅显的解释了她为何最后没有嫁给彭德怀。

    但是在延安,丁玲终究还是找到了她此生的归宿陈明。她和陈明的初次相识是在1937年时纪念高尔基逝世一周年的文艺汇演现场,其中一个节目改编自高尔基的《母亲》,而那个饰演巴威尔的年轻小伙儿引起了她的注意,因为他身上有丁玲初恋胡也频的影子。

    陈明和丁玲

    不过那时丁玲心中有彭德怀,而且她比这个小伙子大了13岁,也只是看见年轻英俊的他肖似第一任丈夫而感慨一下罢了。

    但是有缘之人终究会交织命运,兜兜转转5年之后,丁玲还是在大家的嘲讽中和年仅25岁的陈明结婚了,而且是她主动追求的陈明。

    两人没有办婚礼,也没有什么重大的仪式,只是在延安的街头手牵手,将彼此交付给对方,而这次平淡的结合却真的细水长流的走了44年。而在丁玲67岁蒙冤下狱,被批斗的那25年里,陈明依旧不离不弃。

    在轰动中剩下惨淡,在平淡中收获永恒,丁玲的一生可谓波澜壮阔,敢常人所不敢,为凡人所不能。可她生来走在世间,便是一副女战士的形象,让不凡之人走平凡之路,本就屈才。

    而历史中有丁玲这样的人物折腾几下,才能让这条长河变得更加精彩吧。

    丁玲老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丁玲起伏人生:4岁丧父,27岁丧夫,30岁狱中生女,67岁含冤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wrbd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