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怎样应对孩子吸收不良的问题,特别是当家长发现孩子在很长一段时间体重没有增长时,想知道答案的心情就更迫切了。在今天的节目里,我们就来详细说说有关吸收的问题。
不过,在开始进行详细讲解之前,我首先要强调一点:那就是,虽然我们平时总是将“消化吸收”放在一起说,但“消化”和“吸收”,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消化”,是指将食物变碎的过程,而“吸收”则是在消化完成后,将消化掉的食物吸收到体内的过程。
这么说,大家可能还是没办法很好地分辨“消化不良”与“吸收不良”的差别在哪儿,那我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比较简单的辨别方法:
如果,你在孩子的大便中,看到了没有消化的食物颗粒,那这种情况通常就是消化不良引起的;
而如果,孩子的大便性状良好,但是排便次数,和排便量,都比前一段时间明显增多了不少,那这时候就要考虑,孩子是不是有吸收不良的问题了。
好,说过了区分消化不良和吸收不良的方法,我们继续讲下面的内容。那就是,在确定了孩子有消化不良的问题之后,该怎么办呢?
要想知道答案,我们就要先说说人体吸收的过程。
简单来讲,我们把食物吃进嘴巴之后,牙齿会先将食物嚼碎;
然后,食物在进入胃肠的过程中,口腔和胃肠道的消化酶,会将嚼碎的食物进一步分解成更细小的颗粒;
最后,肠道内的益生菌,会对这些颗粒再次进行分解,把它们变成小分子物质,供我们的身体其他组织器官使用。
听过这个过程后,我们就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从肠道吸收角度来说,与吸收关系最密切的是肠黏膜和肠道菌群。
所以说,如果孩子出现吸收不良的问题,家长就需要带孩子就医,配合医生从这两方面查找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
比如,先确认肠粘膜是否受损。
这里说的受损,指的是当孩子受到了病毒或细菌等感染时,肠黏膜出现的水肿或充血等肠道功能异常的情况。这会造成肠壁粘膜的脱落,导致营养物质的外渗,肠道的吸收功能自然就会受到影响。
那这时,我们要做的,就是先去纠正异常的肠道功能,保证肠道的正常运作。
第二,就是进行肠道菌群检测,了解孩子的菌群状况,看是否某种益生菌的数量过少。
之后,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有针对性地建议孩子补充相应的益生菌,改善肠道菌群的状况。
那在这里,我还想提醒大家的一点就是:给孩子正确补充益生菌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得创造适合益生菌生存的肠道环境,让这些益生菌能够存活,真正地发挥作用。
大家听到这,可能会问,益生菌需要什么样的生存环境呢?
简单来说,由于益生菌大多都是厌氧菌,所以无氧环境最适合益生菌生存。
那么,我们的身体是怎么维持肠道的无氧环境的呢?
这时候,需要一些需氧菌的配合。
大家听了可能觉得有点糊涂,下面我来详细讲一讲。
我们平时在吃饭、呼吸的过程中,会吸入一些需氧菌和空气,这些需氧菌进入肠道后,为了生存,会消耗肠道内的氧气,因为吃下去的空气量十分有限,其中的氧被这些需氧菌消耗掉之后,肠道内就变成相对无氧的环境了,大部分厌氧的益生菌也就得以生存。
而在肠道中的氧气被慢慢消耗的过程中,需氧菌因为没有赖以生存的氧气了,数量也会慢慢减少,不会过多地增殖,因此虽然每天我们都会吃下去一定数量的细菌,但是并不会对人的身体产生什么不良影响,反而还为益生菌创造了适宜生存的环境。
但是,如果日常使用的餐具完全是无菌的,孩子吃饭时,就没有什么机会吃进需氧菌,可空气还是会被吃进体内,长此以往,就会造成氧气在肠道内越来越多,逐渐就成为了益生菌的“杀手”,进而就会打破肠道菌群的平衡,影响身体健康。而且,餐具上的消毒剂还会被孩子吃下去,破坏肠道菌群。
所以,为了保护孩子正常的肠道菌群,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吸收营养。家长要注意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日常生活中保持清洁干净即可,但不是无菌,尤其不要频繁使用消毒剂,或含有消毒剂成分的清洁用品。比如用酒精擦拭孩子的玩具;用湿纸巾或免洗洗手液清洁孩子的双手等等。
否则,这种做法会产生双重不良影响:一方面大部分本该被吃下去的需氧菌都被杀死了,孩子接触不到这类细菌,没法让它们去消耗肠道里的氧气,为益生菌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另一方面,消毒成分被孩子吃下去,又杀死了肠道中的益生菌。
另外,在这我想提醒大家的是,抗生素的滥用也会影响孩子正常的肠道菌群。家长在给孩子使用抗生素时,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凭经验擅自给孩子服用,否则抗生素在杀灭致病菌的同时,也会将肠道中的益生菌杀死。
总体上来说,孩子吸收不良,一定是肠道在整个吸收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尤其是肠道菌群的紊乱会大大降低肠道的吸收功能。所以,在平时生活中,家长一定要牢记:要干净,不要无菌;还有合理使用抗生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