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就目睹过爸妈的中年危机,爸妈原来国企工人,收入稳定,小时候爸爸经常出差上海,给我买漂亮的衣服、玩具。在我上小学以前家庭都还算可以,后来众所周知的纺织厂下岗,再然后后来我读到高中时期我爸厂又破产了。那个日子是恨之不得一个铜板分为两个用。
我没想过出现在我的身上,毕竟我想我们不会有那个年代的大型国企转型,毕竟我想我起码是读过大学的人,有“文化”。但没想到其实时代抛弃你,是不会跟你打招呼,在这个信息化的年代,其实下岗的速度快到你想像不到,后浪都好厉害。周末看到一个消息,讲某大型互联网公司在劝退80-85年的不是高层管理的人。一个部门有多少个高层,一个萝卜一个坑,这个年纪混到中层其实也算不错了。40岁,昨天我老公讲,做IT的,一般过了35岁,用人单位一般不想要了。所以如果你过了35岁,要不你进国企要不你就等失业了。如果40岁上下这个年纪被离职了,上有老下有小,离退休还有20年,一家人等着你养家糊口呢。现在真的有点明白,为什么刚毕业的时候,爸妈希望你可以去做公务员做老师,因为这种可以呆到让你退休的单位,你可以后顾无忧。虽然IT刚开始工资是高的,开始让你产生幻觉,你已经过上中产生活,但是现实给你打脸,一切在开销开始变大,你负起家庭责任的时候,你失业了。但是做老师做公务员,倒是一路向上的,而且平稳度过到60岁。
真的好害怕,小孩你想给他过上好的生活,我后面还想多个娃娃的,如果还没等到他成年,我已经失业了,没有经济来源,我们怎么维持后面的生活,我们两个都是做IT的。如果我们早点去规划自已的职业生涯就好了,如果我早点意识到IT是吃青春饭,我早点转行,是不是没这个危机呢?同时我们经济碰到最难时候,米国出了各种制裁,起码有几年时间发展慢下来了, 我在这中年小尾巴,还碰到这样的环境,真对未来充满无力感。刚好朋友发个信息过来吐槽中层领导为了保着自已的位置做一些BT的措施,在这个年纪,家庭的开销让我们人人自危,更多时候我们不一定为项目好,做出成绩,而是显示我们仍在做事情。我多么怀念着年少的时候用尽全力去做成一件事情,没什么顾忌,单纯的把事情做好的时候。怪不得有句话叫做愿你归来仍是少年。
其实如果我们当初可以多读下书,对将来的危机末雨绸缪,就会不一样,现在开始读回古时一些人的事迹,欧阳修一些人在中年时都遭遇过官场中落,他们是怎么度过自已至暗时刻的。想想真搞笑,我一直觉得这是古时候的事情,现在看来真是TOO YOUNG TOO SIMPLE,这种中年危机不分时代,一直存在的,因为你精力不及后生,同时后浪因为他出生的时候接受的教育见识比出生时广,这种认知的升级导致你直接输在起跑线上,你唯一多只是经验,只是这个经验以前可能要若干年磨平,后来需要的时间也越来越短。同时对于用人单位,比如他只需要把产品作到60分,你有经验可以让产品做到90分,但是做到90分的人比60分的用人成本贵一倍,或者贵0.5倍。换你是BOSS,你也会考虑成本低的,毕竟同样的一件货品,如果利润空间是固定的,节省成本是一个提高利润空间的办法,讲白一句我们已是不中用的生产力,给钱多了成本高,给钱低了,我们跟刚毕业的相差不多的工资,我们心理不爽,干得也不好,成品可能还没有小年轻的干得好。
想想还年幼的小孩,想想年老的母亲,有动力去拼尽自已全力让他们过上好的生活,我现在在一线城市,在这相对机会比较多地方,自已多想下办法总会有的吧希望在若干年以后,我再回头看这个文章的时候,已经找到了出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