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逗逗
01.
你觉得生娃这件事,对妈妈影响大?还是对爸爸影响大?
人生如修行,道阻且长,细化到每个家庭里,情况却又不尽相同。
在没生娃之前,我从事外贸业务员的工作,收入大概是6-7000。
后来有了孩子,为了方便照顾家庭,我全职带孩子,带了三年多。
为什么是我选择了全职带娃?因为我老公的收入比我高,靠他自己一个人,再勤快一点,还是可以养活我们一家三口的。
带孩子期间,丈夫经常出国出差,我理解他的辛苦,也是为了赚钱养家,一方面我们要还房贷,一方面要养活一家三口,生活处处都需要钱。
但,那种无助感,却真的只有自己一个人知道。
孩子还小,身体抵抗力差,经常半夜发烧,都是我娘家哥哥或者姐姐帮忙一起带去医院,非常辛酸。
我理解这是我们当下的难关:不具备请阿姨的经济条件,要靠我们自己解决,哪怕是我做出工作上的牺牲。
韩国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之所以引起很多人的共鸣,原因其实也是类似:
生女儿之前,女主是一位职业女性,受过良好的教育。
女儿出生后,因为没人帮忙照顾,夫妻俩不得不做出取舍,她离开职场,选择成为家庭主妇,开始了全职主妇的生活。
但社会舆论对全职妈妈并不友善,认为她们是“妈虫”,意思是没有收入,靠丈夫养着,专门在家带孩子的全职妈妈。
在电影中,她的丈夫有处理家务,但,他认为自己是在“帮”妻子。
连金智英也曾直接质问她丈夫:
“能不能不要再说“帮”我了?帮我做家务,帮我带小孩,帮我找工作,这难道不是你的家、你的事、你的孩子吗?再说,要是我去工作,赚来的钱难道都只花在我身上吗?干吗说得好像是发善心帮别人做事一样?”
这一段话,让很多女性感同身受:
家,并不是自己一个人的,凭什么男人总觉得自己是身外人?稍微做点什么事情,似乎就是对妻子莫大的恩德?
维系一个家庭,常常需要双方的共同付出,而不是仅靠一个人。
好在,女主的老公对她的付出很感激,认可她对家庭的价值。
妻子确诊了严重的产后抑郁症之后,他带妻子去看了心理医生,在接受心理咨询后,她的症状虽未痊愈,但好了许多,心情也变得轻松了些。
而且,女主的娘家人也表示理解,还主动分担女主的压力。
02.
在韩国,这样的女性形象是千千万万个女性的缩影。
在中国,这样的女性也不在少数,毕竟不是所有家庭能有能力请多一个阿姨帮照顾,也不是所有的婆家人都通情达理。
所以,做全职太太是否有意义,要看另一半的认知。
全职太太日后是否能重返职场,要看妈妈的逆袭能力。
我时刻都在谋划着“复出之路”,因为我深知:孩子终究有一天会长大,作为父母能提供给她的,从物质到精神,都不能落下。
我带孩子期间也没有落下学习,看了很多育儿书和自己喜欢的书籍,考了驾照、考了教师资格证,还经常练习英语口语,接了一些翻译的兼职,也算是一段自我修炼的时间。
后来孩子三周岁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出来找工作,做过幼师、摆过地摊,最终还是做回外贸,因为我发现我对这一行,依然有热爱在。
目前孩子四岁多,基本的吃喝拉撒她都可以自己解决了。
我的收入比生孩子之前还高,渠道也多元化了。
老公出差的频率比以前少了,他可以多多陪伴孩子了,学着给孩子洗澡,穿衣服,换纸尿裤,哄孩子睡觉,孩子生病了,他也可以游刃有余地应对。
当他亲自参与到带娃的日常之后,对我以前的付出就更加感同身受了。
现在,我们请了一个阿姨帮忙带孩子,也算是给我们两口子减轻了很多压力。
作为全职妈妈,如果想返回职场,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要放弃,怀着必胜的心,不是想,是一定要!
我刚找工作那会,面试时被很多公司人事百般刁难,后来还是进入了一家非常好的公司,因为我的口语能力一直很好,这是我带孩子期间一直不放弃的东西。
但凡是当过全职妈妈的人,心理素质都会比较强,在带孩子的过程中,也锻炼出了应变能力。
这些能力应用到工作上,往往能战无不胜。
希望每个女性能如《82年生的金智英》作者所说:
由衷希望世上每个女儿,都可以怀抱更远大、更无限的梦想。
-END-
作者:逗逗,专注研究两性婚姻。
声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如需转载,请私聊逗逗。
网友评论