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敏感,从小到大。
似乎别人的一个眼神,一个小小的不起眼的动作,这些往往是下意识的,而就是从这些当事人不经意的表现中,我往往能“看出”些门道。
不过,也因为太敏感,后来吃了不少的苦。
苦够了,再也承受不了的时候,我开始寻求帮助,遇到了几个国家二级咨询师,起初她们是朋友,我们可以无话不谈,于是我知道了学习心理咨询的人对事物的认知跟我们很不一样,敏感在他们眼里不是缺点,只是特点,而这个特点可能更有助于这项工作。于是我就很向往这样的认知,这样的格局,我也想成为这样的人。
了解了报考途径后,我犹豫再三。为什么?没信心。
感觉自己记忆力根本不能胜任这么高强度的学习任务,感觉自己年龄大了,感知力和记忆力衰退的不行不行的了,感觉自己没有底气了……
可是,因为感兴趣,便经常“接收”到这方面的信息: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啦;自己遇到生活的困扰啦;同学家的婆媳关系紧张啦……
这些似乎就是“催化剂”,让我的心蠢蠢欲动。
终于,跟先生说了我的想法,没想到,十年前曾经说“学啥啊学,这么大年龄了,玩玩吧,没事锻炼锻炼身体”的他,居然很痛快地同意了!还表示支持!
太出乎意料了。
既然如此,马上行动。
没想到,两周后室友也顶着老公的压力去看了看,接着报了名。
隔两周,先生觉得自己也可以学点东西,自己“偷偷滴”报了初会,有用没用先把现在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了,少了很多因琐事而产生的烦恼。
报了名是第一步,关键是学习的过程。我是自愿的主动的,所以时间安排上也是灵活的,他们是受影响的,过程中难免懈怠,不过看到我的不间断地学习,也开始用功。
在单位,中午和晚上我和室友一起学习讨论,回到家,餐桌上总少不了我们伏案学习的身影。
《周易》中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我想,无论我跟谁,无论我在哪里,我都有伴儿共同扶持,相互鼓励,以这样的态势,哪有不成功的道理!
希望大家都能接触爱学习的人,也把这种习惯“传染”下去,让新&冠早日退出历史的舞台。
“活到老,学到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